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
甘肅省武威市中心血站,甘肅武威 733000
痔瘡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大便疼痛、出血,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此病發(fā)病率比較高,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變化,痔瘡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臨床上對痔瘡的治療一般采用手術切除,效果較好,但是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和恢復情況必須要注意,否則容易導致術后感染[2]。而中藥熏洗的應用能夠彌補西藥遺憾,促進患者創(chuàng)口愈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促進術后康復治療。該次研究特選取76例患者研究中藥熏洗在痔瘡術后康復中的應用。
隨機選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收治的76例痔瘡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痔瘡相關臨床標準。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21~65 歲,平均年齡(41.05±2.16)歲;病程 4 個月~8年,平均病程(2.56±0.25)年;內痔 16例,外痔 12例,混合痔1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20~66歲,平均年齡(43.14±2.74)歲;病程 5個月~9年,平均病程(3.06±1.40)年;內痔 15例,外痔 14例,混合痔 9例;所有患者均沒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和精神疾病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首先給予對照組碘伏溫水熏洗患處,坐浴2次/d,早晚各1次,連續(xù)治療5 d。觀察組給予中藥熏洗治療,治療前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然后給予正式治療。治療室保持空氣流通,首先清潔患者肛周皮膚,并指導患者進行中藥熏洗,中藥處方:乳香、紅花、沒藥各20 g,黃連、蒲公英、黃柏各30 g,苦參60 g;諸藥聯(lián)合水煎服,取1 500 mL煎液,然后以熱蒸汽熏蒸患處,水溫適宜后行坐浴,坐浴時間15~20 min。術后2 d后,熏洗1次/d,早晚各1次。熏洗完畢后用紗布覆蓋患處,治療療程5 d。
顯效:治療后,患者穿口無出血和滲液,疼痛明顯減輕,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顯著縮短;有效:治療后,患者創(chuàng)口有少量滲血和滲液,輕度水腫;無效:治療后,創(chuàng)口少量,創(chuàng)面明顯水腫,疼痛仍然減輕。
另外,要注意觀察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患者術后疼痛評分依據(jù)VAS法進行評估。
研究中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采用SPSS 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20例顯效、16例有效、2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4.7%;對照組:17例顯效、12例有效、9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76.3%;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術后1 d 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 3、5 d 后,觀察組VA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 V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 V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5 d觀察組(n=38)對照組(n=38)P值6.82±1.28 6.67±1.80>0.05 1.65±0.75 3.10±0.71<0.05 0.56±0.14 1.63±0.47<0.05
痔瘡主要是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fā)生擴張和屈曲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此病比較常見于久坐者或經(jīng)常站立者[3]?;颊吲疟銜r持續(xù)用力,導致靜脈內壓力反復升高,進而造成經(jīng)脈腫大,影響大便順利排出。臨床上對此病的治療一般采用手術治療,但是手術屬于創(chuàng)傷性操作,對患者肛周血液有較大的影響,進而影響術后恢復。西醫(yī)對痔瘡術后康復的治療一般采用碘伏溫水泡洗,從而促進傷口愈合,緩解傷口疼痛。這種方法雖然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效果有限[4]。
中藥熏洗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痔瘡術后康復,中醫(yī)認為痔瘡主要病機為濕熱下注、脈絡淤滯,術后脈絡運行受阻、濕熱瘀滯、不通則痛。所以術后應該以活血散瘀、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為主。中藥熏洗治療痔瘡術后康復的過程中,能夠使藥物直達病灶,充分發(fā)揮藥液中的有效成分,透過皮膚發(fā)揮藥理作用;同時溫熱的藥液熏洗患處,可以使局部氣血經(jīng)絡達到溫通,促進血運,增強局部組織抗病能力,有效促進傷口愈合[5]。中藥熏洗藥方中苦參為主藥,具有清熱燥濕、殺蟲的作用;黃連、蒲公英、黃柏為輔藥,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的作用;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強調主藥的清熱燥濕功能;乳香、沒藥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作用,同時還有行氣止痛作用;紅花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此次藥方中諸藥連用具有很好的清熱燥濕、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7%,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6.3%,提示中藥熏洗應用于痔瘡術后康復中能夠有效提高術后康復效果;術后3、5 d后,觀察組VA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中藥熏洗應用于痔瘡術后康復中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傷口恢復,減輕患者疼痛。
綜上所述,中藥熏洗應用于痔瘡術后康復中效果較好,不僅能夠緩解患者術后疼痛、促進傷口愈合,有效縮短治療周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陳玉珍.痔瘡術后中藥熏洗及微波治療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1):336.
[2]丁德祥.中藥外洗在痔瘡術后康復方面的應用價值[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9(7):87-88.
[3]吳立群,邱晶晶,趙宇,等.中藥熏洗對痔瘡術后康復作用的系統(tǒng)評價[J].光明中醫(yī),2017,32(18):2737-2742.
[4]張瓊.中藥熏洗聯(lián)合針灸對痔瘡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8(11):1145-1147.
[5]陳戀春.中藥熏洗治療痔瘡術后并發(fā)濕疹30例護理體會[J].中醫(yī)藥導報,2011,17(9):98-99.
[6]于靖亮.中藥熏洗對環(huán)狀混合痔術后水腫、疼痛的治療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吉林中醫(yī)藥,2014,30(4):36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