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欣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人民醫(yī)院骨傷科,河北 衡水 053700)
跟骨骨折中應用切開復位與撬拔復位治療的臨床效果對比
邢 欣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人民醫(yī)院骨傷科,河北 衡水 053700)
目的探究跟骨骨折患者應用切開復位與撬拔復位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120例跟骨骨折患者,并按照患者意愿分組進行治療。其中一組設為切開復位組,另一組設為撬拔復位組(以下簡稱為切開組和撬拔組),每組各60例患者。經過治療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 切開組跟骨骨折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67%,而撬拔組骨折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0%,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對比存在一定差異性(P<0.05)。結論 切開復位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要優(yōu)于撬拔復位的治療效果,患者手術后創(chuàng)傷性較小,恢復效果較好,值得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跟骨骨折;切開復位;撬拔復位;臨床效果
目前臨床上治療跟骨骨折主要是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是就治療方法、預后情況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層次研究、探索。當下臨床上主要是采用切開復位和撬拔復位對跟骨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為了了解兩組治療方式的優(yōu)缺點,筆者將120例跟骨骨折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為臨床上治療跟骨骨折提供有力依據,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20例,根據患者個人意愿將120例患者分為切開組和撬拔組,各60例。所有患者經過CT檢查后均確診為閉合性跟骨骨折。切開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范圍在21~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6±5.8)歲,Sanders分型:38例足為Ⅱ型,14例足為Ⅲ型,8例足Ⅳ型。撬拔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40.1±5.5)歲,Sanders分型:Ⅱ型足35例,Ⅲ型足12例,Ⅳ足13例。兩組跟骨骨折患者的基本資料并無明顯的差異性(P>0.05),對本次研究的結果不造成影響。
撬拔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法,取俯臥位,在病足跟腱支點外側向前稍微傾斜(20°左右),斜向插入克氏針,并在透視鏡下將跟后關節(jié)面撬起來,在一側進行擠壓。如果患者為粉碎性骨折,則在跟骨前方穿入另一個克氏針,并在適宜的位置穿入導針,利用導針進行空心鉆孔,置入兩枚空心針(4.5 mm),比較X線確認骨折愈合情況,將克氏針拔除,并根據自身病情康復情況逐漸增加患者負重能力,半年后復診取出空心針。
切開組患者同樣采用硬膜下麻醉,大腿上采用止血帶,在跟腱的外踝上四厘米處切開,做一個L型切口,止于第五跖骨基底部,切口深度直至跟骨,掀起跟骨上覆蓋的軟組織,并充分暴露跟距關節(jié),同時撬起后關節(jié)面,對跟骨進行擠壓并恢復原位。如果患者的缺損情況較為嚴重,則實施自體骨行植骨。如果患者復位情況良好則實施鋼板固定術,并定期進行復診,當患者愈合后取出內固定[1]。
觀察兩組跟骨骨折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情況。
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跟骨骨折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差異較為明顯(x2=4.6154,P<0.05):切口組患者中,發(fā)生4例足跟部疼痛,2例切口皮膚壞死,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撬拔組患者中,共發(fā)生12例不良反應例數,其中,4例足跟部疼痛、3例切口皮膚壞死、3例術后感染、2例腓腸神經損傷,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0%。
跟骨骨折屬于跗骨骨折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骨折形式,也是骨科中常見的骨折病例。由于跟骨的解剖位置較為特殊,局部軟組織覆蓋率較低,使得很多患者預后效果不夠理想,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
由于撬拔復位是通過撬起塌陷的骨塊從而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撬起后的關節(jié)面各有差異,很有可能出現不平整的情況,而且撬起后下方骨就會出現缺損的空腔,使得克氏針無法維持撬起的關節(jié)面,而且撬拔復位無法對塌陷關節(jié)面不能夠進行植骨治療,這就給SandersⅢ、Ⅳ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療帶來困難,造成預后效果較差[2]。而切開復位則可以避免以上的情況發(fā)生,在切開后可以直視患者的骨折部位,從而能夠有效的恢復患者的骨折情況,并對骨折缺損處進行修復,對Sanders分型Ⅲ、Ⅳ患者可以進行植骨,使得患者的跟骨更佳堅固,對關節(jié)面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颊呓涍^治療后不僅愈合效果良好,且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明顯減少[3]。
綜上所述,切開復位治療跟骨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與撬拔復位相比治療效果更佳,值得推薦。
[1]劉 棟,華 俊,孫永明,曹錄民.撬拔復位和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SandersII型跟骨骨折的療效對比[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1(10):1450-1452.
[2]沈方琴.撬拔復位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臨床對比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5,34(28):109-110+118.
[3]劉俊杰,何其泉,栗志輝,李建偉.跟骨骨折患者分別應用經皮撬撥內固定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08):215-218.
R68
B
ISSN.2095-8242.2017.64.12561.01
本文編輯:吳玲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