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靜
(漢中市3201醫(yī)院心胸外科,陜西 漢中 723000)
肺功能訓練器在食管癌術后護理中的應用
孫 靜
(漢中市3201醫(yī)院心胸外科,陜西 漢中 723000)
本文簡要介紹了肺功能訓練器的使用方法及在臨床上的應用,并通過試驗統計,對70例左開胸食管癌根治術使用肺功能訓練器的療效進行了評估。結果發(fā)現,肺功能訓練器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大大降低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肺功能訓練器 食管癌 護理
食管癌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我國食管癌患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占全國惡性腫瘤的第二位[1],其治療方法分為外科、放射、藥物、免疫和綜合治療。目前,以手術為中心的綜合治療仍然是當前食管癌的首選方案及治療原則[2-3]。由于胸外科手術容易造成胸壁肌肉的廣泛損傷,顯著破壞呼吸肌,從而引起肺功能的下降,容易出現肺部感染、肺不張、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術后康復和生活質量[4-6]。研究表明,肺部并發(fā)癥作為食管癌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達到了16.7﹪[7]。其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肺不張、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8]。為減少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臨床上已采用多種治療、護理方法,如預防教育、深呼吸、咳嗽訓練、胸部叩擊、抗生素、霧化吸入及使用祛痰藥物等方法進行治療[9]。有研究表明:對胸外科老年手術患者術后應用深呼吸訓練器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可顯著改善肺功能、促進肺復張、降低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為了探討使用呼吸訓練器對降低肺部并發(fā)癥的影響,我科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對70例食管癌手術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明顯地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大大降低了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食管癌患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齡 45-70歲,平均59.4歲。食管癌患者行左開胸食管癌根治術,將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和試驗組各35例。兩個組在年齡構成、性別、術前肺功能、吸煙史、術前放化療史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均采用胸外科手術治療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在常規(guī)呼吸護理基礎上應用呼吸功能訓練器進行呼吸功能鍛煉,3次/d,每次10-15分鐘。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入院后責任護士首先對患者進行預防肺部并發(fā)癥知識的宣教,并要求吸煙患者術前戒煙,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鍛煉、有效咳嗽、排痰訓練,3次/d,每次20分鐘。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及定時咳嗽、排痰訓練至第7天。
1.2.2 試驗組 在常規(guī)組肺功能訓練基礎上,再利用肺功能訓練器進行鍛煉,3次/d,每次10-15分鐘。手術前向患者介紹呼吸訓練器的結構及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使用呼吸訓練器進行深吸氣訓練,具體使用方法如下:取出肺功能訓練器,將螺紋連接管與外殼的接口、咬嘴連接,垂直擺放;吸氣訓練時,將含有“吸”字底座放在下方,含住咬嘴,以深長均勻的吸氣流速,使浮子保持升起狀態(tài),盡量長時間保持,換氣時正常呼吸,吸氣訓練每次10~15分鐘或遵醫(yī)囑。呼氣訓練時,將含有“吹”字底座放在下方,含住咬嘴,以深長均勻呼氣流速,使浮子保持升起狀態(tài),盡量長時間保持,換氣時正常呼吸,呼氣訓練每次10~15分鐘或遵醫(yī)囑。訓練做完后將訓練器清洗干凈,放好。同時,指導患者記錄深吸氣時呼吸訓練器的讀數。術后第1天開始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深呼吸訓練,3次/d,每次20分鐘,直至術后第7天。
1.2.3 統計學方法 觀察比較常規(guī)組和試驗組肺部并發(fā)癥(肺部感染、肺不張、胸腔積液)的發(fā)生概率,采用DPS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
兩組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比較表 例(﹪)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從上表可以看出,常規(guī)組發(fā)生肺部感染10例,肺不張4例,胸腔積液6例。試驗組各種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兩組均沒有發(fā)現死亡病例。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常規(guī)組發(fā)生肺部并發(fā)癥的概率遠遠大于試驗組。
由于開胸手術破壞了胸廓的完整性,對肺功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加之受到術后傷口疼痛、疲勞或麻醉鎮(zhèn)痛藥物應用等因素的影響,術后氣道分泌物增多,限制了患者呼吸肌的運動,呼吸短促,使潮氣量和有效通氣量進一步減少,氧合作用明顯降低[11]。由于術后不能有效咳痰,導致肺通氣量下降,容易出現肺部感染、肺不張、ARDS、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12]。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體位調節(jié)、霧化吸入、咳嗽排痰和深呼吸、口腔護理、營養(yǎng)支持、心理護理等方式來防治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3]。邵劍等人研究發(fā)現,應用呼吸訓練器可以使呼吸頻率降低,改善通氣血流比值,增加氣體交換和彌散,提高肺泡攝氧量,避免術后低氧血癥[14]。謝麗靜[15]等人認為:肺功能訓練器作為一種恢復呼吸功能的理療輔助用品,具有攜帶方便、操作程序簡單易學等特點,它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目前,它已經逐步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應用。肺功能訓練器的深慢吸氣方式,可使胸廓充分擴張,使不張或趨于不張的肺泡擴張,從而提高潮氣量和肺泡有效通氣量[16]。我科在開胸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呼吸功能訓練器,結果表明:在常規(guī)組肺功能訓練基礎上,再利用肺功能訓練器進行鍛煉,可以有效降低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在肺功能訓練器使用前,責任護士首先要使患者認識到肺功能訓練的重要性,調動患者的積極主動性。在訓練時,要及時對患者進行規(guī)范指導,必要時要手把手的示范,反復訓練,使患者牢牢掌握使用方法。綜上所述,應用肺功能訓練器進行肺功能鍛煉,患者易于掌握并可自己進行,大大提高了食管癌手術患者的肺功能,可有效降低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范思香,范春霞.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中旬刊,2012(2):74-77.
[2]汪和美,鄧亞萍,王婷,等.預見性護理在食管癌患者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2013(2):50-53.
[3]顧愷時.胸外科手術學[M].3版.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2003:9.
[4]黎沾良,崔德健.重視外科病人圍手術期呼吸道并發(fā)癥的防治[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4,24(3):134-135.
[5]孫大金,杭燕南.實用臨床麻醉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0:86,120.
[6]夏月萍.對老年開胸患者實施系統呼吸道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12):32-33.
[7]劉勇恩,寇瑛琍.食管癌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原因及防治進展[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8,15(2):138-142.
[8]黃惠橋.呼吸功能鍛煉在心胸外科患者圍術期的應用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20):111.
[9]樊曉娥,唐小江,劉紅艷.應用呼吸訓練器降低開胸術后肺部并發(fā)癥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7(5):19-20.
[10]王曉莉,于海榮,徐麗麗,等.深呼吸訓練器在老年開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4):32-33.
[11]黃筵庭.腹部外科手術并發(fā)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47-48.
[12]劉恒,薛承銳.術前呼吸功能鍛煉對上腹部手術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國際外科學雜志,2008,35(2):95-96.
[13]周艷紅,戴愛萍,謝霞.食管癌根治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護士,2010(7):93-94.
[14]邵劍,張馨.術前呼吸功能鍛煉對胸心外科手術病人肺功能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6):401-402.
[15]謝麗靜,楊少儀,黃峰.呼吸訓練器對腹部手術后肺部并發(fā)癥預防的應用[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3,10(3):56-57.
[16]李雪莉. 呼吸訓練器降低肋骨骨折肺部并發(fā)癥效果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1):2567.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1.019
2095—9559(2017)01—2777—02
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