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薊
近日,閑來無事,從自家書櫥中取出一本《文人故事集》,在翻閱《才勝夫婿的李清照》時,忽然才發(fā)現(xiàn),千古流芳的第一才女李清照,原來也喜歡“賭博”呢……
國人愛賭,非但有悠久的生動實踐,而且有充足的理論依據(jù)——“大賭傷身,小賭怡情。”言外之意是,大賭可能輸光家財,甚或?qū)е录移迫送觯恍≠€既可調(diào)節(jié)身心,又有利于緩解壓力。說法對錯,暫放一旁,國人對賭博的態(tài)度、愛賭博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現(xiàn)如今,走上街頭,稍加留心,便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大小小的麻將館、麻將室,比比皆是,隨處可見。不論環(huán)境如何、設(shè)施優(yōu)劣,不管陰晴雨雪、春夏秋冬,家家“生意”興隆,天天“麻客”云集,好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而隨著麻將機的發(fā)明,微信的應(yīng)用,更為家庭開賭創(chuàng)造了便捷條件——只要發(fā)個通知,朋友圈立馬有人做出回應(yīng),爭先恐后踴躍報名。
不過,如果說只有今人才愛賭,那就錯了。
賭博現(xiàn)象,古已有之。追本溯源,究竟是猴年馬月應(yīng)運而生的,至今沒有“權(quán)威”答案。有人說,賭博源自楚漢相爭之際,韓信創(chuàng)設(shè)賭局,供軍士打發(fā)時間,消減思鄉(xiāng)、思親之苦。而作為賭具的骰子,不僅使用率很高,而且頗有點來頭——相傳,骰子是三國時魏國曹植所發(fā)明。在古代賭場中,單是使用骰子進行賭博的方式,就多達幾十種。至于更高級些許的賭博方式,則不只局限于賭場之中了。一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王公貴族,喜歡在宴會過程中,穿插一些賭博項目。其目的,不再是為了贏取錢財,而是另有更大的賭注。其賭博的方式,主要是“六博”。即,投壺、彈棋、射箭、象棋、斗草、斗雞等。形式不一,花樣繁多。而在民間,最為普及、最受歡迎的,無疑是麻將。
不過,也有不用麻將,不賭錢財?shù)?。李清照便然。李清照?084—約1156),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她出生于書香門第,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打下堅實的文學基礎(chǔ)。1101年,17歲的李清照,與尚在太學讀書、21歲的趙明誠結(jié)婚。趙明誠致力于金石之學,幼而好之,終生不渝。與李清照結(jié)婚后,趙明誠對金石學志趣更是有增無減,日趨癡迷?;楹?,李清照與丈夫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共同從事學術(shù)研究。
李清照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李清照與趙明誠,恩恩愛愛,情投意合。每每吃罷晚飯,夫妻倆就開始賭博——玩一種叫“翻書賭茶”的游戲。夫妻雙雙端坐“歸來堂”中,一邊烹茶,一邊指著堆積的古書,輪流“出題”:某事或某話,在某書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以說對與否,決定輸贏和飲茶順序,誰勝誰先舉杯暢飲。這種與眾不同之“賭”,折射出他們“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的精氣神。
“翻書賭茶”,是趙明誠獲勝機會多,還是李清照贏的概率高,無關(guān)緊要,無須細究。可以斷言,藉此“賭博”檢驗讀書的多少、記憶的強弱,是名副其實文明之賭、高雅之賭。而此類“雅賭”,所以能夠成為這對夫妻的一種游戲,至少有兩個前提。其一,志趣相投,或者說興致相近。就像“球友”“魚友”“棋友”“驢友”一樣,有共同的興趣、共同的愛好,大家才能走到一起、玩得開心;其二,才智相當。李清照自幼才華橫溢,博聞強記,過目成誦;趙明誠也不含糊,不僅才力華膽,逼近前輩,而且有七步之才。
有人說,麻將作為我國的“國粹”,已經(jīng)普及到千家萬戶。這話并非夸張。只是,這等“國粹”,如此“普及”,是喜是憂,且行且看。我倒是想,假如能有辦法,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定期不定期開展一些類似“翻書賭茶”之類的“雅賭”,春風化雨,潛移默化,激發(fā)人們讀書的熱情與興趣,那該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