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艷群
現代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整體育人的系統工程。學校教育是連接家庭、社會的橋梁,只有通過家校攜手合作育人,才能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提高育人的效果。為了讓每個孩子體驗成功,廣州市番禺區(qū)培智學校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把家長學校作為奠基學生幸福人生的重要戰(zhàn)略陣地,著眼于整合家長資源,發(fā)揮家長能動性,創(chuàng)建教育共同體,讓家長不僅關心孩子的教育,也關心學校的發(fā)展,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合力。
一、家校共育,有效落實每一個孩子的IEP(個別化)教學計劃
學校自開辦以來始終堅持“零拒絕”的招生原則。隨著社會的變化,學校近年來招收的學生類別主要由聽障、中重度智障、情障、腦癱、自閉癥、多動癥乃至多重殘障等構成。近幾年來,我校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緊跟教育改革步伐,大膽實踐了IEP教學改革。每學期都為每個學生制訂一次IEP教學計劃。IEP教學計劃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情況,分別從課程入手,結合課程的幾大領域,逐一進行評量,然后根據評量結果,由包括家長在內的評估團隊為孩子制訂個別教育計劃,再分別由教師團隊、家長等人員共同將IEP目標逐一落實,為每個孩子的穩(wěn)步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IEP教學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家長是計劃評量、擬定、落實、調整、研判等環(huán)節(jié)的重要參與人員之一。初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評估、家庭教養(yǎng)的方式方法等評估和調查階段,我們先是對家長進行一次培訓,目的是讓家長能夠客觀、真實的反映孩子及孩子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孩子適應當前環(huán)境等情況。其實,這一舉動也是在幫助家長建立一些特教理念。如當孩子不能適應環(huán)境時,我們要怎樣適當改變外部環(huán)境,從而讓孩子適應生活等。其次,我們會進行各個領域的評估,評估過程中都少不了家長的參與,如對于語言評估,我們會讓家長描述孩子的語言發(fā)展過程以及當前情況,并及時做好記錄,等等。接下來的落實、調整、研判等環(huán)節(jié),更是需要家長配合完成。學期末,學校都要用差不多一周的時間為每個孩子召開一次一對一的綜合研判會議,研判會議由所有任課教師、家長一起召開。這樣的會議,家長從不缺席。教師和家長一起針對這個學期學生的IEP目標落實情況,進行分析和研討,鼓勵學生繼續(xù)發(fā)揚優(yōu)勢,及時改進不足。多年的IEP教學改革實踐以來,我校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模式,在教學活動中,調動家長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孩子的進步中,凸顯家長參與的重要性、實效性。
二、關注家長,對個別家長及家長團隊進行心理輔導
特殊孩子家庭承受著經濟與精神上的雙重壓力。如何讓家長從孩子帶來的陰霾中走出來?近年來,我校開設了“家長心語”專欄,由學校專職心理健康老師通過面談、網絡等形式,為學生家長做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繼續(xù)做系列的心理咨詢,幫助其理清思路,提高其克服困難的信心,并聯系相關機構為其提供幫助,用電話形式進行跟進。這樣的做法,有效幫助家長解開心結,積極面對現實,尋找正確解決辦法,積極建立一種健康、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另外,我校還堅持做好家長團隊的心理輔導,每學期開設一次大型的家長團隊心理輔導課。這樣的活動讓家長感受到,雖然他們家庭特殊,但他們絕不是孤軍奮戰(zhàn),他們會得到來至社會、學校、家庭的支持與幫助,在困難面前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三、協同社區(qū),幫助特殊孩子盡早融入社會
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形成合力,才是教育發(fā)展的良好模式。大多數學校對于家庭教育都是非常重視的,但往往由于學生學業(yè)多,忽略了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學習與參與。在這一方面,我校能夠根據學生社區(qū)參與能力嚴重缺乏這一特點,專門成立了課題組,對智障學生社區(qū)參與能力進行探索與實踐。我們把學生社區(qū)參與活動列入日常教學中,根據課程要求,把學生帶到各類社區(qū)真實的環(huán)境中,體驗參與,親身感受,從而學到知識,也讓社會接納我們的學生、了解我們的學生,能用適合他們的方式進行溝通、交往等。如到商場購物、餐館就餐、游樂場游玩、坐公交車、銀行存儲、醫(yī)院就醫(yī),等等。這些活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協助。每一次的社區(qū)參與活動,我們都邀請家長一同參與?;顒忧懊课焕蠋熀图议L都要帶著對孩子的訓練目標出發(fā),這不但是孩子學習的過程,也是家長學習如何幫助孩子實現社區(qū)參與的過程。每次活動家長們都非常積極,他們認真地看老師是如何幫助孩子實現自己點餐、自己購票、自己找座位,等等。我們也看到了家長們耐心地、一步一步地教導自己的孩子。多年來,家校共育,實現了孩子參與社區(qū)活動的美好夢想,也為孩子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搭建平臺,開展遠程家庭教育服務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家長對優(yōu)質家庭教育的需求,學校除了通過家長學校為全體家長定期授課外,還為家長提供更便捷、更全面、更高質量的家庭教育指導和互動服務。2015學年度我校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在廣州市各特殊教育家長學校中率先建立了“家校互動”網站,搭建了家校親子互動的平臺。網站成為每個班級、每位孩子和家長展示的天地;網站促進教育教學管理的提升;網站為家長提供教育知識與方法。為進一步提高家長學校的質量,解答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我校利用班級Q群、微信群等進行遠程家教服務,利用多元途徑促進家長學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少家長反映,番禺培智學校幼兒部、義務教育部、職高部的聯系平臺(網站、空間等)是一所無形的家長學校,在這個家長學校里,家長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家長與家長彼此進行著互動與交流。良好的遠程平臺使家長更加積極配合并參與學校教育管理和班級教育教學工作。
五、探索路徑,以課題引領新思路
學校現有 2016年6月結題的“廣州市德育重點課題”《性教育課題》和“廣東省2016年省級學校德育專項課題”《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行為問題的現狀與干預研究》兩個課題。通過課題引領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把家長學校的工作有序統領起來,有目的、有計劃、有成效、有特色地實施家校合作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