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英
開展人文教育,首先要注重對教材中人文知識的挖掘與傳輸,對于學生而言,語文是讓他們獲得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學科。因此,語文要注意通過課文內容引領學生向真、向善、向美,讓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內化為氣質、修養(yǎng),最終具備人文素養(yǎng),成為合格人才。
現階段,人文教育屬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育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彰顯語文學科的特有性質。從某種程度上講,立足、關注、尊重以及贊揚人的重要價值是人文教育最基礎,也是最永恒的主題。
高中時期的學生已經處在青春期末期了,往往在生理上已經接近成人,然而心理上卻沒有完全成熟。該時期的學生在自我意識上相對較強,但是其自制能力卻仍然相對較弱。因此,經常做出一些比較逆反的事情?;诖?,教師對高中時期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yǎng),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讓其認識到尊重、謙讓以及關愛的重要性,就非常關鍵了。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期間,對學生實施人文素質培養(yǎng),始終承擔著重要使命。
當然,除了在課本閱讀中聯系學生生活去處理教材,我們還要善于在平時多留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學生的周記、隨筆是語文教師了解學生、打開學生心扉的一扇窗,可以結合學生記錄下來的學校班級生活、青春期的朦朧情感、喜歡的音樂、感興趣的影視動漫等等,讓他們討論、評判、體驗、內化。通過這些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yǎng)。
一、教育學生做到向“真”
“真”屬于人文素養(yǎng)的組成部分之一,在“真”的指導下,要求人們要做到真誠。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對人必須要真誠,不可以做欺人之事;第二,做事必須認真、仔細,并從態(tài)度上表達真誠的一面。從本質上講,人文素質就是對人的充分反思,要求達到關懷人生的目標,積極弘揚道德價值以及審美價值,大力培養(yǎng)人們的健全人格以及道德風尚。
其實,在高中語文相關文章中存在著大量贊美真誠的故事,這能夠使學生在實際閱讀、學習以及理解過程中去認真感悟,然后逐漸被引導著向真以及求真。例如海子詩歌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詩人就以真誠的態(tài)度與情感對大自然進行了歌頌,并在對大自然歌頌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出了自己的內心情感。當學生進行閱讀時,就可以被這種情感與真誠精神所感染。
二、教育學生做到向“善”
善者,能感人,能聚人,之所以有“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名句,其目的就是在于引導學生向善求善,培養(yǎng)學生的博大胸懷,當別人無意間有所冒犯,不必與之斤斤計較,而要以博大的胸懷納之容之,要與人友善。在交往過程中,以和善示人,不要動不動沖犯別人,與人形成相互對立的關系。
此外,向善還必須要使學生有一顆憐憫之心。積極引導學生對弱者同情,并對受難之人懷有悲憫。
三、教育學生做到向“美”
其一,在高中語文教學期間,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價值觀。具體來說:①教材要對大自然有一個科學的審美觀。高中語文中有不少文章是涉及自然美的,比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看”字可以引領整個景象:“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睂吧拿枋?,可以體現出大自然的遼闊,進而引領學生在真實感受到自然美后,真正體會文中所表達出的意境美。②教材要對社會有一個準確的審美觀,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引領學生在自然審美前提下,充分把握社會生活生產中所蘊含的美。
其二,高中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美。①創(chuàng)造語言層面的美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不論在怎樣的場合中,在語言運用方面都要做到優(yōu)雅,具有美感。②創(chuàng)造行為層面的美。語文教師應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去幫助人,遵守公德,避免給他人帶來不良影響。
其三,在語文教材學習中,讓學生感受到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行為美。例如,在對莫泊桑的小說《項鏈》進行講解的時候,教師需引導學生真正體會小說當中人物的美丑,然后讓其對問題進行不斷的思考與延伸。并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激烈討論,讓學生展開想象,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閱讀教學是學生主體學習的最直接體現,是學生與作者思維靈活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為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了平臺。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以借助閱讀教學形式在感受、領悟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學理解力,同時也升華了學生品格,陶冶了學生情操??偠灾?,“教育的終極目標在于培養(yǎng)人的世界觀,培養(yǎng)精神上充分發(fā)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币虼耍處熜枰趯嶋H教學期間,借助先進設施設備,對各種信息進行大量采集,從人文層面提升學生的品味,尤其要重視審美引導,堅持人的和諧發(fā)展,從而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逐漸發(fā)展成有個性、有靈性的人。
(作者單位:貴州省石阡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