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臣
晚點一分鐘
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70年代,我初當運轉車長的時候。
有一次,值乘京包線上行客車,運行在呼(和浩特)包(頭)區(qū)間。列車即將到達一個小站時,我看到遠處一個婦女抱著小孩在往車站這里跑,顯然她是要趕這趟火車的。列車在該站停車一分鐘,當旅客上下完畢,車站出發(fā)信號開放,車站值班員給了我發(fā)車信號,就等我給司機信號開車,我看到那位抱小孩的婦女跑得氣喘吁吁,距列車還有二三十米遠。我忽發(fā)惻隱之心,覺得農牧民們乘一次火車太不容易,他們要步行(有的坐牛、馬車)十幾里,甚至幾十里或更遠,才能到達火車站,一旦誤了這趟車,就要在這寂寞的小站等二十四小時,才能乘上下一趟火車,太難了!于是,我利用職務之便,搞了一次“特權”,盡管司機幾次鳴笛要信號,我也遲遲未給發(fā)車信號。這時值班員看出了我的意圖,他轉身注意到這個奔跑的婦女,當她跑到列車跟前時,他幫著婦女敲開了車門,扶她上了車,隨即又給我發(fā)車信號,我這才搖動綠旗,開車了。一看表,晚點一分鐘。此時,距區(qū)段終點站——呼和浩特站還有數站地,要運行兩小時。我想,司機師傅應該理解我的“善舉”,他稍微加把火就能趕出這一分鐘來,到達終點站定能恢復正點。然而,我想錯了。此后幾站無論我怎樣及時給發(fā)車信號,司機總是按點運行,一直延順到終點站仍然晚點一分鐘。
這一分鐘的損失在哪里彌補呢?只能在運行站壓縮停時,組織旅客快下快上,行李車快卸快裝。為了照顧小站一名旅客,導致多站數百名旅客和工作人員手忙腳亂,我深感內疚。也使我深深體會到,鐵路運輸系統是一個整體,是一架完整的聯動機,每個部門、每個單位、每個職工,都是這架聯動機上的一個零件、一個螺絲釘。每個部位都是一個環(huán)節(jié),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疏漏或松動,都會影響鐵路運輸的安全與正點。我從這次“善舉”中接受教訓,在以后的工作中,再也沒有因小失大,我的責任就是保證全列車的安全與正點。每個運輸戰(zhàn)線上的鐵路職工,都應當樹立這個全局觀念,立足本職,遵章守紀,確保鐵路大動脈暢通無阻,安全正點。
一路綠燈
盛夏之夜,草原上的天空湛藍,繁星閃耀,一望無際。我坐在守車瞭望窗前,遠遠看到進站信號已經開放,霎那間,出站信號也開放,兩盞綠燈在夜色中發(fā)出兩條綠的光柱,格外醒目。正線通過!列車風馳電掣般過了一站又一站。從呼和浩特西站發(fā)車已運行3個小時,一路綠燈,一路通過,那感覺,就像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痛快!前方就是終點站前的最后一站,又是正線通過!心想,今天要創(chuàng)紀錄——從始發(fā)站到終點站,貨運列車一站直達!那時候,還沒有大(同)包(頭)復線,是單線運行,此時區(qū)段貨車一站直達,堪稱奇跡。此時已是后半夜了,一路顛簸,有點睡意朦朧,但我仍不敢大意,依然振作精神,按章操作,最后一次與車站值班員互對信號。忽然,看見值班員紅燈晃動!確認紅燈之后,我立即返回守車內,拉下制動閥,“唰——”的一聲,列車徐徐停下。我下車順著列車前進的方向一節(jié)節(jié)察看,看到列車中部的一節(jié)車燃軸,紅色的火光在夜幕下特別刺眼。
發(fā)現燃軸車時,距離終點站僅一站地,再有幾分鐘就能到。但是,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絲毫不能馬虎大意,一絲不茍,堅守到底,才能保證列車安全運行。燃軸車在該站甩車處理,我們共同防止了一起行車大事故。車站值班員和運轉車長,如果有一方違章不互對信號,列車就有可能因燃軸而切軸,列車有顛覆的危險,后果不堪設想。實際上,在防止事故與造成事故之間,只有一道屏障——遵章守紀。“功”“過”之間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