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自媒體語境下警察話語技巧研究
        ——以警務微博平臺為例

        2017-03-08 02:20:32任鑠煒張志華
        湖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受眾

        任鑠煒,張志華

        (湖南警察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8)

        一、自媒體語境下警察提升話語技巧的意義

        (一)“自媒體”的定義和特征

        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為代表的“自媒體”的流行普及給警務宣傳工作構建了新的語境,也給警察話語技巧的研究帶來了新的課題。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探討,首先需要明確“自媒體”及其語境的定義和特征。

        丹· 吉 爾 莫(Dan Gillmor) 于 2001年9月28日在其博客上提出“新聞媒介3. 0”(Journalism 3.0)的設想。該設想對新聞媒介史作了新的斷代和梳理,即:新聞媒介1. 0為傳統(tǒng)媒體或舊媒體(Old media),新聞媒介2. 0即新媒體(New media),新聞媒介3. 0就是以博客等為趨勢的“自媒體”(We media)——作為一個發(fā)展中的概念,“自媒體”概念從被提出之日起,即開始了一個被補充和被豐富的過程,在吉爾莫提出自媒體概念的2001年之后,基于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技術的媒介形式變化一日千里。與之相適應,學界對“自媒體”①“We Media”的表述后來被更普遍地表述為“Public Journalism”(大眾新聞)。的定義也隨之調整。

        Bowman, S. 和 Willis, C.認為自媒體的本質特征是公眾在收集、報道、分析、傳播新聞和信息的過程中扮演一個活躍角色[1]。這便指出了自媒體時代與前自媒體時代(即原始媒介、印刷媒介、電子媒介、和基于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的新媒體,以下僅稱“前自媒體時代”)在傳播形式上的一大核心區(qū)別——普羅大眾在傳播過程中的角色有被動型轉為主動型。而這一變化在Jay Rosen 的表述中顯得更為直觀: “以前只作為聽眾存在的人們開始利用他們所擁有的媒體工具來知會他人”[2]。

        誠如所言,在媒介發(fā)展史上,從印刷媒介階段開始到電子媒介(廣播、電視),包括以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為載體的新媒體(依照Dan Gillmor,此項即新聞媒介2.0),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即傳播者向受眾單向度傳播,受眾在傳播活動中是完全被動的角色;傳播者與受眾的身份是涇渭分明的,傳播者單一地承擔主動傳播活動,而受眾單一地接收傳播信息。而到了自媒體(即Dan Gillmor所謂新聞媒介3.0)時代,以上兩點都不復存在。受眾在傳播活動中并不完全被動,受眾在接收傳播信息同時也參與到信息的收集、報道、分析和傳播過程中來;同時,受眾在接收傳播信息的同時,其自身也作為傳播者將經分析處理后的信息“知會他人”(inform one another)。

        我們討論自媒體語境下警察話語技巧,前提之一是必須對上述變化有深刻的認知,并基于這樣的認知進行相應的研究。

        (二)“自媒體語境”的特征:“公共話語”概念外延的擴大

        如前所述,自媒體時代的傳播特征、傳播者與受眾的關系都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變化使得我們捕捉自媒體語境的核心特征成為可能。我們認為,自媒體語境的最核心特征是“公共話語”這一概念在外延上的擴大。

        在前自媒體時代,由于信息傳播的單向度和傳播者—受眾的清晰分界,“公共話語”的外延極小——唯有傳播者通過傳播媒介播送的傳播內容才可稱為公共話語,作為傳播受眾的任何話語,或作為傳播者,其話語不經傳播媒介的正式傳播,皆不具有公共性,不能算作公共話語。而在自媒體語境下,信息的單向度傳播被打破,傳播者與受眾的分界被模糊化,處于自媒體語境下的任何個體,在任意時間點上針對任何對象的話語都可能被賦予公共性,從而成為公共話語。舉例而言,在前自媒體時代,新聞的播報是一次性的,媒體播報——受眾接收——傳播完成。受眾對于新聞的任何評判、議論、探討都很難具有公共性從而成為公共話語。但在自媒體時代,傳播者通過自媒體(如微博、facebook等)發(fā)布新聞,受眾通過轉發(fā)評論將新聞再次發(fā)布給其他受眾,如此擴散開來。在此過程中,轉發(fā)使得受眾同時兼有傳播者的角色,從而使其針對該新聞的任何評判、議論性話語都具有了公共性,成為公共話語。由此,在自媒體語境下,公共話語概念的外延急劇擴大。

        因此,所謂自媒體語境,即指傳播受眾同時兼有傳播者角色,幾乎一切話語皆可為公共話語的傳播環(huán)境。在這樣的傳播環(huán)境中,涉警宣傳工作面臨新挑戰(zhàn),警察話語亦需要掌握新技巧以應對自媒體語境下的新問題。

        (三)自媒體語境下的新要求:警察為何需要提升話語技巧

        人類傳播媒介由原始媒介到印刷媒介到電子媒介(Web1.0),到基于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的新媒體(Web2.0),再到自媒體(Web3.0),更替速度不斷加快,且這其中每一次更替都標示著一場宣傳環(huán)境的劇烈變化。與這種變化相適應,宣傳手段和技巧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變革。

        如前所述,自媒體時代的宣傳環(huán)境——自媒體語境——的核心特征是“公共話語”概念的外延擴大,以往大量不被視為公共性的話語在自媒體時代都須接受社會輿論對之以“公共話語”的標準進行檢視。這樣的檢視范圍和強度是前所未有的。處在這樣的自媒體語境之下,每個使用自媒體發(fā)言的公職單位和公職人員都負有了一定的宣傳責任,因而,針對新的自媒體語境提升話語技巧成為每個公職單位和人員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在網絡傳播時代,“警察正確、充分而有效地行使話語權”,就必須“提高警察的話語質量和水平”[3]?,F如今,作為政務自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警務自媒體方興未艾,警務工作者在積極迎接自媒體時代挑戰(zhàn)的同時,也應將提升話語技巧視為新的重要課題。以警務自媒體的重要代表——警務微博為例,自媒體語境下的警察話語面臨一些重要的矛盾困境,需要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二、自媒體語境下警察話語表達面臨的困境

        (一)警察話語“把關人”效用減弱的困境

        社會心理學家?guī)鞝柼亍けR因(Kurt Lewin)于1947年提出“把關人(Gatekeeper)”理論,指出在采購食品的問題上,并非所有家庭成員都擁有相同的權重,家庭主婦實際上擔當著“把關人”的角色,采購何種食品供家庭消費使用基本取決于主婦們的綜合考量。1950年,David Manning White 借用盧因的“把關人”概念,并將其運用到傳播學領域。認為新聞傳播的最終呈現是高度主觀的,它高度依賴于“把關人”的個人經驗和態(tài)度①參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tekeeper[EB/OL].2017-02-10.。

        David .M.White的結論是符合傳播史的:在印刷媒介時代,“把關人”是書籍、報紙編輯;在電子媒介(新聞媒體1.0)時代,廣播、電視的“把關人”有廣播電視機構、制作人等;在新媒體2.0時代,網站主編、論壇版主作為“把關人”的形式存在。但在自媒體語境下,多數大眾傳播的信息不再擁有職業(yè)的“把關人”,或者說人人都成了自身話語傳播的把關人——警察話語的傳播自然也不例外。

        以微博自媒體為例,“把關人”效用的減弱至少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話語內容數量的增加,以警務微博“@平安北京”為例,至2017年4月30日,“@平安北京”共發(fā)布微博49542條,其中4月30日當天(日期系隨機選?。┌l(fā)布微博達14條。這樣的公共發(fā)言量及頻繁度應是前自媒體時代無法企及的,需要“把關”的對象劇增;二是“把關人”的分散化,截止目前,多數省級、部分市級甚至少數縣級公安機關都開通了以單位為主體的警務微博,許多公安民警個人也開通了帶有職務背景的實名個人微博,對于公眾而言,這些微博發(fā)布的每一條內容,都對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群體有整體代表性,而這些微博的內容的“把關人”,僅是各自單位宣傳部門工作人員或民警個人,由傳統(tǒng)上逐級審批式的相對集中的把關變化為了分散性的把關。

        基于此,對自媒體語境下警察話語技巧進行研究,探索提升自媒體傳播語境下警察公共話語“把關人”的話語技巧,突破自媒體語境下警察話語困境成為提升警務宣傳工作、引導自媒體時代涉警輿論的當務之急。

        (二)“接地氣”與“從流俗”的矛盾困境

        警務微博普遍開設于2010至2012年之間(例如,“@平安北京”開設于2010年7月,“@平安成都”開設于2011年7月,“@長沙警事”開設于2011年3月),從始至今,警務微博的話語風格,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見圖一[4]),博文措辭嚴謹、正式,“官方”意味較濃;第二階段(見圖二[5]、圖三[6]),各警務微博意識到“接地氣”的必要性,開始大量運用網絡語言、跟蹤利用網絡熱點。和普通網民一樣,警務微博也時?!百u萌”,和網民使用同樣的網絡熱詞和熱圖,使網民感受到原本嚴肅、冷峻的警察也是和自己一樣的活生生的人。這種語言風格上的轉變成效顯著,它拉近了與網民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助于消融網民對警務微博內容的成見與心理抵觸。

        圖一

        圖二

        圖三

        在前述所界定的“第一階段”,可以看出微博發(fā)布者幾乎沒有將作為“活躍角色(active role)”的網民納入到話語推敲的考量之中,沒有將作為受眾的網民視同時也視為傳播者??梢砸姷茫藭r微博話語發(fā)布者對警務微博的“自媒體”特性還不甚了解,其語言是獨白式的、單向度的,從而在語言風格上類似于行政公文在微博端的延續(xù),無法與網民形成互動、獲取網民共鳴甚至共情,因而顯得“不接地氣”。

        自多數警務微博意識到這一點,開始“接地氣”的努力,警務微博即進入了前文所界定的“第二階段”。如上例所示,在這一階段,警務微博開始大量運用網絡熱詞與網絡熱圖,積極跟蹤網絡熱點,并通過適當示弱、輕微自嘲等方式,使得受眾產生共鳴、共情,甚至產生某種“心理優(yōu)越感”①下文將對這種“心理優(yōu)越感”進行詳細討論。,從而增加受眾對警務微博內容和警務微博人格的接受度,增加受眾二次傳播的意愿。

        我們樂見警務微博能夠作出這樣的嘗試,但必須警惕的是,“接地氣”的嘗試不應走向另一個極端,即“從流俗”——警務工作的嚴肅性被過分甚至完全消解。警務宣傳工作無論以傳統(tǒng)媒體還是自媒體為媒介,其警務宣傳、服務的職務屬性沒有變,人民公安本就具有嚴肅性和威嚴性的事業(yè)性質沒有變,因此,我們的警務宣傳工作也應保留其引導、教化作用,而不應淪為對網絡的單方面迎合。

        因而,“接地氣”與“從流俗”的矛盾困境亟待突破。

        (三)“職務化”與“人格化”的矛盾困境

        現代傳播學認為,具象的人格比抽象的概念對受眾有更強的吸引力。傳播學大師施拉姆指出:“傳播是各種各樣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7]。復旦新聞與傳播博士后陳虹認為,所謂“人格化傳播”,就是“…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賦予的文化品位、思想情感、語言修養(yǎng)和獨特的個性魅力”。[8]

        警務自媒體的發(fā)布者(“小編”)實際上擔負著類似于傳統(tǒng)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角色,其“文化品位”、“個性魅力”等構成對自媒體受眾的主要吸引源。大多警務自媒體也自覺或不自覺地沿著“人格化”的路徑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例如,“接地氣”話語的使用、自稱“小編”、“蜀黍”等,都是警務自媒體的“人格化”嘗試。但“人格化”的傳播與警務自媒體的“職務化”要求難以完全協(xié)調,警務自媒體代表警察群體,而非微博發(fā)布者個人,警務自媒體的言論、觀點也需更多地體現警務工作職務性質,而非展現發(fā)布者個人的人格魅力。具體言之,在措辭上,以單位和職務群體為主體還是以編輯微博內容的警員個人為主體,是“人格化”與“職務化”的矛盾點之一。若以警員個人為主體,則利于吸引關注者,增強微博吸引力,但有違警務微博的職務性質;若以職務群體為主體,契合了職務性質,但相對缺少了“人格化”的吸引力和傳播上的影響力。

        因此,人格化”作為一項可靠的傳播策略,受到警務自媒體“職務化”性質的限制,由此構成警察話語表達“職務化”與“人格化”的矛盾。

        三、自媒體語境下提升警察話語技巧的策略

        (一)堅持“接地氣”的大方向

        無論如何,“接地氣”的大方向值得堅持?!敖拥貧狻钡恼Z言是與自媒體語境相適應的。如前文所述,自媒體時代傳播活動的突出特征是受眾在傳播活動當中的主動參與(因而使得傳播者、受眾二者界限模糊化),而“接地氣”蘊含著對受眾的天然接近、友好態(tài)度與互動意愿。以往單向度的、獨白式的語言并不能引起受眾的參與意愿,“共鳴”、“共情”更無從談起,因而并不適應自媒體語境對自媒體語言風格的內在要求?!敖拥貧狻辈⒉皇菍θ魏稳后w的一味迎合,將警察話語嚴肅性過量或完全消解的“從流俗”話語并不是“接地氣”造成的,而是對“接地氣”的錯誤理解造成的。對于“從流俗”話語帶來的負面影響,走“不接地氣”的回頭路并不是解決之道,尋求警察話語傳播性與嚴肅性、生活化與職務化的精妙平衡才是題中之義。

        大方向的明確使得具體技巧的探討得以有的放矢,對于“接地氣”話語細節(jié)性技巧,主要介紹兩點:

        1.注重“接地氣”話語的時效性

        從目前來看,采用網絡熱詞、熱圖和熱門網絡句式是警務微博采取的主要“接地氣”方式之一?!盁嵩~”、“熱圖”或熱門句式,是指當下熱度較高,網民頻繁使用并以之為時尚潮流的詞句、圖片或詞句、圖片的使用方式,將其進行合理使用至少產生兩點好處:一是增加博文的傳播廣度?!盁嵩~”在成為使用熱詞的同時必然也成為搜索熱詞,網民在對熱詞進行搜索時,會看到含有熱詞的所有博文,如此則增加了警務微博內容的傳播廣度。二是增強網民對警務微博內容的親近感。使用目前網民耳熟能詳且充滿好感的熱詞熱句,通過心理上的“暈輪效應”,使網民更樂于閱讀、分析、評論、轉發(fā)警務微博內容,給網民以“原來我們都一樣”之感,拉近警民在網絡上的心理距離。

        但是,在采用此種方法時,最需要注意的便是熱圖、熱詞和熱門句式的“時效性”。以“@平安北京”某條微博為例(見圖四)[9]:

        圖四

        如圖所示,微博內容中,本意想提請乘車的青年男女注意自身形象,愛護公共環(huán)境。但所使用的“美眉”一詞,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網絡論壇”(BBS)為主要網絡聚集形式時期的“熱詞”(“美眉”即“妹妹”變音),而該條博文發(fā)布于2016年,期間相差近二十年。對于在九十年代沒有過網絡經歷的人,“美眉”一詞是會讓其不知所指的,即便對于了解“美眉”一詞來歷的網民來說,也過分陳舊。如此不具有時效性的熱詞的使用,便起不到前文所述兩點作用:既無法增加博文的傳播廣度(因無人會搜索這樣的“熱詞”),又無法拉近網絡上警民之間的心理距離。甚至,由于措辭陳舊,反倒讓受眾產生距離感。

        2.實現“接地氣”話語的多樣化

        除使用具有時效性的網絡熱詞、熱圖、熱門句式之外,“接地氣”的方式更應多種多樣,實現多樣化。

        圖五

        首先,一圖勝千言,充分利用圖片語言、視頻語言。丹尼爾貝爾斷言:“我相信,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10],認為當代閱讀方式正以邏輯理性為核心的語言符號閱讀正向以直觀感性為主要特征的圖像閱讀過渡。對于自媒體受眾而言,圖像內容(圖片和視頻)比文字內容更直觀、生動。以“@天津交警”某條微博內容為例(見圖五)。[11]

        將二十七種全責交通事故以模擬動畫圖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在網民眼前,并輔以相應的解說文字,做到了“一目了然”,體現出便民利民的服務意識。相較于單純地使用“熱詞”、“熱門句式”,這應當說是一種更高維度的“接地氣”。

        其次,鄉(xiāng)音情更切,恰當使用凸顯地方韻味的語言。目前,警務微博的開設以各省級、市級單位微博為主(另有部分公安部各類職務微博和各地警員個人微博,后文詳述),如“@平安北京”、“@平安洛陽”、“@長沙警事”、“@廣州公安”等。這使得警務微博的關注者也必然具有較為明顯的地域性,即各地網民更多地關注自身所長期生活地域的警務微博。鑒于此,恰當地使用凸顯地方韻味的方言,可使警務微博對關注者來說更具有吸引力,使關注者更感親切。例如,“@廣州公安”創(chuàng)設了專門的話題關鍵詞#蜀黍話你知#(見圖六)[12],專門進行警務相關知識的普及和便民服務。貼心的服務加上親切的鄉(xiāng)音,進一步拉近警民心理距離,融洽警民關系。通過恰當使用凸顯地方韻味的方言來接近民眾、接近民生,接近人民群眾之喜聞樂見,相較而言當然地是另一種更高維度的“接地氣”。

        圖六

        圖七

        再次,巧改流行語——使用流行語時,要避免單純地進行生搬硬套。對其進行“巧改”以“化用”,往往起到更好的效果。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 某條微博內容為例(見圖七)[13]。

        隨著電視連續(xù)劇《人民的名義》的熱播,劇中“達康書記”務實勤政的形象深入人心,由于網民對該人物的喜愛以及對其在劇中屢遭另一人物“祁同偉”掣肘的同情,“達康書記別低頭,GDP會掉,祁同偉會笑”成為熱度極高的網絡流行語。而“@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將其巧妙修改為“這樣的短信千萬別信,否則GDP會掉,詐騙分子會笑”并配上劇中“達康書記”的造型,作為提請網民謹防電信詐騙的提醒——既起到了更好的傳播效果(因網民喜聞樂見,并含有熱門詞句),又避免了生搬硬套,不給人“強行接地氣”之感。

        (二)避免“從流俗”是當務之急

        1.“從流俗”的危害——從受眾心理學視角分析

        余秋雨在其《觀眾心理學》中表示:“從深層心理上說,悲劇美和喜劇美,對應著人類對社會物象的仰視需要和俯視需要?!彼赋觯骸把鲆暎侨祟惖囊环N基本心理需要……喜劇美正好相反,對應著人們的俯視心理。在喜劇美中,主要人物大多被故意塑造得低于觀眾,讓觀眾能夠快速地發(fā)現他們的滑稽、悖時、荒誕……這使觀眾產生一種自我優(yōu)越感的確認……(俯視)也是人類一種基本心理需要……。”[14]

        余秋雨從戲劇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觀眾對于“仰視”和“俯視”的心理需求:當戲劇人物被塑造得嚴肅、悲壯從而高于觀眾時,觀眾會產生“仰視”的心理;當人物被塑造得滑稽、荒誕從而低于觀眾時,觀眾會產生“俯視”的心理。這種“仰視”與“俯視”的心理同樣適用于微博受眾與微博內容之間。從受眾心理方面看,“接地氣”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嚴肅、官方的語言所帶給受眾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官方語言讓人有“長期仰視”之感,而采用輕松、詼諧、親切的語言,讓受眾產生“平視”甚至“俯視”的心理愉悅感,從而拉近微博受眾與警務微博的心理距離。

        然而,公安工作有其自身的職務特殊性,工作性質天然地帶有嚴肅成分。如在警務微博發(fā)言中,扮演過于“詼諧”、“戲謔”的角色,甚至完全放棄嚴肅內容,使微博受眾在心理上長期處于“俯視”位置、完全不產生“仰視”心理,這便走向了“接地氣”的反面——“從流俗”——讓警務自媒體淪為毫無嚴肅性的“段子手”微博?!皬牧魉住睂瘎兆悦襟w和警務宣傳工作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它消解了公安工作尤其公安宣傳工作的嚴肅性,在受眾心中長期塑造一個“搞怪”的、“低于觀眾”的警察形象,從而可能降低受眾對法制工作的敬重和警務執(zhí)法的敬畏。

        要在堅持“接地氣”的前提上避免滑向“從流俗”的極端,警務自媒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2.避免“從流俗”方法之一:堅持“微原創(chuàng)”

        目前,警務自媒體的日常推送內容以新聞通報為主,且通報方式大都限于“新聞事件介紹”,但警務自媒體的顯然有超過這之上的工作職責。我們以“@人民日報”和“@平安北京”對“國產大飛機首飛成功”的微博推送內容作對比:

        @人民日報的博文:“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中國再添大國重器。大飛機之大,不止在功率,不僅在功用,更大在幾代人的“功成不必在我”。人們總忘不了開國大典上飛機不夠,總理讓飛兩遍的情景,而今天,從高鐵、航母再到大飛機,我們趕上來了,更會超過去的。凌云壯志不服輸,藍天會有更驚艷的中國色!(見圖八)”[15]。先用大飛機制造者門“功成不必在我”的高貴精神定義大飛機之“大”,再拿開國大典時周總理指示每架飛機從天安門上空飛過兩次(以彌補飛機數量之不足)的艱難往昔作今夕對比,最后展望未來、劍指超越——讀來催人淚下,喚起讀者心中澎湃的愛國熱情和激昂的民族自豪感。

        圖八

        而@平安北京 除去具體內容通報以外,只?!皡柡α耍业淖鎳?!”(見圖九)[16]。這一網絡熱句(原句為“厲害了,我的哥”)作為對該新聞事件的評論。從受眾心理的角度看,就明顯不合時宜。對于“大飛機首飛成功”這種在民族工業(yè)自強奮斗史上留下重彩的事件,自然不應該用網絡熱句來“接地氣”以給受眾營造“俯視”的戲劇心理感受。我們當然認為@平安北京 不是有意如此,但“接地氣”成了不自覺的發(fā)言習慣,不積極培養(yǎng)原創(chuàng)嚴肅輿評的能力,單純依靠“網絡熱詞”進行日常微博發(fā)言,就容易走向“接地氣”的反面——“從流俗”而不自知。

        @人民日報 是微博上堅持“微原創(chuàng)”新聞輿評的典范,其日常發(fā)言話語風格,尤其在“接地氣”方面的風格,也和大多警務微博并無二致。但其“#你好,明天#”系列作為每天晚上對當天熱點新聞事件的總結性“微原創(chuàng)”評論,保證了其作為職務微博的嚴肅性,在“接地氣”的基礎上避免了“從流俗”,使微博受眾每天以“俯視”起,以“仰視”終,俯仰之間相得益彰,這值得警務自媒體借鑒與學習。

        圖九

        3.避免“從流俗”方法之二:從心所欲,不逾法制

        圖十

        許多警務微博為更好地“接地氣”,在沒有重大警情輿情時,會推送與警務工作無關的、相對生活化的內容,由于與警務工作無涉,該類內容受到的“把關”相對更少,受微博“小編”個人理念和態(tài)度影響更大,如不嚴格恪守“法制”精神,容易出現言語失當從而引起網民反感。如“@平安武漢”微博(見圖十)[17]。

        微博內容是一張年輕女性照片和針對照片內容的一句問話,照片中該女性上身著羽絨服,但穿著露出腳踝的“九分褲”,@平安武漢問到:“#蜀黍問你# 這樣露腳踝,冷嗎?”這樣的微博話語至少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照片據@平安武漢 在評論中對網友的回復,系“網圖”,但該網圖若是攝影作品,則牽涉到拍攝者的版權,警務微博不經授權發(fā)布有侵權之嫌;更嚴重的是,若不是攝影作品而是街邊偷拍,則被拍攝者的權益受到了二次損害。

        第二,除宗教極端服飾等法律有明文規(guī)定情況外,人民群眾如何穿著,不是作為執(zhí)法者的警務工作人員應當和可以過問的。從字面上看,@平安武漢 只是詢問圖中女子是否因露出腳踝而感受到“冷”,但任何語言除了其字面含義,還有其結合語境、語氣之后的“語用”含義。從語用的角度分析,這樣的詢問,容易讓人猜疑@平安武漢 是否在批評和戲謔圖中女性的穿著方式,如是,則第一,這超出了警察的法定權力范疇;第二,這凸顯出微博發(fā)布者對社會多元審美觀、生活觀的不包容。

        圖十一

        無獨有偶,上海警務微博“@警務直通車-上?!庇?月12日發(fā)布微博(見圖十一)[18]:“偵查員在抓捕時要面臨各種危險和考驗,有時……保持嚴肅也是其中之一”并配上抓捕現場照片。在照片中,一位男性嫌疑人背部紋身圖案為兒童卡通片形象“喜洋洋”,博文所謂“保持嚴肅也是其中之一”系對這幅紋身的嘲笑,意即,偵查員在抓捕時會面臨許多危險和考驗,有時面對如此滑稽的紋身也要保持嚴肅,是偵查員執(zhí)行抓捕時要面臨的“考驗”之一。而之所以難以“保持嚴肅”,無非是因為“犯罪嫌疑人”身份與“喜羊羊”卡通形象之間的反差。上海警務微博試圖通過輕松調侃增進警民互動,但這樣的博文同樣是有逾法制的。

        公安機關有根據犯罪嫌疑人具體犯罪嫌疑進行偵查、抓捕的權力,但紋身本身并不違法,在該案件中對嫌疑人的抓捕也斷然不是因為紋身。在案件范圍之外,嫌疑人的人格尊嚴不應被無端矮化和剝奪。紋身的風格與類型屬于個人喜好,顯然在個人“私域”的范圍內,因嫌疑人在其他方面有犯罪嫌疑,便在公共輿論平臺中毫無顧忌地對其“私域”事宜進行嘲諷,這不僅走向了“接地氣”的反面——“從流俗”,更與法制精神不符。

        諸如此類的警務微博內容恰是前文所討論的“把關人效用減弱”的縮影,微博編撰者為了“接地氣”,一方面缺乏分寸地消解著公安工作的嚴肅性;另一方面將個人好惡加入到工作中來,作為執(zhí)法者,沒有考慮到發(fā)布內容與法制精神的乖違,放松了對法制精神底線的恪守。自媒體時代,“把關人”的效用似乎無可避免地減弱,但無論如何,“法制”應當成為自媒體語境中警察話語的第一位“把關人”,警務自媒體話語當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從心所欲”,但前提必須是“不逾法制”。

        (三)突破“職務化”與“人格化”的矛盾困境

        1.值班制——共性基礎上展現警員豐富個性

        通過合理安排警員以實名“值班”的形式擔任警務微博的編輯(“小編”)可較好地協(xié)調這一矛盾。例如,安排7名警員分別于每周的七天擔任“值班小編”并在微博上公布值班表。每天由指定的警員負責篩選與編輯發(fā)布警務相關的微博內容,語言風格在符合規(guī)范的基礎上也可體現其個人風格。由此,警務微博以個人的身份與關注者交流(“人格化”),但又避免了成為單個警員的個人展示平臺。

        如圖,洛陽官方警務微博“@平安洛陽”(見圖十二)[19]等已經在實行微博值班制,但“值班”的作用還須凸顯得更加明顯。值班制的目的,是緩和“職務化”與“人格化”的矛盾困境,既保障警務微博的職務特性,又充分展現值班警員的職業(yè)風采和個性風采。為此,值班制還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設計,例如,可通過微博評論、轉發(fā)的熱度與好評度,結合相關領導部門的抽查考核,使值班警員之間形成競爭,驅使其不斷提高原創(chuàng)水平、增強吸引力,同時又不失職務定位,做好警務宣傳內容的“把關人”。

        圖十二

        2.鼓勵警察個人微博,塑造推薦典型

        警員個人以職務身份注冊的個人微博,在“人格化”策略上束縛更少,可鼓勵警員在個人微博中展現自身美好品性,贏得網民青睞。并通過單位警務微博與個人微博的強聯(lián)系(通過轉發(fā)、評論等互動形式)將網民的好感予以“導流”。例如,微博賬號“@葉子警官”擁有人為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天寧分局民警,其微博內容豐富多彩,活潑有趣,民警本人尤擅漫畫。其中在2017年3月6日,即受網民追捧的所謂“少女節(jié)”①“少女節(jié)”為網民自創(chuàng)節(jié)日,時間為“三八婦女節(jié)”前一天,3月7日。前夕,“@葉子警官”發(fā)布其自畫漫畫[20],其中對比了普通女性與女警察的“日?!?、“工作”、“生活”和“裝備”,既輕松幽默、簡潔明快,又深刻凸顯出女警員為警務工作所付出的犧牲與對人民的擔當,得到了“@平安北京”、“@首都網警”等單位警務微博的轉發(fā),獲得網民一致好評(見圖十三、圖十四)[21]。

        鼓勵警員在合法合規(guī)基礎上通過微博展示個人風采,聚攏人氣,并加強單位警務微博與個人警務微博之間的聯(lián)系紐帶,不失為平衡“人格化”與“職務化”的良方。

        圖十三

        圖十四

        3.建立自媒體利用的新視角——自媒體“服務大廳”

        突破“人格化”傳播策略與“職務化”工作要求的矛盾困境,還需依靠將“職務化”的一面做得更到位。而要做好“職務化”,我們認為需要建立自媒體利用的新視角:自媒體不應被簡單被視作“宣傳欄”,更應當做“服務大廳”。

        目前為止,警務微博的日常內容以涉警新聞報道、警務知識普及等為主,力圖實現微博自媒體的宣傳功能。但自媒體功能的日益豐富和完善使得警務微博可以超越“宣傳欄”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打造成為群眾提供服務的“服務大廳”。

        警務微博是政務微博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發(fā)布的《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No.7(2016)》[22]對新媒體行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未來十大展望”,其中第10點展望為“微政務精細化發(fā)展,網絡輿論影響政府決策和中國政治進程”,并指出“政務新媒體發(fā)展不斷深入,在現有存量的基礎上,進行精細化管理,提供精準服務是下一步的發(fā)展方向?!本瘎瘴⒉┦钦瘴⒉┑闹匾M成部分,目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精準服務”:

        首先,統(tǒng)一搜索關鍵詞,充分利用“微博搜索”功能。由于微博自媒體的特殊性,單條微博的熱度不可能長期維持,舊微博必然被新微博替代,因此,對于涉警知識普及、涉警公共服務等類微博,要使其長期起到知識普及和精準服務的作用,需利用好“微博搜索”功能。微博搜索可以是微博網民直接在微博主頁中進行關鍵詞搜索,也可以是進入某個微博賬號后,在賬號微博內容范圍內進行關鍵詞搜索。為方便搜索,更好地為微博網民服務,“搜索關鍵詞”必須是規(guī)范的和統(tǒng)一的。例如(見圖十五、圖十六、圖十七、圖十八)[23]:

        圖十五

        圖十六

        又如:

        圖十七

        圖十八

        同樣類型的交通情況實時通報和消防知識普及內容,警務微博用“#”符號標注的關鍵詞卻有出入,不利于有需要的網民在其微博上進行檢索。因此,統(tǒng)一搜索關鍵詞,尤其在全國層面對搜索關鍵詞進行國家層面的規(guī)范化,將全國各大警務微博視為替代“官方網站”的革命性的自媒體“服務大廳”,是警務自媒體可納入考量的下一步“精細化”工作。

        其次,拓寬警民溝通路,定期舉辦“微博問答”活動。如前所述,自媒體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的顯著特征是受眾在傳播的過程中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警察話語技巧主要解決“怎么說”的問題,這既包含了“話語風格”的問題,也應當包含了“話語形式”的問題。同樣的警察話語,用“公告”的方式發(fā)布,和用“你問我答”的方式告知(實際上效果也等同于公告),效果上是有差異的。后一種方式既幫助解決了人民群眾目前關切的問題、起到了更好的廣而告之的效果,同時又進一步增加警民互動,拉近警民心理距離,融洽警民關系,從而利用警務微博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目前,微博上有兩種問答形式,一種是收費問答,博主自定價格,單個網民付費提問,其他網民付費圍觀;另一種是網民通過自發(fā)微博提問并“@”相關博主,被“@”的博主通過轉發(fā)評論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回答。

        警務微博的“微博問答”活動自然不宜采用前一種收費問答方式。一方面,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公職部門,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的信息服務是職責所在,收費于法無據;另一方面,收費問答方式是半公開形式,網民需要“付費圍觀”才能看到回復內容,影響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廣度,有違警務微博開設問答活動服務人民的初衷。

        結語:自媒體語境下警察話語提升技巧

        綜上所述,自媒體語境下警察話語面臨的矛盾困境既深層而又具體。宏觀層面,自媒體語境下警察話語面臨“把關人”效應減弱的問題;具體層面,警察話語面臨“接地氣”與“從流俗”的矛盾,以及“人格化”與“職務化”的矛盾。

        突破第一對矛盾,需要摒棄官僚姿態(tài)的同時避免曲意逢迎。即在堅持“接地氣”話語風格大方向的基礎上,通過各種話語技巧避免“從流俗”。“接地氣”要注意話語的時效性并注重“接地氣”方式的多樣化;要避免“從流俗”,須在深入剖析受眾心理的基礎上堅持一定程度上的“微原創(chuàng)”,嘗試巧改“流行語”并堅守法制精神。

        突破第二對矛盾,需要在培育魅力人格、增加信息粘度的同時不失職務定位。通過警員“小編”值班制和鼓勵警員個人開設微博來加強“人格化”的傳播效應,同時通過豐富警務微博服務群眾的各項功能來加強警務微博“職務化”定位。

        自媒體語境下,警察話語身處的傳播環(huán)境不斷變化,面臨的傳播困境層出不窮,因此,警察話語技巧的提升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時。我們對自媒體語境下警察話語技巧的研究探討也將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1]Shayne Bownan.& Chris Willis. We Media[M].The Media Center at 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2003.9.

        [2] Jay Rosen:A Most Useful Definition of Citizen Journalism:[EB/OL].http://archive.pressthink.org/2008/07/14/a_most_useful_d.html.2008-07-14.

        [3]張志華,蔡蓉英.警察話語權行使不當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21-26.

        [4]平安北京微博[EB/OL].http://weibo.com/pinganbeijing?is_all=1&stat_date=201210#feedtop.2012-10-29.

        [5]平安武漢微博[EB/OL].http://weibo.com/u/2418542712?is_all=1&stat_date=201703&page=13#feedtop.2017-03-10.

        [6]平安洛陽微博[EB/OL].http://weibo.com/p/1001062043228245/home?is_all=1&stat_date=201703&page=9#feedtop.2017-03-13.

        [7]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M].陳亮,周立方,李啟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4

        [8]陳虹.論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人格化傳播[J].視聽界2006,(1):46

        [9]平安北京微博[EB/OL].http://weibo.com/pinganbeijing?is_all=1&stat_date=201601&page=8#feedtop.2016-01-14.

        [10]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 嚴蓓雯,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111.

        [11]天津交警微博[EB/OL].http://weibo.com/tianjinjiaojing?profile_ftype=1&is_all=1&is_search=1&key_word=%E5%85%A8%E8%B4%A3#_0.2017-05-02.

        [12]廣州公安微博[EB/OL].http://weibo.com/gzjd?refer_flag=1001030101_&is_all=1&is_search=1&key_word=%E8%AF%9D%E4%BD%A0%E7%9F%A5#_0.2017-04-30.

        [13]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EB/OL].http://www.weibo.com/dshcsh?is_all=1&stat_date=201704&page=19#feedt op.2017-04-07.

        [14]余秋雨.觀眾心理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3,11

        [15]人民日報微博[EB/OL].http://weibo.com/rmrb?is_all=1&stat_da te=201705&page=6#feedtop.2017-05-05.

        [16]平安北京微博[EB/OL].http://weibo.com/pinganbeijing?is_all=1&stat_date=201705&page=4#feedtop.2017-05-05.

        [17]平安武漢微博[EB/OL].http://weibo.com/u/2418542712?is_all=1&stat_date=201703&page=8#feedtop.2017-03-17.

        [18]警務直通車—上海微博[EB/OL].http://weibo.com/shanghaipolice?refer_flag=1001030101_&is_hot=1.2017-05-12.

        [19]平安洛陽微博[EB/OL].http://s.weibo.com/weibo/%25E4%25BB%258A%25E5%25A4%25A9%2520%25E8%25AD%25A6%25E5%25AE%2598%25E5%2580%25BC%25E7%258F%25AD&Refer=STopic_box.2017-03-29.

        [20]葉子警官微博[EB/OL]. http://weibo.com/u/2715864245?refer_flag=1001030101_&is_all=1.2017-03-06.

        [21]平安北京微博[EB/OL].http://weibo.com/u/2715864245?refer_flag=1001030101_&is_all=1.2017-05-11.

        [22]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23]平安北京微博[EB/OL].http://weibo.com/pinganbeijing?is_all=1&stat_date=201705&page=2#feedtop.2017-05-10.

        猜你喜歡
        受眾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chuàng)新
        科技傳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36
        淺析新聞炒作下受眾逆反心理
        新聞傳播(2018年4期)2018-12-07 01:09:38
        用創(chuàng)新表達“連接”受眾
        傳媒評論(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從受眾需求角度看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chuàng)新
        新聞傳播(2018年1期)2018-04-19 02:08:56
        從受眾需求角度看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chuàng)新
        新聞傳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5:14
        用心感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電視節(jié)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chuàng)新
        新聞傳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電視新聞如何獲得受眾信任
        新聞傳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色婷婷丁香综合激情|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国产麻无矿码直接观看| 中文字幕巨乱亚洲| 中文字幕中乱码一区无线精品 |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亚洲熟女熟妇另类中文|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色妞影院|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高黄暴h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 | 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不卡|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播放|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无遮挡边摸边吃奶边做视频免费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尤物综合 | 免费人成年小说在线观看| 无码无在线观看| 国语对白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亚洲 欧美 综合 另类 中字|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本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级一区二区| 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熟妇无码AV| 久久久国产精品首页免费| 肥老熟妇伦子伦456视频|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素人激情福利视频| 偷拍视频网址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精品免费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电影69|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亚洲成a人片77777kkkkk| 国产亚洲精品色婷婷97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