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亮(大慶鉆探工程公司鉆井一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411)
光鉆鋌鉆具組合降斜在深層井中的應用
孫洪亮(大慶鉆探工程公司鉆井一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411)
為了解決深部地層井斜超標嚴重,攻克由于地層巖性不均質、地層傾角大、斷層發(fā)育以及新工藝提速等原因導致的井斜超標問題,以往現(xiàn)場降斜采用輕壓吊打,犧牲鉆壓和鉆速的方法實現(xiàn)控制井斜,但是該方法導致鉆井周期長,成本高,且控斜手段單一,嚴重阻礙了勘探開發(fā)步伐,要想實現(xiàn)防斜打快,必須改變工藝方法和應用手段。近幾年針對深井井斜,應用光鉆鋌鉆具組合進行鉆井試驗,應用14口井,平均降斜率為2.96°/100m,鉆速提高29%、鉆井周期縮短3天,降斜效果顯著。實踐證明,光鉆鋌鉆具組合能夠對井身質量進行控制,使鉆井效率進一步提高,解決了防斜打快的矛盾,對縮短鉆井周期,降低鉆井成本,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深層;井斜;光鉆鋌;效果
根據(jù)深井地層傾角測井資料統(tǒng)計,地層傾角在10度以內,地層傾角最高60度。采用常規(guī)鉆具組合鉆井,由于地層的傾向對鉆頭側向力的影響,經常出現(xiàn)井斜超標;2011年以來14口深井井斜超標,平均每年3.5口井身質量不合格,既造成鉆井周期的延長,又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因此要想實現(xiàn)防斜打快,需要通過改變工藝方法和應用手段解決問題。通過光鉆鋌組合大鉆壓降斜應用攻關研究及現(xiàn)場試驗,實踐證明,光鉆鋌大鉆壓鉆具結構在螺旋屈曲后產生渦動,具有防斜糾斜的優(yōu)點,應用后深井鉆速提高29%、周期縮短3天,延長鉆頭壽命30%以上,是控制井身質量的有效途徑。
1.1 地層因素
(1)深井所鉆地層跨越的地質年代大,巖性復雜,Q二段以上砂泥巖互層較多,巖性不均質,鉆時忽快忽慢,嫩二段-泉二段易井斜。
(2)D組以下地層夾層多,傾角大、巖石硬度高、地層各項異性指數(shù)和地層造斜系數(shù)高,是深井產生井斜的主要原因。
1.2 工具、鉆具組合及參數(shù)因素
(1)上部泉頭組地層采用塔式或鐘擺鉆具組合,能糾斜和防斜,由于受鐘擺力及臨界鉆壓限制,只能小鉆壓吊打,犧牲鉆速;下部登婁庫組以下地層采用滿眼鉆具組合,能防斜但不能糾斜,受環(huán)空間隙及鉆具剛度影響較大,螺扶磨損后易井斜。
(2)氣體鉆井、液動旋沖鉆井、渦輪鉆井等提速手段的應用,由于破巖方式、工具結構、鉆具組合及參數(shù)配套等因素,新工藝技術造成的井斜較多。
深井上部軟地層鉆速快,可采用鐘擺或塔式鉆具組合降斜。D組以下地層井斜超標,需采用單彎螺桿糾斜,平均糾斜周期3天,由于深層巖性存在“三高一強”的地質特點,對鉆頭、螺桿、儀器等井下工具磨損大,并且滑動鉆進鉆速較低。井底溫度高,有些儀器抗高溫性能不好,下井無信號。綜合以上原因,致使糾斜鉆速慢,周期長,成本高,同時井眼曲率變化大,使下步施工存在隱患。
針對深層地質特點、鉆井工藝、井眼軌跡控制及鉆井參數(shù)配合,要想大幅度提高機械破巖效率,就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靜力學防斜理論的束縛,開展動力學防斜理論研究,動力學防斜是假設鉆柱處于渦動狀態(tài),底部鉆具組合存在周期性的動態(tài)軸向力,并且此動態(tài)軸向力具有較強的降斜效果。因此我們開展光鉆鋌鉆具組合降斜攻關研究,實踐證明光鉆鋌大鉆壓鉆具結構屬于動力學防斜范疇,施加足夠大的鉆壓,反而防斜效果更好,施工中解放了鉆壓,實現(xiàn)了防斜打快。
通過分析塔式、滿眼、鐘擺鉆具組合的防斜、糾斜能力和適用性,建立了光鉆鋌大鉆壓底部鉆具組合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模型,揭示光鉆鋌大鉆壓防斜打快機理,確定合理鉆壓的控制準則,即當鉆壓小于臨界鉆壓時,隨著井斜角的增大,鉆頭降斜力逐漸增大;當鉆壓大于臨界鉆壓時,光鉆鋌鉆具組合產生渦動,渦動產生的離心力對降斜起到了主導作用。
4.1 鉆具組合:
Ф215.9mmBIT×0.25m+Ф165mmDC×9.34m+Ф159mmJHF× 0.45 m+Ф159mmSJ×4.13m+Ф165mmDC×203.22m+Ф127mmDP
4.2 鉆進參數(shù):
鉆壓180-220kN,轉速55-65轉/分
4.3 應用效果
2011年以來14口深井井斜超標,其中5口井是氣體鉆井破巖機理不同,鉆速快導致井斜超標;2口井是使用液動旋沖工具提速,工具結構本身造成井斜增大;其余為地層傾角大導致井斜超標,通過采用光鉆鋌大鉆壓降斜,起到了較好的防斜、降斜效果,平均降斜率2.96°/100m,尤其徐深41井5130.94-5453.00井段,進尺494.81m,井斜角由13.7降到2度,降斜效果顯著。鉆井實踐表明,使用光鉆鋌鉆具組合并加大鉆壓鉆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防斜打快方法。
通過在深井大傾角地層試驗光鉆鋌大鉆壓防斜打直技術,共鉆14口井,總進尺3299m,平均鉆速1.8m/h,降斜成功率100%。這種高效降斜技術能極大地解放鉆壓,且操作簡單,不僅在提速提效方面效果顯著,而且降斜平穩(wěn),曲率小,井眼光滑,保證了下部施工安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且簡單易行的防斜打快技術,為深井提質提效找到了新途徑,為加快勘探開發(fā)進程提供了技術支撐。
[1]高德利。《復雜地質條件下深井超深井鉆井技術》。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