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論是《動物莊園》以及《一九八四》中構建的虛擬社會,或是納粹統(tǒng)治時期真實的社會,均是以對經濟、思想、文化甚至私人生活各個領域的全面控制為手段,將國家的一切權利集中于國家領袖個人,建立起獨裁統(tǒng)治的極權主義國家。
關鍵詞:控制;領袖;獨裁;極權
作者簡介:李慶燕,女,本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單位:中國海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3--02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世界始終處于一個動蕩不安的狀態(tài),國家之間、國家內部黨派之間的紛爭不斷,整個世界政治局面十分緊張。而正是這種局面的存在恰好為各種極端勢力的萌生或發(fā)展壯大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世界多個地區(qū),甚至說全球都在遭受戰(zhàn)亂的侵擾,連年的戰(zhàn)爭使得戰(zhàn)爭所及之國其經濟無一不受到重創(chuàng)。尤其那些戰(zhàn)敗國不但經濟受創(chuàng)還要受到戰(zhàn)勝國對其的制裁,甚至說是欺壓。經濟慘淡、民不聊生,隨之而來的便是廣大民眾日益高漲的反當局意識、反戰(zhàn)情緒;而此時此刻,物質和精神上的極度貧乏以及對其的欲求也已經讓民眾失去理智和判斷力,這種情況下那些別用心之人便會利用這種不斷膨脹的社會情緒,借助大眾的力量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
《動物莊園》或《一九八四》都是描述一個領袖獨裁下的極權社會,這與一戰(zhàn)后逐漸興起的納粹黨以及后來被納粹黨獨裁統(tǒng)治的社會形神一致。對于這兩部作品中的虛擬社會和現實中極權統(tǒng)治下的社會的關系已經有諸多研究,更多的人士更認可這兩部作品對未來世界的啟示性預言性,正如侯維瑞、李維屏在《英國小說史》(下)中對其所做的評論:“他的兩部政治諷刺小說《動物莊園》和《一九八四》不僅使他在英國國家名聲大振,而且還在冷戰(zhàn)時期被西方批評家視為最具有啟示性和預言性的作品。”(侯維瑞﹠李維屏,2015:602)以及“奧威爾是個英明的政治預言家,他在小說中對極權主義政權的預言在之后的幾十年中也不斷被人類歷史所印證?!保ㄌK繪泉,2008)但從時間節(jié)點來看,《動物莊園》和《一九八四》這兩部作品分別完成于1994年和1948年,在著作這兩部作品之前,作者一直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殘酷歷史中輾轉反側,對獨裁專政統(tǒng)治的社會深惡痛絕。所以筆者認為,這兩部作品不但具有啟示性和預言性,更是對這段時期極權統(tǒng)治下殘酷現實的真實反映。筆者選取兩組研究樣本:《動物莊園》和納粹時期的社會以及《一九八四》和納粹時期的社會,通過對比的方式得出這兩部作品中的虛擬社會與納粹時期的現實社會之間的對應關系。
一、極權主義及其統(tǒng)治手段
極權主義具有集中權力的意思,其指的是"權力主義",通常意旨:某一人或政黨、特定群體以獨裁的方式壟斷政權。一切決策、政治權力、經濟政策皆由獨裁者所掌控,沒有第二人或是第二政黨可以分享其權力。極權意味社會秩序完全由政治權力或國家權力達成,私人空間被壓縮到幾乎不存在的狀態(tài),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幾乎完全沒有自由可言?!皾h娜·阿倫特在《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中這樣定義‘極權:極權即是極度的權利凌駕于一切事物之上,從而衍生出來的一種統(tǒng)治方式和政治理論,該理論的核心原則就是摧毀多樣文明,建立單一的文明?!保ㄞD引自馬繼敏)
統(tǒng)治者要達到對一個國家的絕對控制的目的,就必須采取極端的手段來實現:經濟、文化思想、私人生活等方面的控制,其中文化思想控制對統(tǒng)治者來說是最有效、最徹底的控制手段。
二、動物莊園和納粹統(tǒng)治的產生
上述內容中,筆者已經提到過一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會造就特殊的極端勢力,通過利用民眾對當前社會的不滿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動物莊園》中農場中的動物們不滿農場主的統(tǒng)治,所以“老少?!?一頭十二歲的豬利用動物們內心的不滿,提出所謂的構建理想社會的指導思想“七戒”。
凡是兩條腿走路的都是敵人;凡是四條腿走路或有翅膀的都是朋友;一切動物都不許穿衣服;一切動物都不許睡床鋪;一切動物都不許喝酒;一切動物都不許殺害其他動物;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
老少校用這振奮人心的許諾來鼓動動物們提來反抗當前的統(tǒng)治者-人類。獲得統(tǒng)治權之后,一步步集中權利,排除異己,從豬群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構建它們的目標國家,繼而按照老少校的意志建立獨裁的極權主義社會。
納粹的興起壯大與其如出一轍,一戰(zhàn)戰(zhàn)敗的德國不僅受到戰(zhàn)爭的重創(chuàng)而且受到嚴苛的經濟、軍事制裁?!斗矤栙悧l款》的簽訂觸發(fā)了德國民眾的憤怒和反抗情緒,外憂內患的局面使得魏瑪政府瀕臨破產。此時的德國極端右翼勢力抬頭,利用民意逐步強大自己的勢力,尤其是希特勒領導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納粹黨[Nazi]),宣稱德國的困境之根源來自于戰(zhàn)后強加給德國的嚴厲條款、懦弱的魏瑪共和國等。德國民眾從他的言論中得到慰藉,從而大力支持希特勒使其登上總理的寶座。1934年8月2日,總統(tǒng)興登堡元帥逝世,希特勒成為總統(tǒng),從此逐步開始了他的極權統(tǒng)治。正如哈耶克在其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中所說:“使一個國家變成地獄的東西,恰恰是人們試圖將其變成天堂的努力。”(轉引自《通往奴役之路》,1997)
三、《一九八四》的大洋國和納粹的統(tǒng)治手段
文化思想控制對極權統(tǒng)治者來說是最有效也最徹底的控制手段,通過限制受統(tǒng)治者接受文化的范圍和灌輸統(tǒng)治階層希望受統(tǒng)治者接受的思想文化內容,逐漸使大眾喪失自己的思想意識以及對現實社會的認知,從而進入一種愚昧的狀態(tài),開始對統(tǒng)治者言聽計從,對統(tǒng)治者完全坦陳相見,對統(tǒng)治者完全信仰。這種社會形態(tài)下的個人空間或者說隱私幾乎蕩然無存,每個人個體都需要赤裸裸地暴露在別人的眼中,不得有絲毫隱藏。
在《一九八四》的大洋國中統(tǒng)治者將這種手段用到極致。大洋國統(tǒng)治者每天都會按時進行仇恨會,將大眾聚集在一起,放映所謂的人民公敵的形象,人們對伊曼紐爾-戈斯坦因這個賣國賊嗤之以鼻。溫斯頓每次看到戈斯坦因的面孔時都會有痛苦感,依溫斯頓的話“這一個聰明人,但是不知為何,從本質上覺得可鄙?!保▕W威爾著,孫仲旭譯,2009)。顯而易見,溫斯頓本對戈斯坦因幾乎一無所知,所謂的賣國賊也許不過是統(tǒng)治者“老大哥”為了排除異己而強加于他的罪名。溫斯頓們之所以對戈斯坦因有無限的鄙夷或憤怒之情都是拜統(tǒng)治者所賜,溫斯頓們的消息渠道只有一個,而且口徑統(tǒng)一,那就是統(tǒng)治者“老大哥”。統(tǒng)治者控制著所有的消息傳送媒介,更甚的是所有報紙、刊物等發(fā)行的東西都要根據統(tǒng)治者言論的變動而隨時被改動。溫斯頓們根本沒有絲毫機會看到統(tǒng)治者不愿讓他們看到的東西,他們的思想意識被禁錮在“老大哥”劃定的圓圈中無法出界。
大洋國中的民眾之間沒有忠誠和信任,有的只是相互猜忌和相互窺探,總是試圖發(fā)現別人身上的可疑之處,繼而向統(tǒng)治者揭發(fā),使其受到應有的“懲罰”。溫斯頓總是擔驚受怕的走在街上,走進酒館,生怕自己的一點點 “不軌行為”被穿便衣的思想警察發(fā)現,怕因此而被處死,極為恐怖的是每個人看起來都像極了思想警察,草木皆兵。因此,每個人都在揭發(fā)別人和被別人揭發(fā)的煎熬中日復一日的過活,卻又似乎樂于這種生活。他們所謂的忠誠即為無知或假裝無知的活著。
這一幕幕景象都一一映射在納粹主義統(tǒng)治下的德國?!袄洗蟾纭奔礊橄L乩栈没纳碛?,希特勒作為德國民眾當時的“救世主”,像神一樣的存在,民眾對其充滿了敬畏之心。希特勒的一切言論和行為都是毋庸置疑的,“納粹法律部門規(guī)定,熱愛元首是法律概念,不愛元首屬于刑事犯罪?!保ㄕ聞Γ?013)
希特勒鞏固自己的地位之后就開始修改,進而廢止魏瑪憲法內容,“1933年10月17日將內閣部長誓詞‘忠于憲法和法律,修改為‘忠于德意志民族和人民的領袖”。(孫海東,2009)忠于德意志民族和人民領袖,在筆者看來完全是希特勒對德意志民族的綁架,綁架大眾作為他實現個人獨裁目標的支持后盾。“內閣立法”變成“領袖立法”,即國家的一切均由希特勒個人定奪。這一系列的行為無不說明希特勒在一步步走向極權專制,國家的一切律法為他而立,國家的一切事物由他決定,領袖獨裁統(tǒng)治在此體現的淋漓盡致。
四、結語
本文結合《動物莊園》和《一九八四》兩部著作中所描寫的虛擬社會與納粹時期現實的社會形態(tài)進行對比,筆者發(fā)現二者的產生和發(fā)展都是如此的相似,甚至可以說兩部著作中的虛擬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納粹時期極權統(tǒng)治的縮影。兩部著作的作者通過作品諷刺極權統(tǒng)治者的可惡以及民眾的可憐、可悲,表達了作者對極權主義直接或間接的反對。作者通過作品中對極權主義的詳細描述,向人民揭示極權統(tǒng)治者的真實嘴臉,讓受極權統(tǒng)治的人們看清現實,努力沖破極權控制的牢籠;也給未來的人們以警示,認清極權統(tǒng)治的行徑,避免掉進極權統(tǒng)治者設下的圈套。
參考文獻:
[1]奧威爾,一九八四.孫仲旭譯, 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版.
[2]奧威爾,動物莊園.陳靜秋譯, 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版.
[3]侯維瑞&李維屏, 英國小說史(下), 江蘇譯林出版社,2005年版
[4]蘇繪泉,動物莊園》和《1984》中極權統(tǒng)治方式分析,綏化學院學報,2008,第28版第2期.
[5]轉引自馬繼敏,對奧威爾反極權主義的思考-重讀《動物莊園》與《一九八四》,青年文學家,2014年第32期.
[6]孫海東,納粹政治體制分析, 傳承雜志社,2009年第5期.
[7]汪霖,解讀“奧威爾現象”,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8]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馮興元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