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靜穎
摘 要:素質教育是由我國政府根據國外先進經驗和國民素質現狀提出的,但是在素質教育具體的實施和推進中要靠社會各方面的努力。在素質教育推廣的博弈中,行為主體不但包括了提出素質教育的政府,而且包括社會、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在素質教育的推廣中,政府和社會是政策的制定者和評判者。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而教師作為素質教育中的行為主體,是依附于學校的存在。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長作為學生的委托人和代理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政府、學校、家長作為最為重要的三個行為主體。他們的行為方式是素質教育是否能夠推廣的關鍵。
關鍵詞:博弈論;素質教育;問題
一、學校博弈分析
首先,學校作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我們通過博弈論對學校之間的博弈模型進行構建。在進行學校博弈模型構建前,對學校模型進行一個通用的假設:
1.在深圳市某區(qū)存在著學生素質、教育軟件設施、硬件設施等各個方面教育資源幾乎無差異的兩所學校,分別為A學校和B學校,他們都面臨著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兩種選擇,而他們作為經濟人,均是理性的,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來做決策。學校的效用包括社會效用和經濟效用。社會效用主要指政府對學校的評價,可以帶來資源的傾斜度;經濟效用則指學生對學校的選擇性,目前來看主要和升學率有關。
2.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一流的教育資源是有限并且稀缺的,即對于小學來說,一流的初中是稀缺的;對于初中來說,一流的高中也是稀缺的。以此類推。
3.目前我國各類學校,包括初中、高中等錄取學生的主要依據仍然是入學考試成績,并且嚴格按照考試成績擇優(yōu)錄取。同時,目前也出現了自主招生中的破格錄取,可以以概率P進行表示,當存在自主招生時,實施素質教育的學校會獲得額外的效用。
4.推行素質教育會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但是會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且僅指升學考試相關學科的學習成績下降、學校升學率降低。
二、家長博弈分析
家長的博弈是個體和個體之間的博弈,期望比經濟利益重要。在進行家長博弈模型構建前,對家長模型進行一個通用的假設:
1.學生和學生之間是沒有差異性的。假設有兩個家長,分別為A家長和B家長。在家長看來,自己的子女都是優(yōu)秀的,不存在自己的子女比別人的子女差的主觀認識。
2.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一流的教育資源是有限并且稀缺的,即對于小學來說,一流的初中是稀缺的;對于初中來說,一流的高中也是稀缺的。以此類推。
3.目前我國各類學校,包括初中、高中等錄取學生的主要依據仍然是入學考試成績,并且嚴格按照考試成績擇優(yōu)錄取。同時,目前也已經出現了自主招生中的破格錄取。
4.進行素質教育會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但是會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且僅指升學考試相關學科的學習成績下降、學校升學率降低。
三、政府作用博弈分析
政府作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發(fā)起者和推廣者,通過適當的政策干預,實現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既定目標。政府要利用人都是理性人的特點,適當地進行獎勵或者懲罰,讓外部因素影響到內部因素。下面將前兩節(jié)的模型進行政府干預,更加深入對中小學素質教育推廣難得問題進行剖析。
1.政府干預下的學校博弈分析。在中小學素質教育中的學校博弈模型里面,成績決定效用的博弈模型為基礎模型。通過博弈分析,可以得到結論:所有的學校都會采取開展應試教育的策略。這是政府不愿意看見的,此時,政府進行干預,對學校進行獎勵和懲罰。
2.政府干預下的家長博弈分析。同樣的,在中小學素質教育下家長的博弈模型中,政府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和政府干預學校不同的是學校作為一個政府機構下的組織,可以受到政府的約束,政府可以對學校進行獎勵和處罰。而政府對家長來說,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不是管理者,政府并不能直接對家長進行處罰,但是對于獎勵,家長肯定是樂于接受的。
3.政府干預下的學校和家長博弈分析。通過博弈模型的構建可以發(fā)現,實施政府干預,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政府對學校的干預,還是政府對家長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下都可以影響學校和家長的選擇。政府、學校、家長作為中小學素質教育最重要的三個行為主體,不單單是主體和主體之間的博弈,也不單單是兩個主體之間的博弈,而是三者之間的博弈。
通過對深圳市某區(qū)素質教育中各個行為主體的博弈分析發(fā)現,目前素質教育執(zhí)行不力是在政策環(huán)境下各個行為主體對自身進行利益最大化而選擇行為策略的結果。如果政策環(huán)境不發(fā)生改變,各個行為主體就會形成納什均衡,選擇的策略不會發(fā)生改變。學校無論如何豐富課程,都不可能很好地執(zhí)行素質教育的政策。
如果政策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素質教育中的行為主體是可以改變自身的策略,選擇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素質教育策略。策略的改變主要來源于學校和家長能夠在素質教育中獲得更大的效用。簡單來講,就是行為主體必須在素質教育中獲得好處。這種好處可以是升學上的好處,也可以是教育資源的好處。
改變政策環(huán)境,政府的作用是最主要的。通過博弈分析可以發(fā)現,加入自主招生的變量,可以影響到行為主體的策略。同樣的,資源較少的學校也希望通過素質教育贏得自主招生的名額來改變學校的資源稟賦。因此,解決素質教育執(zhí)行難問題根本是改變目前升學的政策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金一鳴,唐玉光.中國素質教育政策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10.
[2]張東明.素質教育新論[M].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0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