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軍
(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湖南 長沙 410000)
深化改革既需問責追責又要容錯糾錯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
湯建軍
(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湖南 長沙 410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改革呈現(xiàn)全面發(fā)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當前,各項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qū)、攻堅期,既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忠于職守,履職盡責,又需要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干事。前者需要問責追責機制來保障,后者需要容錯糾錯機制來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正確區(qū)分和對待干部在改革探索中出現(xiàn)的失誤和錯誤的性質,支持和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銳意進取的干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chuàng)新中的失誤。容錯糾錯機制主要是通過正向激勵,明確一些在推進改革中遇到的非主觀錯誤等而導致的可以減輕處罰甚至免責之錯失情況,鼓勵公共權力改革創(chuàng)新;問責追責機制主要是通過從反面設計,倒逼有關組織和個人,完成職責使命,明確沒有落實職責任務時必須受到處罰,從而有效防止和懲治公權不到位或者缺位。兩者的制度目標是一致的,是為了防止公權懈怠、任性和激勵公權活力、生機,有效規(guī)范公共權力運行和提高公權效能。
給改革創(chuàng)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在深化改革具體實踐中,我們既應針對實踐中存在的不擔當、亂擔當、胡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始終把紀律挺在前面,加大問責力度,細化問責情形,明晰問責程序,努力使全面從嚴治黨由“寬松軟”走向“嚴緊實”,問責庸懶散拖、為官不為和慢為、亂為者,嚴肅懲處違紀違法者;又應鼓勵探索創(chuàng)新、允許試錯失誤,完善預防犯錯、錯了容錯改錯的容錯糾錯機制,堅持容錯不容偏、容錯不容貪、容錯不容罪原則,努力形成讓改革者有位、讓擔當者無憂、讓實干者出彩之鮮明鼓勵支持改革的導向。
實踐證明,當前中國改革,成敗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批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的領導干部及其工作人員。對失責者問責追責,對屬于容錯糾錯范圍的進行保護,是倒逼和激勵有關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是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事業(yè)成功的重要前提。容錯糾錯機制,就是要保護領導干部及其工作人員推進改革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激勵領導干部有所作為,提高公權效能;既為保證公權活力、提高行政效能提供了“改革創(chuàng)新”的廣闊舞臺,又為“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組織及其干部提供了重要保護機制。讓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人不吃虧,讓有作為的人無后顧之憂,讓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人得到重用。不計小過而看大勢,是容錯機制的基本出發(fā)點。問責追責機制就是通過制度設計實現(xiàn)對權力運行的常態(tài)化、制度化監(jiān)督,防止權力懈怠,保證權力清正廉潔、規(guī)范運行的重要制度安排,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權力懈怠,出現(xiàn)不作為、胡作為、亂作為現(xiàn)象,避免給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造成重大損失。始終讓不作為、胡作為的人頭頂上懸一把問責的利劍,讓懶者罰、庸者下、劣者汰,是問責制的基本出發(fā)點。
問責機制,就是一種以“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為導向的懲戒機制,是由黨組織按照職責權限,追究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yè)中失職失責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的主體責任、監(jiān)督責任和領導責任。問責對象為各級黨委(黨組)、黨的工作部門及其領導成員,各級紀委(紀檢組)及其領導成員,重點是主要負責人。這表明,問責制有其特有的適用情形。
容錯糾錯機制,是指領導干部和機關工作人員在改革創(chuàng)新、履職擔當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或錯誤,在面臨問責追究或黨紀政紀處分時,經調查核實符合相關條件,由問責機關(部門)認定對其從輕、減輕甚至免予責任追究或處分,并責成當事人限期整改。根據(jù)《長沙市實行容錯糾錯鼓勵干事創(chuàng)業(yè)暫行辦法》指出,對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xiàn)的失誤和錯誤,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為推動發(fā)展的無意過失,在同時符合以下五個情形時,可對有關人員從輕、減輕、免予問責或處分。一是法律、法規(guī)沒有作出禁止性規(guī)定;二是符合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決策精神;三是按照實際情況且經過民主決策程序;四是沒有為自己、他人或單位謀取私利;五是積極主動采取措施有效阻止危害繼續(xù)發(fā)生,消除不良影響或挽回損失。
當前,由于全面從嚴治黨有序推進,對問責制的適用情形較為清楚,干部隊伍中法紀觀念淡薄“亂作為”盡管大幅度減少,能力不足“不能為”、動力不足“不想為”、擔當不足“不敢為”的問題卻日益凸顯。在深化改革的“涉深水”“過險灘”中,應該大力支持改革實干家干事創(chuàng)業(yè),首先應該是明確界定可容錯糾錯免責的行為和情形,既通過及時糾偏糾錯,防止放任錯誤造成更大損失,嚴肅查處惡意誣告陷害行為;又把規(guī)范流程作為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的重點,明確界定和細化申請容錯糾錯的條件、執(zhí)行主體、具體程序及適用范圍,建立申辯機制、評估機制、糾偏機制,使容錯糾錯機制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總之,應嚴格區(qū)分問責制和容錯糾錯制的適用情形,既不能把適用問責制情形的,套用到容錯糾錯制,又不能把適用容錯糾錯制的情形,套用到問責制,從而貽誤深化改革的偉大事業(y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重調動各方面推動改革、參與改革的積極性,鼓勵廣大干部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盯住干、馬上辦?!痹谌鎻膰乐吸h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三個區(qū)分開來”,即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xiàn)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把為推動改革的無意過失與為謀取私利的故意行為區(qū)分開來。這“三個區(qū)分開來”,實際上就是講的容錯糾錯與問責追責的區(qū)分,是我們當前處理好兩者關系的基本遵循。這“三個區(qū)分開來”標注了先行先試與明知故犯、探索失誤與我行我素、無意過失與謀取私利的區(qū)分點,既好定性,又好操作,是我們區(qū)別對待的定盤星,有利于保護改革實干家,打擊為官不為、亂為、妄為者。
當前,由于紀檢的力度加強,廣大黨員干部對《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規(guī)定的問責的原則、情形和方式等都比較清楚,問責已經常態(tài)化制度化,其倒逼推進改革的威力日益加大。落實問責機制最關鍵的就是應努力做到有錯無為皆問責,不換狀態(tài)就換人;落實容錯糾錯機制就是應為敢于擔當者擔當,為敢于負責者負責。從長沙市的實踐看,重點應該是落實“四個機制”才能確保容錯糾錯制落實落地。一是鼓勵干部擔當作為機制。長沙主要針對事關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困難和矛盾比較集中、特別需要攻堅克難的重點領域,提出了十種主要的容錯情形,為深化改革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松了綁,解除了后顧之憂,可以調動改革人才的積極性,甩開膀子在攻堅克難中敢于擔當、大膽作為;二是健全防錯糾錯機制,長沙著眼于源頭預防、未雨綢繆,防止干部在工作中出錯、在改革中走偏,重在預防,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又有糾錯機制,以避免更大的不當過失之損失;三是完善誹謗誣告查處機制,長沙明確了對誹謗誣告行為的認定標準和依法依規(guī)的處理方式,這就有效避免了改革者在一線苦干、誣告者在背后放冷槍、讓改革者流血流汗者又流淚的情形;四是落實澄清關懷機制,長沙明確了容錯糾錯的提出申請、核實認定和報告?zhèn)浒傅热齻€程序,提出了在五個方面的從輕、減輕、免予問責或處分的情況,主要是為受到誹謗誣告的干部澄清事實、消除影響,減輕心理包袱,充分體現(xiàn)了對改革實干家的關懷和激勵。
但是,容錯糾錯機制既不是假借推進改革無意犯錯逃避追責的由頭,更不是“免死牌”,中國共產黨人在黨紀法規(guī)面前從來沒有“鐵帽子王”。任何黨員領導干部在黨紀法規(guī)面前出現(xiàn)需要問責的情形,問責機制就會啟動,將責任追究到底,任何人都不應有僥幸心理。即便是容錯糾錯,也不等于是包庇錯誤、不糾正錯誤。容錯是有嚴格條件的,而且是有錯必改,而不是將錯就錯、一錯到底。因此,作為改革的實干家在設計、推進改革時,一定要首先遵從責任制,嚴守問責制,科學論證、穩(wěn)妥推進、設置好改革風險防控機制,努力把公權效能發(fā)揮到最高程度。
湯建軍,湖南省社科聯(lián)黨組成員、副主席、研究員。
(責任編輯:朱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