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麗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微博文化下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探析
陳曉麗
(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微博已成為當前社會主流社交平臺之一,它深受青年人的喜愛和追捧;同時它所包含的文化,即微博文化對社會的影響程度也是越來越大的,那它對高校的思政教育管理的發(fā)展也產生了沖擊;對高職學生思政教育如何與微博文化有效結合進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微博提高思政教育管理實效的對策。
微博文化; 思政教育管理; 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職學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由于社會不斷的發(fā)展,給高職學校的思政教育管理的發(fā)展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微博是信息時代發(fā)展進步的一個標志,時代進步和社會需求的表現(xiàn),要把高校學校的思政教育管理與微博文化合理巧妙地聯(lián)系在一起來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管理,有效的提高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實效性。
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的新時代,微博可以為社會帶來正能量,比方說,各種形式的公益活動中,微博可以充當公益宣傳的一個關鍵載體,通過微博關注拐賣兒童現(xiàn)象、解救小動物、關注大齡男女和留守兒童現(xiàn)象等都可引起社會關注,而且微博也能夠為當代青年群體提供參與社會公益的平臺與機會,對發(fā)展和諧社會與實現(xiàn)大學生自我價值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微博文化也存在很多負面表現(xiàn),第一,微博中垃圾信息、虛假信息泛濫現(xiàn)象非常嚴重,微博平臺本身具有進入門檻低、開放性等特征,所以大量垃圾、虛假信息也會在微博平臺中出現(xiàn),還有很多企業(yè)經營者為增加宣傳力度而選擇微博用戶轉發(fā)領取禮品等手段當作其產品宣傳手段,盡管這些宣傳手段無可厚非,然而在現(xiàn)階段的微博文化中,很多微博用戶為博得網友關注而散發(fā)不實消息,直接影響了微博平臺的健康運行[1];第二,微博平臺語言暴力現(xiàn)象非常嚴重。微博平臺虛擬性特征導致其變成用戶宣泄情緒、表達自我觀點的良好平臺,相對高校生群體來說,利用該行為有助于釋放其壓力,有利于高校生心理健康,然而微博平臺內部同時也客觀存在著“一言不合就開罵”的情況,對于他人所表達的不同見解,很多微博用戶會選擇網絡詞匯辱罵對方,該現(xiàn)象導致微博本是彼此交流溝通的平臺而變成語言暴力戰(zhàn)場。
現(xiàn)代媒體的發(fā)展與高職學生的思政教育管理是緊密聯(lián)系的。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各種各樣的媒體不斷的出現(xiàn)。而高職學校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方面也要不斷的推陳出新,不斷的進步,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微博的引導和教育功能,同時還要關注微博的變化規(guī)律和特性,有效提高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實效。微博文化在當代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中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它的發(fā)展也會帶來很多的弊端,特別是在人們思想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那些還未正式的踏入社會的學生來說,微博文化帶給他們的沖擊是最大的,譬如:思想觀念、價值觀、道德觀等等這些方面影響非常大,同時也給高職學校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阻礙。微博文化的盛行,不僅對高職學校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帶來沖擊,還對高職學生的思政教育的成效也產生很大的影響[2]。但是微博文化本身是具有很多的益處的,高校要利用這些優(yōu)勢,如借助微博平臺來進行思政教育的宣傳,這樣才能提高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實效性。
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是根據(jù)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行教育工作,內容單調缺乏吸引點,大部分的學生對其是不感興趣的。而且老師與同學之間也很少互動,老師的教學局限在教材的內容中,沒有額外的拓展并且針對性不強。思政老師可以利用微博信息傳播快、信息更新及時等優(yōu)勢特點來擴展思政教學的內容和范圍,這樣可以使思政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對于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實效是非常有幫助的。譬如,高職思政老師可以在課堂講課的過程中引入微博中的實時信息知識,讓他們針對這些新聞信息展開分析和思考,老師在過程中加以引導,能夠促進學生塑造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3]。高職學校一定要利用好微博文化的特點來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正確的引導學生運用微博文化,不僅有利于滿足學生對于信息知識的需求,還能夠使學生在汲取這些信息知識時培養(yǎng)自己的思政素養(yǎng),從而使得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實效性得以增強。
長期以來,在思政教學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少之又少,思政教學課堂氛圍單調、枯燥、死氣沉沉,學習成效并不理想。而微博社交平臺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開放的,平等的。因此,老師可以借助微博文化的這一特性,來進行思政教育微博平臺的建立,同時在微博平臺上設立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互動的構架。學生可隨時瀏覽微博思政教育網站,并且在平臺上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然后老師進行解答和分析。這樣可以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老師也可以及時的了解學生的想法,使老師的思政教學更有針對性,從而提升了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實效性。同時還應該注意加強建設與管理學校官方微博,確保其訂閱領與關注度得到不斷提升,充分發(fā)揮學校官方微博思政教育主陣地的重要作用,而且高校還應該主動積極構建多媒體宣傳模式,不斷擴充微博的覆蓋范圍,提倡高校院校黨委開通微博平臺,和高校官方微信開展網式互動和多方聯(lián)系。因為微博極為重視互動性,所以,在信息回應、交流和反饋等環(huán)節(jié),微博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高校不同部門應該在公布評論文本與咨詢后,主動積極和高校生開展溝通交流工作,確保學生可以參與事件討論中,從而使微博用戶忠誠度得到不斷提升,增強高校官方微博的傳播效果。
高校思政工作應該和高校師生媒介素養(yǎng)有效結合,同時還應該深度挖掘思政教育管理過程中的微博文化內涵,高等院校應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請新華社、人民網等權威專家為本校教師與學生講解、普及微博專業(yè)知識,同時和我國知名微博像騰訊微博、新浪微博等創(chuàng)建合作關系,將年底校園微博運行報告發(fā)布給高校師生,使高校微博管理與實踐隊伍得以不斷壯大,確保新媒體素養(yǎng)能夠變成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項必備技能。高校應該開通圖書館、就業(yè)辦以及教務處等部門微信與微博公共平臺,并在微博、微信中開辦回音壁、心理咨詢室以及小微在線等欄目,同時舉辦研究生心理健康微博大賽,將心理、學習以及生活等相關服務提供給師生,采用微博私信等方式將單獨指導、咨詢以及幫助提供給廣大高校生,確保針對性、個體化思政教育得到有效實施,以有效解決高校生所存在的思想問題。除此之外,應該有效結合微博文化的理論凝練和實踐應用,充分發(fā)揮高校文法學院新聞、思政教育等專業(yè)所具有的優(yōu)勢,向學院領導部門申請創(chuàng)建新媒體思想文化實踐基地,積極研究微博文化下馬克思主義大眾話語體系與理論可接受形態(tài),以此為微博文化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為有效的實踐依據(jù)。
高校在微博時代下若想更好實施思政教育管理,應該不斷強化建設微博輿論陣地,高校生思維通常都比較活躍,而且也極易受到輿論制約與影響,由此就會產生很多思想問題。所以,對高等院校來說,對微博輿論導向嚴格把握,從而對學生展開思政教育極具重要作用。所以,高等院校應該善于應用校園微博本身所具有的交流優(yōu)勢,對高校學生動態(tài)加以全面了解,確保微博能夠變成了解與掌握高校輿論的重要工具,并將其變成增強高校凝聚力、增進師生溝通交流的紐帶,從而不斷提升高校思政管理工作水平。此外,微博文化大背景下,我國高等院校應該做好與微博有關的理論實踐和研究,在思政教育教學實踐中有效應用理論研究成果,高校應該主動以微博應用特點、傳播特點和議程設置作用為立足點,為學生打造一個微博輿論思政教育主陣地,對輿論進行正確引導,通過微博積極傳播社會中的正能量。
總而言之,微博文化的出現(xiàn)是信息技術發(fā)展進步的表現(xiàn),雖然給高效的思政教育管理帶來了一些問題,但是更多是我們高校如何更好的利用它來發(fā)展自己的教育工作。微博文化自身是有非常多的優(yōu)點的,它為思政教育管理的發(fā)展帶來新的起點,要抓住這一新的機會,合理有效的運用到思政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其學習思政知識,使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實效性不斷提升。
[1] 文豐安.提升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3(4):123-125.
[2] 國青松.微博文化的沖擊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11:145-146.
[3] 溫旭.以微博文化構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濟南: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2):77-80.
[4] 朱友強.互聯(lián)網+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與應對思考[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6):23-26.
G641
A
1671-4733(2017)06-0017-02
2017-06-21
陳曉麗(1981-),女,山東莒南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電話:1506298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