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婧婧+鄧靜
【摘 要】影視藝術中時空的運動變化引發(fā)了電影語言更大的革命。時間與空間之間的關聯性、時空內部變化的律動感,以及鏡頭內外運動間隙所產生的節(jié)奏心理……這些內容相互作用,幫助創(chuàng)作者來表情達意。在先進的技術設備基礎上,在影視美學要求之下,充分利用各種“影視手段”為傳遞美學內涵、實現審美追求而服務。
【關鍵詞】影視運動;節(jié)奏;韻律美學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44-01
一、影視畫面運動的根本性
從一張張圖片演變成為人們眼前晃動的影像內容,畫面的連續(xù)性就成為影視畫面獨特的運動方式。美國電影理論家李·R·波布克認為:“一個導演對畫面的處理就是他對運動的處理,這也是一個很容易辨別的風格元素。”貝托魯奇畫面中的從容不迫,若有所思的緩慢運動流露出內省和憂郁的意味;黑澤明長尺度的固定構圖和快速的直線向前推進移動,鏡頭語言神秘莫測而浪漫狂放;戈達爾的手提攝影機拍攝出的真實感畫面,隨意而具有神經質;雷乃則更善于在強烈的情節(jié)沖突和人物內心矛盾面前自信、從容、緩緩地表達。但對伯格曼來說,只有當情節(jié)需要時,鏡頭的運動才是合適的,永遠不要為了運動而運動。
鏡頭的運動大致分為畫面內運動和畫面外運動。攝像機的拍攝工作可分為四大類:以固定方式拍攝靜態(tài)場景;以動態(tài)方式拍攝靜態(tài)場景;以固定方式拍攝動態(tài)場景;以動態(tài)方式拍攝動態(tài)場景。再具體到鏡頭運動方式,可分為推拉搖移跟升降等形式。實際影片運動多呈現綜合性,例如電影《公民凱恩》的屋內外經典鏡頭運動,先出現全景鏡頭小凱恩在雪地里擲雪球,之后,鏡頭向后拉將屋內外兩個空間共同框入畫框,攝影機跟拍母親等屋內人開始向前走動。當母親坐下后,攝影機也隨之固定拍攝。此時,畫面前景處為小凱恩父母及撒切爾在討論領養(yǎng)小凱恩,后景處仍然是小凱恩在雪地玩耍的情景。這段經典的長鏡頭與景深鏡頭通過動靜互變的綜合構圖技法,將屋內與屋外兩個空間同時攝入畫面,由此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時空關系,提高觀眾真實的觀影審美體驗。
當電影擺脫傳統(tǒng)戲劇舞臺的單一視點桎梏,再加之數字技術的發(fā)展又進一步拓寬了運動鏡頭的表現空間,電影的運動造型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搖臂、升降機、威亞、移動軌、航拍、水下攝影等高新裝備手段的介入,使攝影機從單純的紀錄工具躍變?yōu)樵煨偷墓ぞ撸嬅娴倪\動由此上升到了動態(tài)造型藝術層次。
二、運動畫面的節(jié)奏感
畫面從靜止到運動,形成的影像給觀眾帶來不同視覺印象。運動并不限于一成不變有規(guī)律的運動,而是有快有慢,從慢到快,從快到慢……這種不同的運動給觀眾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使得畫面運動催生出另外一個特性——節(jié)奏。節(jié)奏源于運動,不同事物的客觀節(jié)奏作用于人們的身心,于是便形成了主觀節(jié)奏。
一般來說,畫面內容越重要,信息量越大越豐富,鏡頭時間越長,并且時間長短還可以營造懸疑氣氛。如果鏡頭時間過長,觀眾的視覺注意力會下降,甚至會產生厭煩心理。所以理論上講,單個鏡頭長度應該控制在讓觀眾看清畫面內容之后和觀眾失去興趣之前。也就是說正好在觀眾注意力下降時被另一個新的畫面所代替,觀眾的注意力就不斷被抓住,從而連續(xù)鏡頭形成完整作品,恰到好處地創(chuàng)造節(jié)奏感。
設計畫面節(jié)奏時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順應式,即觀影節(jié)奏與事件的內容性質、情緒性質相契合;另一種是變異式,即觀影節(jié)奏與事件的內容性質、情緒性質相對立。攝影機的運動能夠給予靜態(tài)事物以運動的效果,產生出節(jié)奏的變化。推鏡頭使觀眾離被攝主體的距離越來越近,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節(jié)奏加快。相反拉鏡頭則使觀眾遠離被攝主體,節(jié)奏由強變弱。近景系列景別對人的心理壓力比遠景系列景別大,并且鏡頭時間越長這種作用越明顯。所以常用特寫、大特寫表現作品的高潮或劇情突變部分。逐步式景別變化方式使節(jié)奏平穩(wěn)、流暢,跳躍式景別變化方式則使節(jié)奏輕快、激烈。同時,在創(chuàng)作中注意利用光線和色彩的情感作用安排好鏡頭的銜接,形成色彩與光影的節(jié)奏感。
三、鏡頭運動的美學內涵
運動已然成為現代影視作品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特征,恰當的運動節(jié)奏,對電影作品在內容情節(jié)上的表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鏡頭內更加準確地表現影視畫面運動的美學內涵,從而更加自覺地運用這種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生活中充滿了種種律動,影視鏡頭的運動是一種屬于藝術創(chuàng)造的運動。鏡頭畫面的運動,從表面上看是攝影機鏡頭在運動,實質上是觀眾的注意力在不斷運動,使看電影成為一種需要思考的視覺開放式閱讀。
參考文獻:
[1]崔文龍.鏡頭運時空變動的指向與內含[J].大眾文藝,2014(9).
[2]姚琦.電影聲畫節(jié)奏的特征分析[J].新銳視點/電影文學,2009.
[3]王亨里.電影畫面的運動性與繪畫性[J].電影藝術,1989(9).
[4]吳徐君,王京晶.淺談數字影像作品的節(jié)奏設計[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6(8).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魏婧婧,女,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戲劇影視學研究;
第二作者:鄧 靜,女,四川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影視藝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