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衛(wèi)東
“畫說安全”是無聲的教育
文/何衛(wèi)東
2 0 1 6年9月中旬,廣西玉林工務段將歷年本單位的各類事故案例和教訓制作成安全宣傳畫報,并通過微博、微信、手機報、安全小講堂等形式進行傳播,加深職工安全思想認識,做到重錘敲打,警鐘長鳴。
筆者認為,安全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有生命力,具有感染力。玉林工務段將事故案例和教訓由單純的文字變成“畫說安全”的做法,無疑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創(chuàng)新之舉,值得點贊,更值得推廣。
過去,一些企業(yè)將各類典型安全事故案例編印成冊或刊發(fā)到企業(yè)內部報紙上,發(fā)放到基層職工手中,讓職工自己閱讀,從而吸取事故教訓,這樣的做法比較單一,缺乏直觀感。而通過創(chuàng)新安全文化模式,豐富安全文化建設載體,制作成典型的安全事故案展板,將事故案例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現(xiàn)在職工面前,讓血的教訓觸及職工靈魂,警示職工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放松,珍惜生命,珍惜崗位,打牢安全思想烙印,營造出更加濃厚的學習宣傳氛圍,保障安全生產(chǎn)長治久安,從而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
通過圖文并茂的展板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不僅容易被人接受,還可以豐富安全知識內涵,使安全宣傳教育體現(xiàn)更多的人性化和柔性化。這比單獨的說教式、命令式、最后通牒式宣傳更有效果和感染力,也更能深入人心,可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拓寬他們的安全知識面,為確保安全生產(chǎn)和員工人身安全營造濃厚的氛圍。
“畫說安全”雖然生動活潑,但因在典型安全事故案例中,有的是職工傷殘,有的是職工工亡,本來就給職工及其親屬帶來了巨大的悲痛,現(xiàn)在難免會舊事重提,再次揭開職工的“傷疤”,會讓職工及其家屬重新陷入痛苦之中,必須考慮方式方法,或者隱去真實姓名或單位,如用某某某單位或某某人,這種人性化的宣傳教育也很容易讓人接受。
另外,“畫說安全”還要克服形式主義。安全生產(chǎn)的形式主義是那種將安全掛在嘴上、寫在紙上、表演在舞臺上,而不能落實不到每名職工的日常工作中。無論是表演也好,競答、競賽也罷,安全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真正能搞好安全生產(chǎn)。如果宣傳、教育只是做給上級領導看的,寫材料、作報道用的,這種既勞民傷財又沒有效果的形式不要也罷。
(作者單位:冀中能源河北興泰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
工程技術人員現(xiàn)場調誡短路電流采集模塊
全自動的礦井中央變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