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子
(合肥學院 藝術設計系,合肥 230601)
弗里達·卡洛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女性現(xiàn)代藝術家之一,亦是當代平面設計中經(jīng)常被表現(xiàn)的對象之一,弗里達·卡洛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極具個人特征與民族風情的外在裝扮以及她所經(jīng)歷的常人不曾經(jīng)歷的傳奇人生,使得后世渴望研究她、探索她、了解她并且最終找到她如此與眾不同的成因,她獨特的藝術與個人特征到底由何而來。而在當代平面藝術領域,設計師們尤其鐘愛弗里達·卡洛藝術風格和個人魅力,將其視為獨特的藝術符號。但當代設計師在大量以她為創(chuàng)作對象之余卻很少有人深入研究過她和平面設計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即她之所以成為藝術符號的原因。弗里達·卡洛在當代平面設計界備受推崇并最終演變?yōu)橄笳鞣柌⒉皇桥既?,原因在于她的自身特點與當代平面設計的內(nèi)在含義及其外在形式的高度契合,她所追求的恰恰也是當代平面設計藝術所追求的,可大致概括為以下3個方面。
當代平面設計泛指“國際當代主義藝術運動”之后,即20世紀80年代后的平面設計。這一時期人類的思想觀念及科技手段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印刷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為平面設計領域帶來了重大變革。相較于早期平面設計,當代平面設計從功能上來說擺脫了單一的宣傳啟示作用,從而不再是單純的廣告。當代平面設計已經(jīng)轉變?yōu)槿伺c人之間溝通聯(lián)系的媒介,在傳播信息的同時體現(xiàn)著當今社會的諸多特征,表達著當代人的種種訴求,因而更加注重與受眾間產(chǎn)生共鳴。[1]
作為當代藝術的一個分支,當代平面設計自然承襲了當代藝術的個性化、多元化和顛覆性等特征。當今的平面設計從內(nèi)涵到形式都已擺脫了時代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傳統(tǒng)平面設計的概念。其存在的意義不再僅僅只是為了諸如促銷商品之類的簡單信息傳播,而是作為一種藝術手段,藝術家們通過平面媒介向受眾表達自己的觀點,試圖與受眾產(chǎn)生共鳴。故而當代平面設計的訴求可以概括為:闡述觀念、表達自我以及追求個性。
那么顯然,弗里達·卡洛作為現(xiàn)代藝術的先驅與典范,其思想是前衛(wèi)性的、觀念是超前的,她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具有表現(xiàn)真我、追求自由的精神,而其勇于突破桎梏、大膽追求個性解放的舉動理所當然與當代藝術所追求的不謀而合。
“我從不畫夢,我畫我自己的現(xiàn)實”。[2]這是弗里達·卡洛對其精神內(nèi)涵的最好總結。在弗里達·卡洛的作品中,大量的自畫像彰顯著她渴望表現(xiàn)自己、讓世界透過她的外在了解她內(nèi)心最真實的強烈渴望。畫中那華美的服飾、沉靜的面容、端正的坐姿顯示著她對健康與美的渴望,這正是她終其一生極力追求卻難以得到的。一方面,童年嚴重的車禍帶來的病痛與殘疾終身折磨著她,這些痛苦成就了她獨特藝術風格的源泉。她畫作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便是表達痛苦,她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將她的痛苦與渴望真實的表現(xiàn)出來。
圖1 弗里達·卡洛《短發(fā)自畫像》
另一方面,弗里達·卡洛藝術的精神內(nèi)涵性本質(zhì)上得益于其強烈的個性解放意識。事實上你很難把她歸入任何一個流派,即便她的繪畫有著超越現(xiàn)實的“不真實性”,藝術評論家們也無法將她簡單概括為“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弗里達·卡洛自己也曾自嘲:“我聽別人說我是一個超現(xiàn)實主義者?!笔聦嵣希ダ镞_·卡洛的藝術自成一派, 根源在于其對于個性的徹底解放。她不屑于模仿前人,只希望在作品中表達自我,表現(xiàn)出自身對世界的理解,以及內(nèi)心真實地感受,絕不會為了迎合潮流而隱藏自我。這也是她的藝術如此受當今世人追捧、個性魅力如此之強的原因。在1940年的《短發(fā)自畫像》(圖1)中,弗里達·卡洛一反往日絕對女性的形象,將自己描繪成身著西裝頭發(fā)極短的男性,手中緊握的剪刀和滿地的斷發(fā)顯示著她對于突破束縛、解放自我的渴望。
弗里達·卡洛終其一生從不向命運屈服,與病魔的抗爭、對愛情的執(zhí)著以及對藝術的追求,使得她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詮釋了她作為“人”的真實性。
由于弗里達·卡洛的“自我”與“個性”和當代藝術的訴求如此契合,所以當代平面設計中隨處可見她的影子,人們不斷將她獨特的藝術符號運用在作品中,或向她致敬,或以她為自由個性的象征,透過她向當今世界發(fā)出強有力的吶喊。
隨著現(xiàn)當代藝術的迅速發(fā)展,當代平面設計在表現(xiàn)形式上早已擺脫了新藝術運動以來以穆夏為代表的單調(diào)的寫實插圖風格。設計師們在當代藝術思潮的影響下進行創(chuàng)作,其作品更加前衛(wèi)大膽,不再單純地模仿某一風格,而是盡情表達自我。在當代平面設計中的審美是不受限制的,藝術家們可以隨心所欲為自己想表達的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表現(xiàn)形式,這便造就了當代平面設計中審美多元化的特點。而弗里達·卡洛正是擺脫固有藝術風格桎梏的先驅。
弗里達·卡洛的丈夫迭戈·里維拉(墨西哥20世紀壁畫藝術的代表人物)曾告誡過弗里達·卡洛不要模仿他,應當保持自己的繪畫風格。所以弗里達·卡洛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最大限度的使用了自己的藝術語言,呈現(xiàn)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藝術流派或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獨特風格。其風格的特點首先表現(xiàn)在極大的顛覆性上。
弗里達·卡洛的繪畫風格自成一派,雖然她通常被歸類為現(xiàn)代主義畫家,但卻又不同于任何一位已知的現(xiàn)代主義畫家,她是自成一派的。樸實細膩的筆觸和鮮艷熱烈的色彩是她繪畫中最明顯的風格,畫風和她的人一樣自由瀟灑,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比如創(chuàng)作于1954年的《生命萬歲》(圖2),是弗里達·卡洛人生的最后一幅畫,即使在她生命即將走向終點的時刻,畫面依然熱烈奔放,如同她燃燒的生命,深深震撼著觀眾。
圖2 弗里達·卡洛《生命萬歲》
圖3 Aldo Crusher《Madrid》
當代社會,各種藝術風格的出現(xiàn)可謂日新月異,而新的藝術風格會促使大眾的審美產(chǎn)生轉變。雖然新風格總是孕育在舊風格之中,但只有當藝術家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時,使自己區(qū)別于其他人時,這種轉變才能產(chǎn)生。只有顛覆往固有的,才能創(chuàng)造全新的。[3]當代平面設計師Aldo Crusher與弗里達·卡洛同樣來自墨西哥,其扁平風格插圖(圖3)是當下深受歡迎的平面設計作品。其設計具有強烈的個人特點,雖然從其作品艷麗的色彩可以窺見其設計深受弗里達·卡洛的影響(事實上所有當代墨西哥設計師們都無可避免受到弗里達·卡洛的影響,因為她是當代墨西哥藝術的繆斯),但弗里達·卡洛并沒有成為Crusher設計的桎梏,其設計的圖形元素有著自身獨特的語言。運用簡化的幾何形體組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將立體的城市扁平化,使畫面呈現(xiàn)出十分有趣的裝飾感,這種明顯的特征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另一方面,弗里達·卡洛的藝術還具有強烈的民族性。作為墨西哥的女兒,弗里達·卡洛深知自己的一切都扎根于墨西哥廣袤的大地。很少有藝術家像弗里達這樣讓自己的外在表現(xiàn)得如此具有本民族風情。當然這與她生活在墨西哥本土文化復興的年代不無關系。濃密的一字眉、做工精致,色彩艷麗的印第安少數(shù)民族服飾以及酷愛弗里達·卡洛個人的本土風格尤其體現(xiàn)在她酷愛穿著特旺納佩克民族服飾[4]、佩戴色彩鮮艷的華麗珠寶以及她典型的印第安特色發(fā)型。雖然其中有一些刻意包裝的成分,但這樣本土化的裝扮是她對自己身份的確定和認同,如同她身體的語言。顯著的民族特征與她的個人風格和繪畫風格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成為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
圖4 弗里達·卡洛《兩個弗里達》
弗里達·卡洛對祖國的情感是絕對真實而強烈的,她認同墨西哥的歷史與文化,為她自己的民族感到驕傲與自豪。弗里達愛墨西哥的一切,它的宗教文化、民間藝術、傳統(tǒng)服飾,以及重視家庭的價值觀。她深知只有從墨西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汲取靈感,她的藝術才能煥發(fā)光彩。熱帶地區(qū)龜裂的土地、稀奇的動植物、亡靈節(jié)的骷髏、阿茲特克文化的神靈以及她表現(xiàn)最多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傳統(tǒng)的特旺納佩克服飾(圖4),在她極具墨西哥特點的鮮艷色彩的烘托下,共同組成了弗里達藝術中的民族符號。
而在當代多元化社會,在彰顯民族特性方面,大多數(shù)設計師與弗里達·卡洛的觀點不謀而合,認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一觀點。不同種族文化的群體日益注重表現(xiàn)自身的特點。為了彰顯自己與其他群體的不同,同時也考慮到自身文化群體對設計的接受度,通常在設計時會選擇以本民族文化作為設計元素。著名的時尚雜志《Vouge》多次將弗里達·卡洛作為其封面人物(圖5),認為她是象征墨西哥文化和精神的不二人選,是最具代表性的墨西哥符號。
圖5 George V. Antoniou《Vogue Cover》
雖然當代平面設計在新時期產(chǎn)生了諸多變化,但其基本的傳播功能任然存在。平面設計無論具有何種內(nèi)涵,采取何種表現(xiàn)形式,其最終的目的還是在盡可能廣泛的范圍內(nèi)讓更多受眾接受設計者想表達的信息。而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想讓自己的作品在成千上萬的書刊雜志、海報插圖及網(wǎng)頁界面中脫穎而出,達到傳播最大化的效果,提升信息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是必不可少的。在平面設計中,受眾接受信息的媒介是視覺,而視覺接收信息最大的特點是,特征明顯的圖形識別率遠遠高于意義不明確的圖形。
在平面設計傳播過程中,受眾對信息的感知主要通過視覺來完成,眼睛接收圖形、文字和色彩等視覺要素后,大腦會在對這些符號加以分析歸和納后轉化成信息反饋給受眾,受眾以此為據(jù)決定對信息的接納或拒絕。所以,符號的特征越明顯、受眾對其認知度就越高,而接受度則取決于受眾對于符號的認同感。
藝術符號作為符號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自上世紀提出以來便備受重視。普遍觀點認為人類通過創(chuàng)造符號并對其加以利用從而塑造了現(xiàn)實世界。藝術領域亦通過藝術符號塑造而成,不同形式的藝術符號共同促進該領域的發(fā)展進步,在人類認識并接觸藝術的過程中,符號加深人類對藝術的記憶、增強人類對藝術的情感、拉近人類與藝術的距離并促使人類思考藝術的意義。研究藝術符號可以促使人類從根本上加深對藝術的理解。故而當代平面設計作為藝術的一個領域,藝術符號的應用對其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概括性越高的符號越容易被認知,觀眾能快速從其中接受明確的信息而不會產(chǎn)生歧義(比如從心臟簡化而來的心形符號通常象征愛,喇叭的圖形則通常代表聲音)。而弗里達·卡洛標志性的一字眉和綴滿花朵的發(fā)型是她個人特征的高度概括。如此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使得其在像受眾傳遞信息時明確性遠高于其他表征不那么明顯的符號,具有高度的識別性。在Pear Reshov的海報《Frida Kahlo》中(圖6),整幅畫面簡化到只出現(xiàn)弗里達·卡洛標志性的一字眉和鮮艷的紅色嘴唇,這是弗里達·卡洛最為明顯的的外貌特征,使得受眾在一瞬間就能對這些元素作出正確的認知從而避免信息傳播中產(chǎn)生歧義。[5]
圖6 Pear Reshov 《Frida Kahlo》
另一方面,弗里達·卡洛作為現(xiàn)代藝術的標志性人物之一,人們看到她的形象就會自然的聯(lián)想到她超前的思想和前衛(wèi)的藝術,這都使得她成為現(xiàn)代藝術中經(jīng)常被表現(xiàn)的對象。比如,在當今社會非常流行的街頭涂鴉藝術中,經(jīng)常能看到以弗里達·卡洛為標志的創(chuàng)作。街頭藝術家視她為敢于表達自我的先驅,將其化身為向現(xiàn)實發(fā)出挑戰(zhàn)的形象以表達他們對社會不滿并宣泄內(nèi)心的情感,在涂鴉藝術盛行的城市經(jīng)常能見到向弗里達·卡洛致敬的作品(圖7)。
圖7 街頭涂鴉藝術
圖8 Thaneeya McArdl
同時,由于弗里達·卡洛藝術中具有強烈的民族內(nèi)涵,所以她亦是最能代表墨西哥藝術乃至其歷史文化的符號之一。墨西哥文化以熱情奔放、宗教氛圍濃厚著稱。源于當?shù)赜〉诎采贁?shù)民族的亡靈節(jié)是當?shù)刈盥≈氐墓?jié)日,雖然墨西哥的亡靈節(jié)與西方國家有相似之處,具有印第安土著民居民與西班牙殖民者的雙重淵源,但本質(zhì)上還是繼承了印第安人傳統(tǒng),表現(xiàn)出印第安文化特征,以及他們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墨西哥人總是愿意把他們所繼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為民族的特性,來區(qū)別于他們和其他的西方國家。 這種意識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在亡靈節(jié)最重要的“糖骷髏(sugar skull)”創(chuàng)作上,弗里達·卡洛也經(jīng)常被作為象征墨西哥本土文化的藝術符號,比如墨西哥裔設計師Thaneeya McArdle就將弗里達的形象與自己設計的糖骷髏融為一體(圖8),顯示出弗里達·卡洛在發(fā)揚墨西哥本土文化中作為藝術符號的重要性。
弗里達·卡洛作為現(xiàn)代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偉大的藝術造詣和先進的思想理念都對當代平面設計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當代平面藝術家們不斷從她身上汲取靈感用以豐富藝術語言,并對其藝術進行再創(chuàng)作,從而將她升華提煉為當代最著名的的藝術符號之一。本文通過對弗里達·卡洛個人精神內(nèi)涵與藝術成就的分析研究,闡述了其作為藝術符號和當代平面設計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將其對藝術的貢獻拓展到更加廣闊的領域。
[1] 孔文思.西方平面廣告藝術符號應用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2.
[2] 海登·赫雷拉.弗里達—傳奇女畫家的一生[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241.
[3] 郭冰濤.現(xiàn)實主義視域下當代藝術審美思辨透視與重構[J].求索.2015(11):64-66.
[4] 梁煊彬.論弗里達卡洛自畫像的藝術特征[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
[5] 胡家祥.藝術符號的特點和功能[J].江漢大學學報(文科學版),2005(2):45-46.
[6] 弗里達·卡洛.短發(fā)自畫像[EB/OL] .(2010-05-28) [2017-06-20]. https://blog.artron.net/space.php?uid=253769&do=album&picid=4493566&goto=down.
[7] 弗里達·卡洛.生命萬歲[EB/OL] .(2013-06-07) [2017-06-20]. http://szb.dlxww.com/xsb/html/2013-07/06/content_868321.htm?div=0.
[8] Aldo Crusher.Mardrid[EB/OL] .(2013-08-09) [2017-06-20]. https://dribbble.com/shots/1190592-Madrid.
[9] 弗里達·卡洛.兩弗里達[EB/OL] .(2015-04-07) [2017-06-20]. http://collection.sina.com.cn/cjrw/20150407/1012184289.shtml.
[10] George V Antoniou.Vogue Cover[EB/OL].(2015-02-27)[2017-06-20].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24050133/Frida-Kahlo-Vogue-cover.
[11] Pear Reshov.Frida Kahlo[EB/OL] .(2016-01-13) [2017-06-20]. https://pixel77.com/frida-kahlo-influence-graphic-design/.
[12] 街頭涂鴉藝術[EB/OL] .(2016-04-10)[2017-06-20] . https://www.instagram.com/p/BEBfiKtggA3/?utm_content=bufferd52fb&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pinterest.com&utm_campaign=buffer.
[13] Thaneeya McArdle.Frida Sugar Skull[EB/OL] .(2014-11-02) [2017-06-20]. https://www.flickr.com/photos/thaneeya/1550719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