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高榮,朱雄君,鄭吉峰
(1,2.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湖南 長沙 410062;3.武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2)
以黨的建設凝聚業(yè)務工作的強大動力
——長沙市工務局黨建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黃高榮1,朱雄君2,鄭吉峰3
(1,2.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湖南 長沙 410062;3.武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2)
黨建工作與業(yè)務工作是單位工作的兩大重要內容,長期以來,許多單位存在著黨建工作與業(yè)務工作“兩張皮”現象。長沙市工務局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將全面從嚴治黨貫徹到單位建設與業(yè)務工作之中,將全面從嚴貫穿到黨的建設的全過程,凝聚形成推動業(yè)務工作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實現了黨建工作與業(yè)務工作的有機整合與雙向互動。
黨的建設;從嚴治黨;業(yè)務工作
黨的建設關乎國家未來。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堅持從嚴治黨,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是全黨上下的重大責任。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向基層延伸,才能保障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切實落地和工作實效。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是落實黨的建設的各項主張和要求的重要舉措。各級基層黨支部是黨的戰(zhàn)斗堡壘,是實現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黨延伸的對象和焦點。但是少數部門和單位,一方面對全面從嚴治黨的認識不夠,依然存在重業(yè)務輕黨建的現象;另一方面有想法沒辦法,雖然認識到黨建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但是如何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形成黨建工作推動業(yè)務的強勁發(fā)展則顯得束手無策。如何實現黨建工作與業(yè)務工作的有機融合,形成以黨建工作促進業(yè)務工作的強大動力,是亟待思考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長沙市工務局作為長沙市政府的職能部門,其主要業(yè)務工作是負責長沙市政府投資工程的組織實施和代建管理。長沙市工務局總計有干部職工223人,其中黨員98名,黨員占到職工總人數的44%,其中有副縣級黨員干部11名。長沙市工務局的98名黨員分別從屬于5個基層黨支部,每個黨支部約有黨員20名。在98名黨員中,共計有黨務工作者33名。其中機關黨委書記由局黨組成員、分管人事工作的副局長兼任,每一個支部的黨支部書記由業(yè)務處室主要負責人擔任,還專門配備副書記一名、黨務專干一名??偟膩砜?,長沙工務局形成了一個結構合理、人員配備齊全的黨務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在抓好業(yè)務工作的同時,工務局黨組堅定履行黨建工作的主體責任,注重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組織資源、行政資源及其它各類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黨組織牽頭、各處室、項目部積極配合、各施工、監(jiān)理單位等參建單位廣泛參與的“大黨務”格局,形成了推進黨務工作的強大合力。長沙市工務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黨建工作凝聚業(yè)務工作的強大動力,逐漸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黨建新路。
理想信念教育是黨員教育的重要內容,堅定的理想信念能夠凝聚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動力。鄧小平曾指出:“不解決思想路線問題,不解放思想,正確的政治路線就制定不出來,制定了也貫徹不下去。”[1]思想的力量是無窮的,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著重從思想上建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基本經驗。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思想建設,堅持以先進的思想為指導、以先進的理論為武裝,著重從思想上建黨是90多年中國共產黨自勝自強的法寶。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在革命的事業(yè)中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在物質條件困乏、敵我實力對比懸殊的條件下戰(zhàn)勝敵人,所憑借的就是思想的堅定和頑強的斗志,其力量源泉就是對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理想信念是對于未來生活的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無論是對于一個人、一個組織,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都是最高價值取向。一個人有了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會有正確的行動、才能站穩(wěn)政治立場、把握正確方向,才能堅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一個組織有了理想信念,才能增強自身的向心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才能更好引領社會潮流,更好服務社會,更好實現自身的組織目標。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了理想信念,才能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才能勵精圖治、百折不撓,才能巋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基石。強化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統(tǒng)一思想、擺正位置,聚集干事創(chuàng)業(yè)正能量的重要方法。一是提高認識。長沙市工務局擺正思路,充分認識黨建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工務局黨委作為黨建工作的主體,積極轉變思路,提高認識,切實摒棄慣性思維,充分認識到以行政手段抓黨建工作的弊端,積極探索抓好黨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堅持貫徹落實上級的部署和要求,每半年黨組會議專題研究或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少于一次,全年向市委、市紀委報告黨風廉政工作不少于一次。二是開展學習。學習是人類成長進步的階梯。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的樹立,不是自發(fā)的、亦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學習教育和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工務局黨委主動扛起黨建大旗,嚴抓思想政治建設,以黨的先進理念統(tǒng)一全局全體黨員。通過邀請專家學者講黨課、支部書記講黨課、黨員同志講黨課,著力提高黨員教育的效果,強化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在思想行動上切實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中央權威與黨的團結統(tǒng)一,帶頭學習、遵守、貫徹、維護黨章,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正是在轉變認識和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工務局在全局上下弘揚“講奉獻、有擔當”的黨員先鋒精神,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凝聚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動力,打造具有“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的建設鐵軍。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2]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政黨,優(yōu)勢就在于強化黨的組織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以鐵的紀律嚴格要求自己,對黨的干部、黨員進行嚴格管理。在黨組織的設置上,共產黨將支部建在連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了一支區(qū)別于舊軍隊,具有強大戰(zhàn)斗力的新式武裝力量。同時,共產黨還將黨的支部建立到鄉(xiāng)村,建立到田間地頭,直接打通了執(zhí)政黨與社會最底層的溝通渠道。由此,政黨具備了直接動員社會大眾,吸納社會資源的制度、平臺和途徑。在黨組織的運行上,中國共產黨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既充分發(fā)揚民主,又能夠有效集中,既能集思廣益又能確保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中國共產黨的一系列的組織架構和組織原則得以不斷的傳承和發(fā)揚,在其成為執(zhí)政黨以后一直延續(xù)至今,影響深遠。在成員的發(fā)展和管理上,共產黨有著嚴格的黨員發(fā)展標準和組織程序,確保了黨員質量。同時,每名黨員不論在黨內所擔任的職務的高低,都必須編入支部、小組或其它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實現了對于黨員的嚴格管理。
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是業(yè)務工作有效開展的基本保障。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zhàn)斗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工務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著力建設了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他們大多成為了業(yè)務工作中的領頭人和骨干力量,形成了推動業(yè)務工作發(fā)展的強大動力。一是發(fā)揮基層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著力將基層黨支部建立到工作一線。工務局創(chuàng)新方法,實行支部書記擔任項目組長制度,將黨的支部建立在工作一線,切實強化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推動工作的落實。在長沙市二環(huán)線的提質改造、楊家山立交橋改造、三館一廳建設等項目中,項目組長分別由三、四、五支部書記擔任。二是嚴肅干部的選拔任用,將有能力、政治過得硬的黨員同志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局黨委強化對于干部選拔任用的領導,增強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堅持和完善干部選拔任用的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和“一報告兩評議”制度。著力將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黨員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三是建設好黨務工作隊伍。黨務工作者是黨員教育、黨支部活動開展的組織者,承載者。抓好項目建設,“旗手”是關鍵,“領頭人”是關鍵。局黨委利用機關黨委換屆契機,配齊配強從事黨務工作的干部。推選好“領頭人”,由處長(主任)擔任支部書記。2016年,工務局從13名處室正職中優(yōu)中選優(yōu),推選出5位支部書記,強化支部書記的帶頭領頭作用。配備好黨務專干,一支高素質的黨務工作者隊伍逐漸形成。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的建立,成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重要保障。
人們常說“人心向背看作風”,作風建設是關乎執(zhí)政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第一、作風體現執(zhí)政黨本身的政治形象。所謂政治形象是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符號象征。一個政黨有著什么樣的精神風貌,就會體現出什么樣的政治形象。好的作風是樹立好的政治形象的內在要求,也是好的政治形象的外在體現。第二、作風的好壞直接關乎民眾對于執(zhí)政黨的政治認同。黨的執(zhí)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黨的執(zhí)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由黨的先進性所決定的[3]。但是,過去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以前選擇不等于現在選擇。執(zhí)政黨的建設也面臨一個不斷獲取民眾的政治認同,不斷建構本身的政治合法性的問題。作風所體現出來的是執(zhí)政黨本身的一種行為、一種工作方式。執(zhí)政黨作風的好壞直接關乎民眾對于執(zhí)政黨本身的看法,直接關乎民眾對于執(zhí)政黨的政治認同。同時,作風還關乎政風、民風,執(zhí)政黨作風建設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政治風氣、影響到社會風氣。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產黨就認識到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1949年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中國共產黨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皟蓚€務必”主要內容就是搞好作風建設,繼續(xù)保持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良好作風。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正所謂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作風建設無小事,大貪大惡往往是從小貪小惡開始的。因此必須狠抓作風建設,塑造良好的黨風和工作作風,為單位發(fā)展,為業(yè)務工作的開展營造好的工作環(huán)境。長沙市工務局堅定作風建設無小事的基本理念,著力在單位上下營造好的黨風和工作作風,以良好的作風來凝聚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正能量,以良好的作風來推動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長沙市工務局堅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著力形成作風建設的常態(tài)長效,注重“抓常態(tài)、防反彈”,弛而不息治“四風”。工務局專門開展“糾‘四風’、治陋習”專項整治工作,每月不定期開展1次以上作風建設檢查,目前已發(fā)布通報6期,通報違紀行為8期,點名通報批評1人。同時,工務局還不斷強化對于重點部門、重點崗位、重要時間節(jié)點的檢查防控,多次對全局14個處室、6個項目部開展明察暗訪,確保節(jié)日風清氣正,截至目前,工務局未發(fā)現一起重大違紀案例。正是在全局的努力之下,在作風建設的齊抓共管、堅持不懈之下,長沙市工務局逐漸形成了優(yōu)良的黨風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也正是在優(yōu)良的黨風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的保障之下,一段時期以來,長沙市工務局著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實干善為,實施了一批重點難點工程,沒有出現過一起一起重大質量安全責任事故,較好解決了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取得了驕人的業(yè)績,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產生了良好反響。
腐敗被稱為政治的癌癥,是一個困擾執(zhí)政黨建設和國家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如何有效預防和懲治腐敗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難題。鄧小平曾講:“我們要反對腐敗,搞廉潔政治。不是搞一天兩天、一月兩月,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我們前進的步伐會更穩(wěn)健,更扎實,更快”。[4]對于執(zhí)政黨而言,反腐倡廉是執(zhí)政黨建設的重要內容。從歷史上看,世界上的一些老黨大黨喪失執(zhí)政地位,乃至被強制解散的一個重原因就是腐敗問題。由于政黨本身的腐敗或者說對于反腐敗問題的重視不夠,執(zhí)政黨在墜入腐敗深淵的過程中也逐漸喪失了民眾的認同與支持,失去自身的群眾基礎和執(zhí)政基礎。執(zhí)政黨本身也由于腐敗的侵蝕,而喪失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執(zhí)政能力弱化,無法有效地執(zhí)掌國家政權開展國家和社會建設,并最終為歷史和人民所拋棄。從現實來看,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與國家發(fā)展繁榮息息相關。一個國家在經濟發(fā)展走向起飛的過程往往容易滋生各種各樣的腐敗問題,如果此時能夠有效懲治腐敗,它就能使經濟建設、國家發(fā)展走向健康發(fā)展的軌道。一旦腐敗問題得不到有效治理,它就會增強經濟建設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影響投資和貿易的增長,阻礙國家的發(fā)展繁榮。
工務局作為長沙市主要建設部門之一,與重大項目打交道,與大額資金打交道,與大批參建單位打交道,如何為政府項目把好關,管控好廉政風險,防止被“圍獵”、被腐蝕、被拉攏,是必須思考的重大問題。不斷加強預防和懲治腐敗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而牢固履行“兩個責任”是各級黨委與紀委的重要職責。各級黨委要嚴格履行黨風廉潔建設的主體責任,而各級紀委要嚴格履行監(jiān)督責任,以“兩個責任”的履行來預防和懲治腐敗,以“兩個責任”的履行來凝聚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正能量。長沙市工務局嚴格履行“兩個責任”,以“兩個責任”的履行來緊抓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實,堅持“強責任、敢擔當”,層層壓實“兩個責任”,責任鏈條逐漸完善。一是將黨風廉潔建設的主體責任與業(yè)務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局黨組主動認領責任,把黨風廉政建設要求融入到業(yè)務工作之中,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出臺責任清單,構建職責清晰的責任體系。每年年初,由局黨委書記主持,研究制定《黨務工作要點》,對黨務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堅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把黨務黨建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納入到全局總體工作當中。堅持黨務工作、業(yè)務工作兩手抓原則。把黨務工作與業(yè)務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同落實,以黨務促業(yè)務,以業(yè)務推黨務。堅持統(tǒng)籌兼顧,相互結合,杜絕“兩張皮”。二是局紀檢組聚焦主課主業(yè),督促各級負責人切實落實“一崗雙責”。自2016年以來,工務局黨組書記對39名新任職人員進行“一崗雙責”任前談話。局黨組紀檢組長組織5次廉政談話,覆蓋全體中層以上干部。工務局堅持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頭。工務局將《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納入全局學習的重要內容,于2016年分兩批組織全局干部職工220多人到長沙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開展廉政教育學習活動。注重強化問責,積極踐行“四種形態(tài)”。截至2016年9月底,共開展任前談話39人次,提醒談話4人次,例行廉政談話32次,涉及人員150余人。
制度提供基本的結構,在整個人類歷史上,人們通過這個基本結構來創(chuàng)造秩序并減少交換中的不確定性,制度將過去、現在與未來連接在一起,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漸進的制度演化過程。[5]制度建設是執(zhí)政黨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執(zhí)政黨自身發(fā)展變革的重要途徑。從黨的制度建設本身來看,從縱向的結構來看,制度體系的不健全、制度的執(zhí)行不嚴、制度運行的不規(guī)范等問題是存在和時有發(fā)生的。一些制度掛在墻上、寫在紙上、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實現真正的入腦、入心、入行,制度執(zhí)行力不夠,不肯抓落實,不善于抓落實,以新的形式主義反對舊的形式主義的問題確實存在。制度本身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調性不強,部分的黨內法規(guī)和文件甚至都落后于實踐的發(fā)展。職責不清、職能重復、交叉、錯位等問題,出現制度之間相互打架的現象,既相互扯皮又難以問責。從橫向的結構來看,一些與黨的宗旨、黨員要求不相符合的問題依然存在,黨內生活的虛化,民主集中制貫徹不夠,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的“一言堂”;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依然存在;部分黨員領導干部宗旨意識不強、服務意識不夠、脫離群眾,一些黨員先鋒模范意識不強、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不夠,甚至成為了反面典型等等問題是現實存在的。加強黨的制度建設,應當從黨的建設本身出發(fā),堅持統(tǒng)籌謀劃、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夯實基礎。
工務局堅持以制度建設來求常態(tài)、保長效,以有效的制度設計以及對制度的嚴格執(zhí)行來凝聚業(yè)務工作發(fā)展的強大正能量。一是強化制度設計,以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以制度設計來保障業(yè)務工作的發(fā)展需要,保障業(yè)務的效果和績效。在局黨組統(tǒng)一領導下,出臺了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注重設置嚴格的法人責任制度,和加強質量安全和履約管理的有關措施,進一步有效遏制掛靠行為,促進公平競爭。探討和制定了《勘察、設計單位質量及服務管理考核辦法》等制度,提高勘察、服務水平,從源頭控制項目建設質量和投資。制定了《對工程變更預算委托造價咨詢單位和初審的辦法》等制度,實行按變更類別管理,由第三方審核,削減業(yè)務和施工單位各自的自由裁量權。堅持把紀律、規(guī)矩和制度挺在前面,進一步明晰崗位職責,堵塞制度漏洞。二是強化制度的貫徹執(zhí)行,以嚴格的制度執(zhí)行來保障業(yè)務工作的有效開展和實施。工務局堅持召開局黨組會議研究完善“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從梳理總結匯編入手,在建立和完善單項規(guī)章制度的基礎上、抽調精干力量,組織編寫《長沙市工務局項目管理制度匯編》,全面梳理工務局在項目管理過程中的60余部規(guī)章制度,形成了工務局近年來制度建設的總體性成果。將所有的制度進行匯編整理成冊,以期形成制度建設的整體成果和制度執(zhí)行的有效參照。工務局以《長沙市工務局項目管理制度匯編》為基礎,強化制度的貫徹和執(zhí)行,以嚴格的制度執(zhí)行來保障黨建工作的效果與業(yè)務工作的效果,以期實現以黨建促業(yè)務的常態(tài)長效。
黨建工作與業(yè)務不可偏廢,如何實現黨建工業(yè)與業(yè)務工作的有機融合,以黨建工作的開展來凝聚業(yè)務工作的強大動力,是許多單位和部門面臨的現實問題。長沙市工務局以黨建工作為抓手,以業(yè)務工作為要求,堅決把黨建工作扛在肩上,強化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塑造優(yōu)良黨風和工作作風、牢固履行“兩個責任”、強化制度設計與制度執(zhí)行等方式方法,以黨建工作引領業(yè)務工作,以黨建工作凝聚業(yè)務工作的強大動力,逐漸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獨具特色的黨建新路,具有一定的范本意義。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1.
[2]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卷)[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272.
[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7.
[5][美]道格拉斯·C·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杭行,譯,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162.
責任編輯:王習賢
D2
A
1009-3605(2017)02-0033-05
2016-11-30
1.黃高榮,男,湖南邵陽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巡視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哲學、黨的建設;2.朱雄君,男,湖南邵陽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共青團理論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社會學;3.鄭吉峰,男,湖北孝感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