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華
批評策略,即是育人策略
文︳李建華
批評有策略,其實就是育人有策略。因此,我認為,批評學生時應該把握好“五個度”。
學生犯了錯誤,有必要實施批評教育,但批評時,語言要充滿真誠和真情,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從而愿意接受你的批評。四年級學生小李生性調皮,上課喜歡扯前排女生的頭發(fā)玩,嚴重影響課堂紀律。我知道情況后,對他說:“誰家都有姐妹,誰都有媽媽,尊重女同學,就是尊重媽媽和姐妹。試想,如果你是女孩子,別人老是欺負你,你高興嗎?別人老欺負你的姐妹,你同意嗎?你能明白老師的意思嗎?”一番暢談后,小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學生違規(guī)犯紀,搬出規(guī)章制度指出他(她)犯了哪條,要有根據(jù),老師不能以高人一等的姿態(tài)去“鎮(zhèn)壓”,更不能“莫須有”“想當然”。只有把握了這個尺度,學生才能明白錯在何處,應該怎樣改正。有個外號叫“犟驢子”的男孩,在一次音樂課上,當其他同學認真唱歌時,他卻在音樂書的封面畫了一個大魔鬼像,并給旁邊的同學看,嚴重擾亂了課堂秩序。我批評幾句,他置之不理。我找出墻壁上班規(guī)的第15條“影響他人學習罰站”,對他說:“規(guī)矩是你們定的,你看怎么辦?”“犟驢子”臉紅了,主動站了一節(jié)課,以后再也不好意思犯這樣的錯誤了。
批評學生的語言忌走兩個極端:一個是不痛不癢,二是火急火燎。明智之舉是把二者適當結合,柔和中有威嚴,威嚴時能讓學生感到關心,即讓自己的批評有一定的“韌度”。如此做法,既能讓犯錯的學生感到自責,又能避免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一天,小紅氣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門口時,已經遲到了。于是,我拍著她的肩膀說:“反正已經遲到了,同學們也不會計較你擾亂了課堂秩序,還在乎這幾分鐘干嘛?瞧你跑得滿頭大汗,萬一摔倒受傷,耽誤的可不是這幾分鐘。以后你能準時到最好,別跟自己過不去。”“擾亂課堂秩序,影響同學學習”的意思隱藏在了關心中,她感覺很受聽。如此一來,她還會遲到嗎?
學生違反校規(guī)校紀,作為老師要調控好情感的“閘門”,把握好語言的分寸,展示出老師的形象和風度。有一次,我碰到兩個學生在我的課堂上看課外書,我沒有生氣,而是輕輕地走到其座位邊,克制地說:“你真聰明,深知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可是你錯過了學習的機會,于事無補?。¢L大后正常工作時若是干別的事,恐怕沒有人寬容你們的……”兩個女生都臉紅了,自覺地收起了課外書。設想當時若我嚴厲批評,或許收效甚微。
批評學生,難免出現(xiàn)信息不準確、方式不恰當、考慮不周到,從而錯誤批評的情況。因此,老師在課堂上批評學生就要隨機應變,即做到有“靈度”。一天,我剛準備上課,一個鼻青臉腫的學生沮喪地跑進教室。我正要發(fā)怒批評,一個知情的女生說:“老師!這次是別的班上有個高個子男孩欺負一個小女孩,他上前勸阻,不料那個男孩二話不說就是幾拳,他氣不過才和那男孩打起來的?!蔽衣牶?,冷靜思考片刻,對受傷的男孩說:“你今天的行為出發(fā)點是好的,為保護弱小同學而打抱不平,同學們應該向你學習。但是事情的處理方法上出了問題,要以理服人,不該與他人打起來。”男孩聽了,點了點頭。意料之外的問題處理不到三分鐘,課堂教學照常進行。
批評策略,即是育人策略。只有根據(jù)不同的錯誤情況,采取相應的批評方法,教育學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資興市白廊鎮(zhèn)舊市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