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麗
網(wǎng)絡時代的評論,是不可針對他人,還是不該隨意?面對他人評價,是氣急敗壞的“關你何事”,還是冷眼相待的“關我何事”?同學們的發(fā)言帶給我兩個驚喜。
一是縱向比較,辯證思考。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魯迅筆下那個“集體沉默”的時代了,人們敢于發(fā)聲、樂于發(fā)聲??墒钱斘覀儼l(fā)聲時,是智慧的碰撞、知識的邂逅、良知的表達,還是嘩眾取寵地逞口舌之快?同學們依循歷史,縱向比較,正視現(xiàn)實,理性辯證,這樣的思考令人欣喜。
二是多點結(jié)合,探究本質(zhì)。網(wǎng)絡的發(fā)展為什么使評論變得猶如洪水猛獸,將人強行綁架?原本善意的評價為什么起反作用,有時還將真相淹沒?同學們指出:責任感缺失、浮華不嚴謹。這些都是隱藏在背后的根源,透過現(xiàn)象探究本源,這是理智而深刻的。
借著同學們的思考,我再從評價的主客體雙方來談談這個問題。
美國有一個女演員叫伊娃,因為緋聞,她的感情生活遭遇了大眾的憤慨,于是她回應:“在找到王子之前,你必須親吻無數(shù)青蛙!”暫不論孰是孰非,何況搞清事情的原委不能只聽一面之詞,我們首先應該看到——這是誰的生活?每個人有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有選擇地展示不同的生活片段,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人?為什么總要苛求他人與你喜怒同步?他人的生活,為何要去指手畫腳?
我們善良,我們忠誠,我們推己及人,我們心懷天下。我并不反對在這些良好品質(zhì)的驅(qū)動下,我們?nèi)ト收邜廴恕⑨橅緯r弊,但善良需要理性的途徑。我想到《論語》中的兩句話:“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笨梢院侠淼貏裾],但不可強加。自由的本義是自我駕馭,自由的反面是控制他人。我們是誰?我們是平等的個體。所有的綁架裹挾,都是對他人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