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詩雨
社交網(wǎng)絡上最紅的動物是什么?把狗、熊貓、企鵝、長頸鹿都過一遍,然后看看這個你一定會服氣的答案:貓。貓在網(wǎng)上究竟有多火?可以參考Twitter上流傳的這樣一句話:“互聯(lián)網(wǎng)就像古埃及,人們用象形文字交流,并且崇拜貓。”
為什么會是貓?飼養(yǎng)的基數(shù)大當然是原因之一,但顯然沒這么簡單。The Daily Beast的編輯Justin Jones有一段總結目前最為被廣大貓奴認可。他說,“相比狗主人‘外向、開朗、喜好社交的形象,貓主人通常會被刻畫為‘孤獨、神秘、反社會的怪咖,守著一屋子貓咪直到死亡都無人發(fā)覺。而社交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賦予了貓主人們發(fā)聲的渠道,給予了他們可以盡情討論貓咪和個人生活的空間。”社交網(wǎng)絡就這么成了BuzzFeed撰稿人Jack Shepherd口中的“虛擬的遛貓公園”。
當然,在這個公園里,除了不停曬著自家主子的鏟屎官,還有很多星星眼看別人家貓的在線貓奴,這也直接催生出一種新的—或者說最近才有了系統(tǒng)名稱的—life style:云養(yǎng)貓。
關于云養(yǎng)貓,百度百科上能查到的一個比較嚴肅的解釋是:指生活中因為家庭條件或者是環(huán)境因素不能養(yǎng)貓,每天靠看其他博主發(fā)的貓咪的圖片或視頻來安撫一個貓奴的擼貓欲望。
概念雖新,節(jié)奏并不陌生有沒有?同樣的范式似乎可以有很多化用。比如去網(wǎng)上搜集諾一、夏天這些別人家的漂亮孩子的近況就像是云養(yǎng)娃,蹲直播看大神打游戲則好比云練級,而靠著搖手機讓微信運動的步數(shù)沖進前三,妥妥的云健康啦。這么掰著手指算下來,我們的生活簡直充滿了云概念。
不過,這種云生活和當下如火如荼的云計算產(chǎn)業(yè)似乎又有點不太一樣。
怎么說呢,我們織成的那片云,它的存在更像是……法國詩人蘭波喊出的那句口號:生活在別處?;蛘呶覀冊贀Q個具象點的說法,就是高曉松老師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在米蘭·昆德拉筆下,所謂的生活在別處,其實就是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追尋的理想生活狀態(tài),或者簡稱為夢想。所以似乎也可以這么說,我們的云生活,其實就是一片夢想的集合。而相對于19世紀文藝青年終其一生求而不得的遺憾,現(xiàn)在我們拿起手機打開電腦起碼能在視覺和心靈上獲得一下慰藉,是不是堪稱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最佳典范。
當然,即使技術如此便利,依然有人身不由己。比如最近,云養(yǎng)貓界就錯失了一位大咖加盟。科技新聞網(wǎng)站The Daily Dot在1月3日發(fā)表了一篇文章,說人們發(fā)現(xiàn)特朗普的Facebook上除了家人朋友和商業(yè)伙伴,新關注了一個叫Emrgency Kittens的賬號。這個賬號平日里一直在發(fā)一些可愛的小貓咪的照片。只可惜,就在大家紛紛在猜測(也有吐槽)特朗普為什么會關注這個賬號的時候,他突然又取關了。撇開特朗普的人物設定單純地YY一下,一位連當美國總統(tǒng)這樣的夢想都實現(xiàn)了的老爺爺因為不好意思只能按下云養(yǎng)貓的念頭,真是又可憐又有點萌哦。
如果硬要從這個故事里總結點什么,大概是:想要暢享云生活,建個小號很重要!
夢想,在云上
云養(yǎng)熊貓
養(yǎng)貓的難度和養(yǎng)熊貓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難得的是,對于這個全球最難獲得飼養(yǎng)權的物種,熊貓界KOL的云養(yǎng)成計劃的意識覺醒得特別早—成都大熊貓保護基地從2013年就上線了24小時直播大熊貓的生活的新媒體產(chǎn)品iPanda。從此以后,滾滾愛好者終于不用再守著整點新聞才能看一次熊貓幼兒園排排坐喝奶的畫面,或是特地飛一次大熊貓保護基地才能花上半小時靜靜地看小滾滾卡在樹杈上下不來的折騰樣了,比心。
云“養(yǎng)”漢/妹
可不是在說遠距離戀愛哦,而是云養(yǎng)貓的一個分支,是粉絲的一種專屬行為。微博網(wǎng)友“扶他檸檬茶”詳細解釋過云養(yǎng)漢的動機心理:人類男性的保質期低到讓人發(fā)指,過了30歲就出現(xiàn)了各種油膩、打呼、赤膊、腳臭,社會同步率急劇下降,自理能力基本為零的糟心模樣。于是妹子們開始發(fā)自內(nèi)心地覺得不如看屏幕上的小鮮肉談戀愛,不喜歡了就換個劇看,永遠賞心悅目,還不用承擔洗衣服做飯的辛苦。
云許愿
大家真的相信轉發(fā)錦鯉、分享菩薩的畫像或是在名偵探柯南的圖片下許愿能奏效嗎?到底是真有誠心還是湊熱鬧啦。還不如初五迎財神的時候,在窗口偷偷留條縫幻想被炸煩了的財神會跑到自己家躲清凈花的心思多??!
云逛街
加了代購但幾乎不買東西,只要看看他們發(fā)的逛街圖就有一種假裝在海外的治愈感。當然,今天某個包包限時折扣,明天那款麥片實力促銷,稍不留神就沖動消費的例子也不少。心疼嗎?不啊,這不還有拆快遞的滿足感在供給著后續(xù)的溫暖嘛。
云吃
睡前看一集《深夜食堂》或是《舌尖上的中國》是一天中最治愈的時刻,看著大胃王木下吃下100個漢堡、5公斤烤肉心情也變得愉悅了起來,實在不夠再上微博看看深夜發(fā)吃系列圖或是去B站逛逛看幾個老外最喜歡的中國小吃視頻……有沒有突然明白為什么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里,色、香、味,色字排第一?美食這件事真是飽飽眼福也滿足。
云旅行
雖然工作日看到朋友圈有人又去碧海藍天了難免會鬧心,但閑下來的時候偶爾也會看下旅游達人的游記、幻想著自己的海闊天空吧?期待一次旅行有時候比在路上更有意思呢。當然,度也很重要,一個地方的攻略、游記看太多把新鮮感都看沒了就有點得不償失哦。
我們編織著云
云開會
用會議系統(tǒng)開個con-call、拉個群組在線語音,辦公距離早就不是事兒了。如果萬物能夠具象,那每間寫字樓(或者居民樓)的上空應該都飄著一朵一朵的小云朵吧。當然,云一多就有點陰沉沉的感覺咯。所以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大部天晴,偶爾多云,陰天少少吧。
云排隊
現(xiàn)在看病呀,吃飯呀,不在云上領先一步真是沒準。比如看著店門口沒人排隊卻被告知要等3桌,比你后到的人卻提前吃上了。幾次三番下來終于吸取教訓打算在線排隊,偏偏被告知自己想去的那家沒有開通這項服務。
云“散步”
此散步就是彼“散步”啦。自從社交媒體被挖掘出了公眾議事廳的功能,各種血泣、上書、狀告、致信就沒有停過。比如雷洋事件之后人大朋友們的網(wǎng)上萬人簽名就能算一次規(guī)??涨暗脑啤吧⒉健薄km然在占地面積上沒有人潮洶涌感,但在營造出全社會關注的火爆氛圍上一點都不輸。
云美人
有沒有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的漂亮女孩或者男孩總是比路上見到的多一些?是好看的人都不出門嗎?當然不是啦。背后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大部分姑娘小伙自拍的時候會突然變好看一點,修過圖之后會更好看一點,這么累加起來,社交網(wǎng)絡上就是另一番世界了。其實也沒啥不好的。多虧了大家對網(wǎng)絡形象的尊重,起碼大幅提升了中國網(wǎng)民的綜合顏值水平喲,棒棒噠。
云領袖
社交網(wǎng)絡放大了安迪·沃霍爾的那句話,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不論是英語特別好、畫畫有趣或是觀點犀利甚至特別會旅行都能有成名的機會,而且不止15分鐘。但一個迷思是,為什么在網(wǎng)上一呼百應的KOL真的開始干一番事業(yè)時又得從低做起,或者說看起來又沒了高人氣的感覺?唯一的解釋似乎只能是云端和地面之間其實還是有一條巨大的坎,一邊是自己可控可粉飾的一畝三分地,另一邊則是會牽扯各方面利益的現(xiàn)實世界。下凡不慎容易踏空。
云祈福
要不是去年有明星去世后,其好友因為沒有發(fā)微博悼念而被網(wǎng)友圍攻,人們可能還沒有發(fā)現(xiàn),原來網(wǎng)絡上的“點蠟”祈福悼念活動早已成為一種社會風俗。在微博上搜一下“云祈福”,竟還能看到有一家公司開設了網(wǎng)上祭祀祈福平臺,把世間所有的天災人禍都記掛心間。當然,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R.I.P文化同樣源遠流長。
云公益
在刷××寶的年度賬單時,看到“為地球減少了碳排放”多少kg時有沒有內(nèi)心一虛?雖然從字面上看好像為人類做了偉大的事,但仔細想想這份環(huán)保貢獻中有不少是我們用夏天空調(diào)冬天暖氣的電費刷出來的功勞,簡直自己這關都過不了。Anyway,有心的話不如趕緊打開捐款頁面獻一點愛心,讓自己盡量做到知行合一吧。雖然體驗上和當年買一瓶礦泉水就能給貧困孩子捐一分錢一樣有點兒飄渺。
云存款
支付軟件的年度對賬單大家都看過咯?不管是多是少,都意味著一件事,那就是這些錢你摸都沒摸過便沒有啦。錢,到底是什么?如果你已經(jīng)過上了無現(xiàn)金的生活,那答案可能就是“在一個App上變少,在另一個App上變多的數(shù)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