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珠娜
摘 要:文化背景是語言的生成環(huán)境和發(fā)展條件,不同的文化孕育出的語言特點也有所不同。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就能準確理解英語和正確使用英語。實際上,由于不了解語言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使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xiàn)歧義、誤解、語用失誤迭出的現(xiàn)象。因此,在農(nóng)村中學英語教學中,研究中西方跨文化差異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中英文化差異;對比教學
一、中英文化差異在語言中的表現(xiàn)
中英文化差異是指因中西方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歷史文化,從而有不同的審美價值和思維習慣等,因此表現(xiàn)為在語言上有不同的表達。
1.地理環(huán)境差異
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陸地面積廣闊,原始初民臨河而居,以農(nóng)耕種植為主,形成了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而英國是一個四面環(huán)海島國,陸地面積狹小,資源短缺,原始初民靠海吃海,以漁業(yè)為主。因此在中英語言中,來在表示“胖”的含義上,英語用“as fat as a whale(鯨魚)”,而中文則常說“胖得像豬一樣”。英語中還用“as dead as a herring(鯡魚)”來表示“死透了的”,用“drink like a fish(魚類)”表示“牛飲”??梢钥闯觯谥形谋磉_中,常以與大陸和農(nóng)業(yè)有關的詞語,如;豬、泥、牛等;而英語表達中常用與海洋有關的實物,如鯨魚、鯡魚等魚類。
2.宗教信仰差異
中國主要信奉佛教和道教,而英國則大多信奉基督教。在語言的表達上,有不少英語成語出自基督教的典故。如,“a Judas kiss(猶大之吻)”,比喻口蜜腹劍、陰險狡詐的小人。在西方,還有許多因宗教信仰而產(chǎn)生的禁忌。如西方人不喜歡13這個數(shù)字,叛徒猶大是最后的晚餐中的第13個人,因此,在西方無論是宴請賓客的數(shù)目、樓房的層數(shù),還是房間的號碼都要回避13這個數(shù)字。
3.歷史文化差異
在歷史文化上,中國長期以來受儒家思想影響,形成了強烈的家庭意識和集體觀念,造就了中國人謙遜禮讓的民族性格。而英國長期發(fā)展航海事業(yè),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形成了熱情果敢的民族性格。在英語中的“uncle”,翻譯成中文,就可以有叔叔、舅舅、姨夫、姑夫等多種含義。而且在中文中還有敬稱、尊稱、謙稱的區(qū)別。在姓名的表達上,中文更加重視家庭關系,姓在前,名在后,如張三、李四;而英文更加看重個人的品質,名在前,姓在后,如Stephen Hawking,Steve Jobs.
二、學生對中英文化差異了解現(xiàn)狀
在調(diào)查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英語教師對中英文化背景差異知之甚少,雖然他們掌握了基礎的英語教學知識,但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下的英語思維方式。在針對學生的英語教學上,一般也只是單純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按照學習漢語的方式學習英語,只注重英語單詞、語法的訓練,而忽視了語音、語調(diào)的教學,使學生雖然可以答對試卷上的英語知識,但實際上并沒有學習到英語的實質。
在漢語中,一個字是一個音節(jié),而在英語中,一個單詞可能是一個音節(jié),也可能是兩個或多個音節(jié)。漢語中有四個聲調(diào),而英語中有重讀音節(jié)。英語中還有連讀、省略、爆破、弱讀等發(fā)音技巧,有許多成語、習語、俚語的運用,如果教師不熟悉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不注重英語文化的積累,就容易在教學中出現(xiàn)失誤和偏差。
三、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主要策略
1.改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教學觀念是教師對待英語教學的基本態(tài)度,是決定英語教學質量的最基礎因素。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中英語言環(huán)境和文化習慣的差異,常常以中國式思維解讀英語內(nèi)容、解決英語問題、教學英語知識。例如“black tea”是指紅茶,而不是“黑茶”,“brown sugar”是指紅糖而不是棕糖,“brown bread”是指黑面包而不是棕面包,“black coffee”是指不加奶的咖啡,而不是黑咖啡。中國應試教育的風氣較嚴重,教學方式更加嚴謹,教學答案比較單一固定。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中國學生的思維比較保守;而在英國、美國等英語國家,上課方式比較輕松自由,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相對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立足于英語的母語環(huán)境,在英語語言文化背景之下進行教學,深刻了解中英文間的文化差異和習慣差異,重視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能力,關注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準確理解英語知識,靈活運用英語知識。另一方面,教師應打破教學過程中的條條框框,鼓勵學生解放思想,暢所欲言,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允許學生有與標準答案不同的意見,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民主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
2.關注課堂設置,滲透英語文化
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應把英語知識與英語文化聯(lián)系起來,把語言教學與文化滲透結合起來,使語言訓練與文化導入同步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真正做到把語言和文化融為一體。在教材的選擇上,可以讓學生多接觸具有英語文化習俗和社會風貌的材料,以此補充教材中的缺失。教師可以多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社會面貌、文化習慣、價值標準和宗教信仰,讓學生了解中英文化背景的差異,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學生對英語國家的認識。例如,在教學食物單詞時,教師可以從“hamburger漢堡”談到美國的快餐文化,可以從“pizza披薩”談到意大利美食文化,可以從“beer”談到德國的啤酒文化。可以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如復活節(jié)、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等。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情境對話、角色扮演、討論演講、趣味游戲等活動形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代表一個國家,談談這個國家有什么獨特的動物、美食、節(jié)日、風俗習慣。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在農(nóng)村英語課堂中,外籍教師短缺,因此,更需要英語教師扎實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清晰英語學習的文化背景,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學好英語,學好地道的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閱讀英語書籍、觀看原聲電影、播放原聲音樂,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國家的魅力,為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3.豐富課外活動,提升學習興趣
僅僅依靠課堂上的英語文化滲透是不夠的,一方面,課堂時間有限,一節(jié)課上英語文化知識的比例較輕、較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的可利用率低下,對知識的接受、認知、吸收有限,課堂英語文化教學的有效價值最終難以有效實現(xiàn)。因此,在課后的學生活動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英語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搭建了更加廣闊的英語互動平臺,創(chuàng)造了學生學習英語難得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異域文化的魅力,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中英語言的文化差異,能夠更加明確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有效彌補了學生上課狀態(tài)差、接受知識少的課堂教學缺陷。如,可以創(chuàng)設英語角活動,讓學生至少每周閱讀一篇英語文章,學習一個英語國家風俗習慣??梢越M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和英語詩歌朗誦比賽??梢砸龑W生在假期閱讀英語名著、觀看英語電影等。這樣,在課后充滿趣味性的英語活動中,學生可以培養(yǎng)起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對英語的關注度,有助于更好地學習英語文化。
總之,文化背景是語言的生成環(huán)境和發(fā)展條件,不同的文化孕育出的語言特點也有所不同。因此,只有接受和了解中英語文化差異,才能把握英語學習的實質,才能提高英語的運用水平。筆者將在未來在英語教學中,不斷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培養(yǎng)學生跨語言交流的能力,實現(xiàn)語言和文化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付淑霞.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語言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校園英語(上旬),2014(12):15.
[2]蔡海燕.中西茶文化的差異性透析:以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為線索[J].福建茶葉,2016,38(4):379-380.
[3]程曉云.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漢譯英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工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