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清揚
在“拼爹”之風猶未散去之時,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時代,那就是“拼臉時代”,并由此衍生出了“顏值”“顏藝”等一系列新詞匯。就拿2014年來說,許多明星吸毒落網(wǎng),因顏值不同,便出現(xiàn)了“徹底原諒柯震東,部分原諒房祖名與張默,絕不原諒寧財神與李代沫”的說法,對此,網(wǎng)友也只能幽幽地調(diào)侃一句“真是對這個看臉的時代絕望了”。殊不知,中國古代也出現(xiàn)過“看臉的時代”。
中國古代最看臉的時代舍唐朝其誰!眾所周知,狀元、榜眼、探花分別是科舉一甲第一、二、三名的代名詞,但這一說法直到南宋晚期才形成。唐代,“狀元”確實是第一名的代稱,但并無“榜眼”這一稱呼,“探花”更不是指第三名,它指的是在新科進士中選取最年輕貌美的兩人作為探花使,在曲江舉行的盛大宴游活動中,遍游名園,沿途采花,在瓊林宴賦詩。唐時李淖在《秦中歲時記》描述的“進士”杏園初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他人先折花,則二使者被罰,就是這種景象?!疤交ā痹谔瞥皇且环N戲稱,與名次無關(guān),就如同有人贊美你貌若天仙或豐神俊朗時你感到很高興一樣,被推舉為探花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唐昭宗時的翁承贊在成為探花之后所作的“洪崖差遣探花來,檢點芳叢飲數(shù)杯。深紫濃香三百朵,明朝為我一時開”,流露出的正是這種喜悅之情。
不只是探花,唐朝設(shè)六部,六部之一的吏部主管官員考核與調(diào)動,選拔官員主要有四點要求,第一條就是要“體貌豐偉”,如今大名鼎鼎的鐘馗先生就是吃虧在了這一點上。鐘馗才華橫溢,為人剛正不阿,就是長得有點對不起觀眾。有文獻記載,說他“豹頭環(huán)眼,鐵面虬髯”,總而言之就是長得很丑,臉黑得跟包公似的,還長著一把絡(luò)腮胡子??蓜e小看了這一把胡子,古代與現(xiàn)代的審美還是有區(qū)別的,其中之一就是胡子,古時男子要留胡子,并且最好胡子能像關(guān)二爺那樣是一把長髯,關(guān)羽可是公認的“美髯公”,但你要是留成李逵一樣的絡(luò)腮胡子,那你的形象就會立刻被拉低不少。所以鐘馗在殿試時因相貌丑陋而不中進士,又抗辯無果,一怒之下想撞死在柱子上,后傳說他幫唐玄宗抓了一只偷東西的小鬼,被玄宗大力傳揚才聞名于世。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看臉的皇帝就是劉備和乾隆皇帝。對三國有所了解的同學都知道,劉備初見龐統(tǒng)時看到龐統(tǒng)的大齙牙和一副不修邊幅的邋遢樣子,于是“心厭之”,打發(fā)他去做一個縣令小官,眼不見心不煩,后在別人的勸告下發(fā)現(xiàn)他確實是一個奇才,才委以重任。乾隆皇帝招學官時開了兩個條件,一是有真才實學,二是長得帥,最“負有盛名”的貪官和珅就從此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當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過分追求。唐朝雖然因看臉釀出了一場悲劇,但進士可是名副其實的國家棟梁之材,“探花”可是在進士中選取的。劉備雖然看臉,但一個人若真是滿腹經(jīng)綸的話,他相貌如何就無所謂了。乾隆雖然看臉,但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才干,不然和珅又何以叱咤官場?與其寄希望于自己生得一副好皮囊,不如擁有真正的、屬于自己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