楊生明(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廣州510663)
促進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對策建議
楊生明
(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廣州510663)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為黨中央提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科學論斷,全面把握我國民族發(fā)展的本質規(guī)律,鮮明昭示新疆民族關系的主流趨勢。本文從強化感情紐帶、深化物質支持與凈化維穩(wěn)態(tài)勢等三個方面進行思考,以和諧共居、互幫共學、團結共事及幸福共樂等四個維度提出促進新形勢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對策建議。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策建議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凹訌姼髅褡褰煌涣鹘蝗?,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1〕是黨中央提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科學論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新疆的問題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2〕更是為新疆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鞏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提供了行動指南。
新疆特殊的區(qū)位境域、特有的戰(zhàn)略位置與特定的地緣政治,決定了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事關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全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而且事關祖國統(tǒng)一、邊防鞏固、國家安全,更事關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面對世情、國情、區(qū)情的復雜變化,必須從統(tǒng)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新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準確分析民族工作階段性特征,遵循“既不能忽視民族差異用行政手段強行推進,也不能無視民族共性放棄引導”〔3〕的原則,進一步增強各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筑牢民族團結這一發(fā)展進步的基石,力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拉近各民族之間的情感距離,凝聚“穩(wěn)疆興疆、富民固邊”的強大力量,形成“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yè)”〔4〕的良好格局。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指各民族間友好相處、共同發(fā)展的一種狀態(tài),它從相識、相動、相認三個層面形成了民族的互動關系。其中,交往是基礎方式,交流是內容拓展,交融是本質要求,三者層層遞進、不可分割、不能替代。
維吾爾族有句諺語:“離了眾人會迷路,團結才能見光明?!币脒^上幸福生活,要想社會不斷進步,惟有各族群眾不斷加強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生產生活和工作學習中加深了解、增進感情,相扶相攜、親如一家,才能使民族團結更加深入人心,才能激發(fā)出共建美好家園的強大正能量。因此,全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必須筑牢民族團結這一發(fā)展進步的基石,找準各民族情感的共鳴點、各民族心理的契合點、各民族利益的結合點,始終把黨的民族政策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落實到各民族生產生活之中。
(一)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充分認識新疆多民族的區(qū)情,根據新疆民族問題的特點和規(guī)律,著眼于統(tǒng)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高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
(二)堅持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大力弘揚愛國主義與新疆精神,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促進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切實貫徹民族區(qū)域自治法,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堅持因地制宜、因族舉措、分類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
(四)堅持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作為解決新疆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堅持國家?guī)椭?、發(fā)達地區(qū)支援、民族地區(qū)自力更生相結合,不斷改善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高他們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與健康等素質。
(五)堅持維護法律尊嚴,維護各族人民利益,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堅決抵御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滲透破壞活動,切實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tǒng)一、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
(一)強化感情紐帶: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共有精神家園。強化國家文化認知,增進各民族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增進各民族對國家疆域和地理文化的認同,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guī)范漢字意識,強化國家象征符號的宣傳與教育,增進各族人民對國家的認同。一是要增強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建構中華民族認同,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培育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調控民族意識,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進在文化認同中從多元走向一體。二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加強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宣傳教育,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全面認識中華文化,樹立科學的文化選擇觀,切實尋找傳統(tǒng)與現代的契合點,實現中華文化與時俱進。加大宣傳力度,保持中華文化自尊、自信和自強,把中華文化滲透到各類學校的文化教育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等教學中。三是要以現代文化引領,解決多元文化共存共榮問題。堅持以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各民族文化,大力發(fā)展一體多元、融合開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文化。傳播現代文化理念和行為方式,引導群眾在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現代化邁進,扎實做好現代文化落地工作,成為各族群眾自覺行動。
(二)深化物質支持:加強經濟協(xié)作,實現共同繁榮發(fā)展。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聚居區(qū)邊貿、民貿、財政稅收、扶貧開發(fā)、西部開發(fā)、產業(yè)扶持、區(qū)域經濟等相關政策與配套措施。加大人才、資金和科技投入,以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助推其參與經濟建設大局,并在同各民族的經濟互動中逐步縮小差距,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一是要加快實施少數民族聚居區(qū)開放、開發(fā)。加大少數民族聚居區(qū)特別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幫助打通與其他民族進行經濟互動的動脈。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給予優(yōu)惠政策安排,鼓勵有競爭力的企業(yè)進行投資,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雙向互動,進一步加強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二是要持續(xù)加強對口支援工作。組織發(fā)達地區(qū)向少數民族聚居區(qū)轉讓技術、支援設備、輸入資金,為支援者提供良好的場所和原料、人文資源及充足勞力,通過深化對口支援與扶貧開發(fā)工作,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
(三)凈化維穩(wěn)態(tài)勢:有效抵御滲透,營造共享和諧氛圍。完善反滲透工作預案。清醒認識敵對勢力滲透的惡意性及危害性,正確區(qū)別各民族正常交往交流交融活動與民族工作領域的反滲透活動。堅持法治觀念,注重法律應用,正確處理民族文化交流與依法行政治理事務的關系。注意把握尺度,做好事前干預,把隱患消除于萌芽狀態(tài)。一是要創(chuàng)新民族事務部門工作機制。增設專門機構、負責人員和專項資金,充實力量、完善設施,形成長效機制。二是要發(fā)揮愛國社團作用。重點扶持有影響力的少數民族社團,充分發(fā)揮聯系黨和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好少數民族代表人士統(tǒng)戰(zhàn)工作,提高其組織管理能力,增強在本民族群眾中的威信,引導廣大群眾自覺維護團結,抵御滲透。
“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作為新疆個民族團結教育月的主題,即以和諧共居為前提、互幫共學為基礎、團結共事為核心,達到幸福共樂的目的,讓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根連根、心連心的命運共同體。
(一)在和諧共居中,力促交往交流交融。統(tǒng)籌規(guī)劃、循序漸進地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qū)環(huán)境,讓各族群眾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一是要把握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原則,從群眾居住生活、工作學習、吃穿娛樂、婚喪嫁娶等日常環(huán)節(jié)抓起,營造尊重少數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的社會氛圍。二是要引導各族群眾互動交流、共建共享美好社區(qū),促進各族群眾在平等基礎上相互尊重,在理解上相互包容,在愉悅中相互欣賞,在進步中相互學習,在需要時給予無私幫助,在友好相處中不斷增進感情,構筑各民族的溫馨家園。
(二)在互幫共學中,力促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各民族相互學習語言途徑,加強雙語學習,漢族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學習普通話,以促進漢族和少數民族交流與交融。特別要鼓勵各族領導干部帶頭學習雙語,為更加深入地交往交流交融打下良好基礎,深入開展相互間的學習、共進。一是要推進有條件的中小學實行民漢合校、混班教學與混合住宿,把民族團結貫穿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個方面,讓各族青少年從小玩在一起、學在一起、成長在一起,手拉手、心貼心、交朋友,從小培養(yǎng)珍惜愛護民族團結的感情,建立水乳交融的民族關系。二是要統(tǒng)籌推動新疆與內地、南疆與北疆、兵團與地方的各民族間人員的交流。有針對性地推廣大學生赴內地培養(yǎng)模式、有計劃地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自愿赴內地務工、經商和居住,有序擴大少數民族群眾到內地接受教育、就業(yè)、居住的規(guī)模,拓寬新疆少數民族與內地交流渠道。
(三)在團結共事中,力促交往交流交融。各級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共事氛圍,促進各族人民在共同生產和工作中加深了解、增進感情。一是各族干部要站在黨和國家的立場上、站在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站在各民族共同利益的立場上想問題,做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率。民漢干部要混搭共事,工作中勤商量、多溝通,同舟共濟、榮辱與共。二是各族群眾要相互感恩,相互包容,相互欣賞,求同存異、擴大共識,學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
(四)在幸福共樂中,力促交往交流交融。創(chuàng)新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用更加注重人文化、大眾化、實體化,推進理念、手段、載體、方法創(chuàng)新,切實解決好表面化、形式化問題,注重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一是要建好惠民工程,用好文化陣地,做到文化活動常常有,讓群眾當主角,走到臺前,自娛自樂。提升文化惠民產品創(chuàng)作水平,采取“送文化下鄉(xiāng)”等形式,為各族群眾送去快樂、送去吉祥,讓群眾共享文化成果。二是要以現代文化對沖極端思想,讓群眾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收獲快樂。發(fā)揮“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的平臺作用,使其成為加強交往交流交融、增強“四個認同”的載體。
民族團結是發(fā)展進步的基石。長期以來,新疆各族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在祖國母親的懷抱里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在時代前進的征程中共同繁榮、共同發(fā)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隨著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生態(tài)建設的不斷發(fā)展,新疆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越來越多,“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薄?〕
〔1〕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 2014-09-30,(A01).
〔2〕習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30,(A01).
〔3〕姚彤,李行.自治區(qū)民族工作會議暨第七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召開〔N〕.新疆日報,2015-05-09,(A01).
〔4〕人民評論員:從戰(zhàn)略全局高度謀劃新疆工作——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疆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N〕.人民日報,2014-06-02,(A01).
〔5〕習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30,(A01).
〔責任編輯:張港〕
D618
A
1009—2234(2017)08—0075—03
2017—08—02
楊生明(1968—),男,新疆呼圖壁人,在職研究生,高級講師,專業(yè)研究方向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