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東
【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晉平公問于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qū)υ唬骸敖夂??!逼焦唬骸敖夂亲又鹦??”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逼焦唬骸吧?。”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逼焦唬骸拔绶亲又有??”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鬃勇勚唬骸吧圃眨铧S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祁黃羊可謂公矣?!?/p>
(選自《呂氏春秋》)
祁黃羊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文章是怎樣表現(xiàn)這一人物形象特點的?
解析:第一問是問人物形象的特點,可以從與人物有關(guān)事件、人物的言行、他人的評價等方面入手概括。從祁黃羊舉薦仇人和自己的兒子兩件事以及孔子的評價,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唯才是舉、公而忘私的人。
第二問是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包括正面和側(cè)面兩大類,正面又包括語言、動作、肖像、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側(cè)面描寫包括他人的對比、襯托等。
答案:祁黃羊是個唯才是舉、公而忘私的人。文章通過人物對話,祁黃羊舉薦仇人解狐做南陽令、舉薦自己的兒子祁午做校尉兩件典型事件以及孔子的評價來正面表現(xiàn)。
【技法指津】
分析人物形象是閱讀賞析古代記敘散文的重要任務(wù)之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概括分析典型事件
在記敘類文本中,寫人總是與敘事密不可分,并且總是在典型事件的敘寫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國古代記敘性散文也是如此。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盟、負荊請罪等典型事件,成功地塑造了藺相如智慧、勇敢、先國家而后私仇的形象。理清事件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chǔ)。具體分析時既可以用不同事件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形象特點,也可以就同一形象特點用不同事件來表現(xiàn)。
二、分析個性化的細節(jié)描寫
這里的細節(jié)是指人物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如同樣見到秦始皇,項羽一句“彼可取而代也”,足見其爽直坦率;而劉邦一句“嗟乎!大丈夫當(dāng)如是也”,足見其委婉含蓄。《魏公子列傳》通過“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俾倪,故久立”等一系列動作把侯嬴的性格特征寫活了。
三、抓住議論性的語句
記敘、議論、描寫、說明是就表達方式人為區(qū)分的,事實上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會只使用一種表達方式。在古代記敘散文中也同樣夾雜著一些議論性的語言,它們數(shù)量或許不多,但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抓住這些關(guān)鍵性的議論語句,對于分析人物形象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屈原列傳》開篇就評價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再如《張衡傳》中評價張衡“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四、注意人物之間和人物前后的對比襯托
古代記敘散文中的人物往往不只一個,通過他人的對比襯托來塑造人物形象是最常用的手法。如《荊軻刺秦王》中在秦廷上秦武陽和荊軻的對比襯托就非常典型,“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鼻匚潢柕哪懶∏优澈颓G軻的沉著機智形成鮮明對比。
【閱讀訓(xùn)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郭解,軹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許負外孫也。解父以任俠,孝文時誅死。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以軀借交報仇,藏命作奸剽攻,休鑄錢掘冢,固不可勝數(shù)。適有天幸,窘急常得脫,若遇赦。及解年長,更折節(jié)為儉,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為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陰賊著于心,卒發(fā)于睚眥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輒為報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負解之勢,與人飲,使之嚼。非其任,強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殺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義,人殺吾子,賊不得。”棄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解曰:“公殺之固當(dāng),吾兒不直?!彼烊テ滟\,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諸公聞之,皆多解之義,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獨箕倨視之,解遣人問其名姓。客欲殺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見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陰屬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踐更時脫之?!泵恐鳞`更,數(shù)過,吏弗求。怪之,問其故,乃解使脫之?;嵴吣巳馓恢x罪。少年聞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陽人有相仇者,邑中賢豪居間者以十?dāng)?shù),終不聽。客乃見郭解。解夜見仇家,仇家曲聽解。解乃謂仇家曰:“吾聞洛陽諸公在此間,多不聽者。今子幸而聽解,解奈何乃從他縣奪人邑中賢大夫權(quán)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無用,待我去,令洛陽豪居其間,乃聽之。”
解執(zhí)恭敬,不敢乘車入其縣廷。之旁郡國為人請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厭其意然后乃敢嘗酒食。諸公以故嚴重之,爭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縣賢豪,夜半過門常十馀車,請得解客舍養(yǎng)之。
(選自《史記·郭解傳》)
1.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解使人微知賊處(暗中)
B.皆多解之義(贊揚)
C.居邑屋至不見敬(看見,見到)
D.仇家曲聽解(曲意求全)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解姊子負解之勢/之旁郡國,為人請求事
B.以軀借交報仇/具以實告解
C.問其故,乃解使脫之/箕踞者乃肉袒謝罪
D.為人請求事/諸公以故嚴重之,爭為用
3.將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遂去其賊,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譯文:
(2)今子幸而聽解,解奈何乃從他縣奪人邑中賢大夫權(quán)乎!
譯文:
4.用標點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之旁郡國為人請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厭其意然后乃敢嘗酒食。
5.本文是通過哪些典型事件來塑造郭解這個人物形象的?試加以概括。
答:
6.運用側(cè)面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舉例分析。
答:
7.概括文章主人公郭解的性格特點。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