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清
【摘 要】危機后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不確定性加大,未來我國要進一步提升國際地位,處理好與世界上主要大國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隨著我國影響力的日益提升未來的世界格局將走向中美共治的新平衡。
【關鍵詞】世界經濟格局;世界規(guī)則;中美共治
自從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后,緊接著而來的便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時至今日這場危機對世界的影響還遠遠沒有過去。
危機后世界經濟呈現(xiàn)出如下特點: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區(qū)矛盾、沖突頻繁,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fā)達國家經濟復蘇嚴重分化等。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是3.1%和3.4%,比4月份的預計數(shù)分別下調了0.1個百分點。這個數(shù)據比危機前世界經濟平均增速下降了約三分之一。
一、當前世界經濟格局
當前世界可以大體分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兩大類,發(fā)達國家里選擇美國、歐盟、日本進行分析;發(fā)展中國家主要選取印度、巴西、俄羅斯、中國進行分析。
美國得益于自己的美元霸權、世界經濟規(guī)則制定者地位,在危機后率先復蘇,是發(fā)達國家中復蘇形勢最好的。
歐盟受歐債危機、難民危機以及本身所固有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匹配的問題等,經濟陷入停滯,復蘇形勢堪憂,特別是2016年6月23日英國通過公投脫離歐盟對本來就慘淡的歐洲經濟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日本經濟面臨債務負擔沉重、勞動力缺乏、內需不足、產業(yè)空心化等很多深層次問題,未來還是難以看到希望,目前的日本不是“失去十年”而是“失去二十年、三十年”。
發(fā)展中國家總體經濟發(fā)展增速快于發(fā)達國家,經濟地位快速提升。印度、巴西、俄羅斯和中國都是金磚國家,他們是發(fā)展中國家里經濟發(fā)展比較好的。但是危機后經濟發(fā)展增速總體處于下滑態(tài)勢。
印度自新任總理莫迪上臺后經濟增速快速提升,這得益于莫迪總理的經濟改革,改革主要集中在大力吸引外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未來一段時間印度都將領跑發(fā)展中國家。2015年印度GDP增長7.6%首次超過中國。
巴西經濟因為國企石油腐敗案、總統(tǒng)提前下臺等原因,陷入衰退,總體來看危機后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下挫是巴西經濟陷入衰退的最根本原因。
俄羅斯經濟因為過度依賴石油,受近兩年石油價格持續(xù)低迷影響經濟大幅下滑,再加上因為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問題受到美歐的制裁,因此俄羅斯經濟前景依然暗淡。
中國經濟雖然自2010年起增速持續(xù)下滑,但是中國經濟的潛力依然是發(fā)展中國家中最大的,因為中國正在進行的結構轉型、產業(yè)升級是增速持續(xù)下滑的主要原因,而恰恰是結構轉型、產業(yè)升級可以促使中國經濟長期向好。
二、當前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當前的中國的確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是最為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時刻。2016年9月4號、5號的二十國集團首腦峰會,讓我深切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這次峰會是我國第一次主辦20國集團首腦峰會,這次峰會是歷次首腦峰會邀請發(fā)展中國家最多的峰會,這次峰會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為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國方案,這次峰會再一次證明我們中國的強大,我們不再是世界規(guī)則的被動接受者,我們要做規(guī)則的制定者,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引領者。
在中國越來越強大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看到近些年我們遇到了很多來自國際社會的責難,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反傾銷訴訟等等,此時此刻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必須處理好與世界上主要大國的關系。
(一)中美關系
中美關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對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習近平主席用三句話作了精辟的概況:一是不沖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中美之間利益大于分歧,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事實中美之間的競爭關系,我們一方面要時刻保持警惕,清醒認識到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很多困難都多多少少有美國的授意,另一方面還要保持克制有效管控雙方分歧,從而最大化兩國的利益。
(二)中俄關系
中俄關系因為互相需要對方走進了蜜月期,俄方因為克里米亞問題與西方社會鬧得很僵,而且有關戰(zhàn)略生存空間的問題兩方都不太可能做出實質性讓步,換句話說美俄對于俄羅斯的制裁,以及俄羅斯的反制裁不大可能在短期得到解決,放眼世界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出口再也找不到像中國這么大的市場,這是俄羅斯需要中國,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在國際社會俄羅斯需要中國給予支持的遠不止這個。同時中國也需要俄羅斯,我們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0%以上,每年對外進口石油又有很大一部是從中東地區(qū),從中東地區(qū)進口石油必須要走馬六甲海峽,而馬六甲海峽處于美國的管控之下,這就是說我國的能源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美國,因此我國迫切要解決能源進口多元化的問題,而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正好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我們對俄羅斯的需要。
(三)中日關系
我們必須看到中日之間的競爭關系,日本不愿意落在中國后邊,在亞洲尤其是東亞、東南亞,中日之間確實存在不少矛盾,并且這種矛盾很難得到可以實現(xiàn)雙盈的解決。日本首相廢除武器出口三原則,通過新安保法案,亦或是未來修改和平憲法,都讓我們認識到日本的右傾化不會結束,相反還會繼續(xù)加碼,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日之間馬上就會發(fā)生戰(zhàn)爭,因為中日之間互為重要經貿伙伴,戰(zhàn)爭對雙方而言都是得不償失的愚蠢之舉。中日之間的深層次博弈將會成為未來一個時期的新常態(tài)。
(四)中印關系
中印是一對艱難而復雜的鄰居,我們既有領土糾紛,同時更有強勁增長的雙邊貿易,總的來看中印之間分歧遠遠小于共識,中印之間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就像莫迪總理的對華政策,我們兩國要政治上淡化爭議,經濟上加強合作。
三、世界經濟格局未來發(fā)展趨勢
未來世界經濟格局的發(fā)展變化,世界上不少學者和機構都給出了預測,以下介紹兩種主要觀點:
觀點一:中印領跑世界
西方經濟機構預測未來世界經濟格局中國和印度將超越西方發(fā)達國家并給出時間表中國雖然要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但印度將在2050年趕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這個預測印度最終世界第一在印度引起很大反響,因為這與印度一直以來的大國夢想不謀而合。
觀點二:世界將走向中美共治
美國的美元霸權、頁巖氣革命、工業(yè)互聯(lián)網計劃等是美國繼續(xù)領跑世界的內在底氣,同時我國的中國制造2025、供給側改革、五大發(fā)展理念也是中國人的驕傲,未來怎么樣我們拭目以待。中美雙寡頭或將形成。
第二種觀點我個人比較認同,目前我們國家除了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外,我們更多的參與到了世界經濟的規(guī)則制定中,無論是“一帶一路”倡議還是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fā)銀行的建設,我們國家的倡議都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的響應和支持,這就足以表明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已經上升到一定位次,未來我們這個“老二”將在世界上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程美東.怎樣看待世界各國的財富分化狀況[J].北京:理論周刊,2013(5).
[2]徐秀軍.新興經濟體與全球經濟治理結構轉型[J].北京:世界經濟與政治,2012,(10).
[3]王琳,穆光遠.2012年全球R&D投資分析[J].北京: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2,22(5).
[4]何海峰.2011年中國經濟展望:征途待啟與變中求穩(wěn)[J].農村金融研究,2011(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