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兵
珠海力信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不良地基基礎處理方式及選擇
李大兵
珠海力信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如今我國的建筑行業(yè)日益進步,我們對其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地基工程是比較需要重點提升的部分。如果在施工過程中遇到不良地基土,好壞的不同會影響到地基處理方式。本文通過介紹研究各種不良地基的種類特點,來具體制定出相應的處理方式,探討如何更好地選擇合適的地基處理方式來保證工程質(zhì)量。
不良地基土;強度;地基處理
地基工程的質(zhì)量很大程度取決于地基土的好壞,不良的地基土甚至會給整個地基工程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影響。優(yōu)質(zhì)的地基土可以鞏固地基工程,讓其穩(wěn)定牢固,而不良的地基土則會讓一步步摧毀整個工程,慢慢的顯現(xiàn)出不良反應。那么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不良地基土的問題呢?接下來我們將要進一步探討。
軟粘土就是土質(zhì)比較黏性的土,其硬度不夠,所以在作為地基建造材料時就顯得比較脆弱,穩(wěn)定性不夠,容易土崩瓦解,承載力相當?shù)挠邢蕖?/p>
飽和松散砂土的土粒沒那么密實,結構較松散,土粒之間的距離大且不具有黏性,導致穩(wěn)定性很差,無法保證地基的穩(wěn)定。
膨脹土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土壤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膨脹。如果一個地基建造使用膨脹土為主要材料,一旦膨脹土出現(xiàn)膨脹的情況,則會導致地基出現(xiàn)裂縫,甚至會致使整個地基土崩瓦解。
當?shù)鼗休d力在可控范圍內(nèi)時,地基時比較安全且正常的,在承受建筑壓力時不容易遭到破壞。但是當?shù)鼗某休d力超過承載范圍,其支撐力不足以頂住上層結構的荷載時,就很容易出現(xiàn)安全事故問題,局部甚至整體都會出現(xiàn)破壞,這樣的破壞并非小事,一點裂隙可能發(fā)展成為令建筑物崩壞的導火線,一旦地基出現(xiàn)問題慢慢隆起,建筑物則開始傾斜,嚴重的將會倒塌,后果十分嚴重。
引起地基沉降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數(shù)原因是地震、設備。車輛等等比較大幅度震動和聲波的動力所致,從而導致地基失衡,當?shù)鼗惺艿呢摵蛇^重時,外形產(chǎn)生過大的變形,就會發(fā)生開裂破壞,從而影響建筑物底層的穩(wěn)定平衡。
不良土會導致土坡在一定范圍內(nèi)整體向一個水平線傾斜,慢慢的加重破壞程度,喪失掉原來的平衡性導致處于極其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所以如果要加強安全防范,就要從地基處理開始,解決掉天然地基存在的許多問題。
被挖開后的土層各項指標都能滿足建筑的承載力、變形等要求。地基有分類型,其中天然地基是指可以直接修筑基礎的地基,在這樣的基礎上,埋置的深度要比較小,所以相應的所需的技術也比較簡單,沒那么高難度,難操作,可以節(jié)約大量工程材料和資金。此外,施工建筑場地應該選擇在開闊和較為平坦的地方,以昂便施工作業(yè),土質(zhì)要密實、抗震度高,不容易松散土崩的穩(wěn)定基石上作為地基才能更好地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在天然的地基上,設計結構進行施工是對建筑抗震、安全性最有利的。如果天然地基本身就比較脆弱,容易變形和瓦解,不能滿足對房屋安全性能的要求,就會存在穩(wěn)定性不夠,滲透性太強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不均勻的沉降,會引起嚴重的后果。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通過人工的解決方式去處理,人為地對不利的地基進行加固處理,從根本上改變地基條件,使之達到標準以后再進行施工建設,確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
不良地基基礎的處理應該綜合考慮幾點因素,一是不良土的類型不同導致對建筑物安全性、穩(wěn)定性等方面的影響;二是上層結構的使用要求、承載力等方面,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其對地基基礎的要求;三是不良地基處理需要考慮到投入資金和可行性,綜合考量。
置換法包括兩種方法,一是換填法,二是夯擠置換法,第一種是先把地面表層的不良地基土挖出來,從而改變地基的承受能力,再換上一些質(zhì)量較好的土壤,最好是密實且穩(wěn)定性強的,分層固定加密,增加它的穩(wěn)定能力;第二種是準備好一些裝有碎石或砂石的管,然后用夯錘不斷敲打,使之下沉,管子下沉后,土就會向兩邊擠開,從而達到消散土體超靜孔隙壓力的效果,同時提高土質(zhì)強度。
預壓法的方式比較多,有堆載預壓法,真空預壓法、降水法及電滲法等等。堆載法是通過重物來實現(xiàn)的,把一些較重的土料或建筑材料置于地基上,給地基施加壓力,當?shù)鼗某休d力提高后相應的密實度也就提高了,再把重物移除;真空預壓法原理其實也是一樣的,不同之處是改用真空泵給砂墊層抽氣來增壓,是地基處于加壓狀態(tài);而降水法則是通過降低地下水位來增加地面地基土層的壓力和重力,對地基表面進行一定的施壓;電滲法則是通過電流作用,對插入地基中的金屬電極輸入直流電,來達到降低水位的目的,增強地基的固結強度。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地基,如果不是這種類型的土質(zhì),可能效果會不太明顯,這種方法會破壞黃土結構,使得地基獲得較為透水性小、本身無濕陷、壓縮性比較小的,一種密實度高的新結構,起到加深加強的作用,土質(zhì)真?zhèn)€結構得到了加強,消除了黃土濕陷的缺點。
不良地基處理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地質(zhì)和地基類型來選擇相應的解決方法,每一種都有利有弊,不一定適用于每一種情況,需要考量到地質(zhì)條件、工程類型等等方面,對地基的要求也不會完全相同,要學會因地制宜。
首先,要考慮到土質(zhì)的特性,具體分析其處理方式的影響,底層軟弱土層的承載力會影響處理方式,如果土層太脆弱而導致容易變形,就必須進行人工加固處理,加強了土質(zhì)的穩(wěn)定性和密實度以后再進行下一步施工,綜合考慮土質(zhì)的特殊性,這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還要考慮到基礎寬度和深度的影響,埋置深度不一樣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對于范圍比較大的基礎較寬的土層,在使用機械壓實法時就應當注意數(shù)量和重量,如果土層太厚就要把插入地基的管道放置得更深一點,才能更好地達到效果。
最后,還要考慮到需要投入的設備條件和資金問題,還有工期等等問題,不同地區(qū)的情況不一樣,而且地基的條件也不一樣,所以用到的資金投入也會不一樣,交通運輸這一塊的費用差距就會很大,既要在一定期限完成加固任務,也要選擇合理高效的方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選擇合理的地基處理方式非常多樣性且復雜。在工程建筑過程中,應該因地制宜,綜合運用各種高效的方式,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旨在加強地基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