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華
【摘要】目的 觀察出血性腦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特點,并分析其在出血性腦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出血性腦梗死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行核磁共振成像,對診斷結果中出血性腦梗死類型進行統(tǒng)計,并對比不同類型患者間核磁共振成像的診斷準確率。結果 120例患者經過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腦外周出血、腦深部血腫和混合型者構成比分別為47.50%、41.67%、10.83%;腦外周出血型、腦深部血腫型、混合型診斷準確率分別為100.00%、96.00%和84.62%,每2種分型出血性腦梗死患者中診斷準確率數(shù)據(jù)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出血性腦梗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中能明確不同疾病類型,且診斷準確率均較高。
【關鍵詞】出血性腦梗死;核磁共振成像特點;臨床特征;頂葉;基底節(jié)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3..01
出血性腦梗死是腦血管內科疾病,屬于特殊的腦梗死類型,多在病理檢查中發(fā)現(xiàn)。出血性腦梗死患者預后差,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對患者的影響較為嚴重,因此臨床醫(yī)師對于此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均較為重視[1]。基于此本研究對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腦梗死患者中的特征和應用價值進行重點分析,總結診斷經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出血性腦梗死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自愿行核磁共振檢查,均經病理檢查診斷為出血性腦梗死,均積極配合臨床研究;排除標準:缺血性腦梗死者,存在嚴重心臟疾病者,合并嚴重精神障礙者,拒絕配合完成檢查者。其中男89例,女63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66.7±5.4)歲,合并基礎疾?。焊哐獕?、糖尿病和高脂血癥者分別有85例、64例、41例,另有4例合并有甲狀腺功能亢進。
1.2 方法
所有入選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成像檢查,所用儀器為GE1.5T核磁共振成像儀。具體操作方法為:首先對患者的病灶形態(tài)進行細致觀察,然后明確病變的部位和范圍,將信號特點作為判斷病變的重要指示,分別對患者病灶情況進行定位和定性診斷,參照《現(xiàn)代醫(yī)學影像學》和《現(xiàn)代腦血管病學》中文獻資料和記錄對疾病類型進行評估,并根據(jù)病理檢查結果觀察出血性腦梗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呈現(xiàn)檢查的準確率。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核磁共振成像對于出血性腦梗死患者分型結果
120例患者經過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腦外周出血、腦深部血腫和混合型者分別有57例、50例和13例,構成比分別為47.50%、41.67%、10.83%。
2.2 不同分型出血性腦梗死患者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準確率比較
腦外周出血型、腦深部血腫型、混合型診斷準確率分別為100.00%、96.00%和84.62%,每2種分型出血性腦梗死患者中診斷準確率數(shù)據(jù)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217,0.354,0.682,P>0.05)。見表1。
3 討 論
出血性腦梗死盡管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顱內血管病變類型,在腦梗死患者中構成比也比較低,但是該病對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大的威脅。因此探究積極、準確的診斷方法能夠為出血性腦梗死患者提供更多疾病信息。
從本研究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出血性腦梗死患者經核磁共振成像診斷后能夠明確患者屬于腦外周出血型、腦深部血腫型或者混合型,且對于不同分型的診斷準確率均比較高,誤診情況較少,在此類患者臨床診斷中顯示出良好的價值。結合既往研究,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磁共振成像技術能夠明確腦出血病灶形態(tài)、出血范圍和部位,為臨床醫(yī)生觀察和了解病情提供方便。此外,該診斷技術還具有適用性廣、準確率高、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傷等優(yōu)勢,在出血性腦梗死疾病分型診斷中應用價值較高。相關研究指出[3],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腦梗死疾病類型診斷中能夠根據(jù)信號特點明確病變范圍和不同區(qū)域的嚴重程度,對于出血型、血腫型和混合型診斷準確率均較高,無顯著臨床差異,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均證實了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在出血性腦梗死患者診斷和分型中的診斷價值,有助于及時開展最佳的治療方案,避免耽誤病情導致患者死亡,也可顯著減少醫(yī)療糾紛,因此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在應用核磁共振成像對出血性腦梗死患者類型進行鑒別診斷能夠明確病變的具體情況,有助于臨床醫(yī)師對疾病情況的準確把握,也有利于選擇最為合適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王嗣華.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腦梗死中的臨床診斷價值[J].中外醫(yī)療,2014,33(33):191-192.
[2] 王思堅.分析出血性腦梗死患者核磁共振成像的臨床診斷[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4):54,56.
[3] 賀宇平,姚曉輝,鄂鳳梅.30例出血性腦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11):19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