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珍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2)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護理進展
周巧珍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2)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護理;效果
在上世紀50年代末Harken最先闡釋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理論,在1967年Kantrowitz最先通過臨床試驗,然后獲取所需的科研效果[1-2]。伴隨科技的發(fā)展,相關技術已經快速的應用到臨床中,成為心臟重癥患者的有效防護方式,在此之中,在未進行心臟手術時,選擇IABP可以為相關的重癥病患帶來更好的醫(yī)療保護[3]。所以,該項技術在整體的醫(yī)護運作中存在非常顯著的價值。
通過IABP球囊的作用,當心臟處于舒張期保持充盈的狀態(tài),提升主動脈舒張壓,由此優(yōu)化心機供氧能力與管莊動脈供血效果;當心臟未收縮時氣囊泄氣,降低主動脈壓力值,使得心臟負荷減弱,由此減少耗氧量,提升心排量,最終強化心臟功能[4]。
可以將觸發(fā)方式概括為4個種類,(1)是心電式觸發(fā)類型、(2)是壓電式觸發(fā)類型、(3)是固有頻率觸發(fā)類型、(4)是起博觸發(fā)模式等,其中前兩種為常見應用方式[5]。
一般選擇1:1反搏,代表每次心跳均提供反搏。1:2或1:3反搏分別表示2次或3次心跳才反搏1次[6]。
全天候實時檢測各類相關分析指標,包括血壓數據信息、心率數據信息、脈波數據信息,以及呼吸數據信息,能夠讓反搏壓保持在10~20 mmHg,通過此種方式可以達到輔助循環(huán)作用[7]。有效指標為:(1)升壓藥用量逐漸減少,心排量增加。(2)血壓逐漸回升,心率及心律恢復正常。(3)尿量增加,末梢循環(huán)改善,四肢變暖[8]。
IABP術后護理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提高護理水平,是患者安全度過危險期的保障[9]。
2.1.1 抗凝護理
在反搏進程中選擇肝素壓力沖管方式,能夠保障測壓管道的正常運作,靜脈對肝素進行不間斷的泵入,可以規(guī)避血栓現象。參考醫(yī)生的建議,每隔2~4小時進行ACT檢測,可以讓其維持在200sec~250sec,對PT張開檢測,規(guī)范抗凝用藥的使用[10]。在此之中了解到是否存在別的出血傾向,譬如口腔出血問題、黏膜出血問題,以及穿側部位滲血問題等。在球囊反搏作用中,能夠對血小板帶來機械性損害,因此需要復查血常規(guī)與血小板含量[11]。
2.1.2 出血護理
鑒于IABP患者要使用肝素化規(guī)避血栓問題的出現,同時因為氣囊循環(huán)進行充氣與放氣,會在相應程度上破壞血液里的血細胞。因此,最為顯著的并發(fā)癥為出血。所以,需要高度關注心包縱隔引流的體量參數與顏色參量;關注觀察是否存在黑邊與各類出血問題,包括鼻腔出血、牙齦出血,以及皮下出血等[11];觀察患者是否產生血小板降低現象、股動脈血栓現象,以及消化道出血現象等[12];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尿道口滲血問題[13]
按照規(guī)范嚴格遵照無菌規(guī)范展開工作,有效固定導管,規(guī)避出現脫位現象。保障管路順暢,以及持續(xù)展開壓力監(jiān)測,在交接班都需要進行復位校驗操作,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解壓力變化狀態(tài),然后做好記錄[14]。需要將床頭抬高的角度控制在低于30°,通過此種踐行模式,可以規(guī)避導管出現以下現象,譬如扭曲問題、脫出問題、移位問題、局部纏繞過緊問題、局部受壓問題,特別是體現在床單更換時相關的有效操作。需要將留置導管肢體位置功能位狀態(tài),將其抬高的角度控制在15°,規(guī)避出現彎曲過度的情況。遵照醫(yī)生的建議使用肝素液進行自身肝素化的操作,目的是要規(guī)避導管內出現阻塞的問題[15]。
在進行拔管操作時,需要遵照無菌操作準則,要保障手法輕柔,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陣痛,也能夠降低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現象。當進行拔管操作后,要在相對應的傷口處使用加壓包的扎沙袋進行止血操作,要求患者平臥一天。通過觀察了解局部是否產生以下相關的情況,包括血腫問題、出血問題、下肢皮膚的顏色與溫度、足背動脈搏動等。
IABP是不可替代的心臟輔助設備,如何可以充分發(fā)揮出它的效果,將會顯著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在此之前,需要醫(yī)護者深諳其運作激勵與踐行方式,要求相關醫(yī)護工作者不斷提升自身理論知識,以及工作素養(yǎng),可以有效解決產生的各種現象,在最快時間更高概率的解決并發(fā)癥,高度關注病情的改變,為病患的健康負責。
[1] 許 驥,郝恒劍.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原理及臨床應用[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5,23(7):418.
[2] 郭家強,吳清玉.心臟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31,201.
[3] 杜 鵑.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護理進展[J].中國醫(yī)刊,2013,48(1):25.
[4] 萬 峰,陳 彧,王京生,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下的非CPB冠狀動脈移植術[J].中國循環(huán)雜,2001,(6):372-374.
[5] 許 驥,郝恒劍.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原理及臨床應用[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5,23(7):416.
[6] 付春華.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的臨床應用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4,35(2):266.
[7] 宋燕波,高 軍.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體外循環(huán)心臟手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和護理[J].現代護理,2003,9(4):278-279.
[8] 付春華.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的臨床應用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4,35(2):266.
[9] 陸 娜,唐云霞.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的護理[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23):3641.
[10] 杜 鵑.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護理進展[J].中國醫(yī)刊,2013,48(1):26.
[11] 張海泳,沈玉枝,等.38例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1,15(3):157-158.
[12] 駱青湘,許玉韻,等.34例IABP輔助治療的護理[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2,24(4):121-122.
[13] 彭雪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后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1999,6(6):8-9.
[14] 杜 鵑.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護理進展[J].中國醫(yī)刊,2013,48(1):27.
[15] 陳美妹.時間護理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8):120.
R473.5
A
ISSN.2095-8242.2017.051.10091.0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