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飛 飛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56)
鋼纖維混凝土在橋面鋪裝中的施工技術研究
遲 飛 飛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56)
介紹了鋼纖維混凝土選材與配合比設計要求,從施工準備、預埋鋼筋、支立模板、投料、壓實、養(yǎng)護等環(huán)節(jié),闡述了鋼纖維混凝土在橋面鋪裝中的施工技術,指出鋼纖維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抗沖擊性、耐磨性等優(yōu)點,可延長橋面的使用年限。
鋼纖維混凝土,橋面鋪裝,配合比,施工工藝
隨著超載和重載的加劇以及環(huán)境條件的惡化,傳統(tǒng)的混凝土橋面鋪裝使用年限越來越短,其實際壽命有時還不到設計年限的一半,為此,必須在普通混凝土中添加鋼纖維并配置鋼筋以抵抗重交通,達到延長鋪裝結構使用壽命,減少維修次數的目的。
鋼纖維混凝土(簡稱SFRC)是指隨機在普通混凝土中摻入亂向分布的鋼纖維所形成的一種多相復合材料,鋼纖維不僅能夠有效的阻止和抑制混凝土內部微裂縫和宏觀裂縫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同時,與普通混凝土相比,鋼纖維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抗彎拉強度、抗壓強度以及良好的抗沖擊性、抗凍性、耐磨性和抗疲勞性等一系列優(yōu)良的性能。鋼纖維混凝土在我國的路面和橋面的研究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但是理論和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對應工程的施工質量也達不到標準。本文將著重對鋼纖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進行研究,為相關的工程提供技術指導。
1)鋼纖維。目前市場上鋼纖維的品種很多,也很龐雜,大體上按材質可分為碳素鋼纖維、低合金鋼纖維、不銹鋼纖維;按生產工藝劃分有:切斷鋼纖維、剪切鋼纖維、銑削型鋼纖維、熔抽鋼纖維;按形狀可分為平直形鋼纖維和異形鋼纖維等。但是,在眾多的鋼纖維中,適合橋面混凝土鋪裝的卻不多,橋面對鋼纖維的物理性能要求較高,纖維的單絲抗拉強度應大于600 MPa,并宜使用1 000 MPa鋼纖維;不宜使用無防銹蝕要求的碳素鋼纖維;同時橋面混凝土應使用有錨固端的,使結構有較好的承載力的、能限制裂縫延伸的并能呈現出良好塑性的或能增強錨固的異形鋼纖維。平直形鋼纖維和波形鋼纖維(攪拌時易成團)不得使用。橋面混凝土鋪裝使用的鋼纖維應滿足表1的要求。
表1 鋼纖維幾何參數和標稱根數偏差
2)水泥。鋼纖維混凝土應采用強度高、干縮性小、抗磨性好的水泥。本文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采用525。
3)集料。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應以鋼纖維的長度為標準,粗集料粒徑應以鋼纖維長度的1/2為宜,且最大粒徑不宜大于鋼纖維長的2/3,宜采用10 mm~20 mm石料。細集料選用細度模數2.4~2.8的優(yōu)質中砂,含泥量不大于0.5%。
4)水。鋼纖維混凝土嚴禁采用海水,宜采用普通的自來水和河水。
5)減水劑。鋼纖維混凝土中應摻優(yōu)質性能減水劑,宜采用可提高混凝土抗折強度和和易性的聚羧酸高效減水劑,減水劑的摻量應控制在水泥重量的0.5%左右。
鋼纖維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和和易性與水泥等級、鋼纖維體積率、砂率、水灰比、用水量等因素有關,因此以上述指標選定合理的配合比來滿足鋼纖維混凝土的彎拉強度和抗壓強度。通常,橋面鋪裝層鋼纖維混凝土抗壓強度等級最低不小于40 MPa;彎拉強度標準值與交通等級有關,極重為6 MPa,輕的為5 MPa。
2.1 鋼纖維體積率
綜合國內外相關的工程實踐來看,橋面鋪裝結構若混凝土中鋼纖維含量超過1%,則不僅會造成鋼纖維結團,還會導致混凝土中鋼纖維有較大的外露,影響交通安全,外觀也較差。因此對于一般的工程而言,鋼纖維的體積率不超過1%。本文鋼纖維的體積率取1%。
2.2 砂率
與普通混凝土相比,鋼纖維混凝土的含砂率應有所增大,本文含砂率取值為48%。
2.3 水灰比
較大的水灰比會造成鋼纖維因振搗而豎向排列或下沉,相關工程經驗表明,鋼纖維混凝土的水灰比必須小于0.5,一般為0.40~0.45。本文水灰比W/C=0.44。
2.4 用水量
用水量一般按經驗資料選用,選用時不僅要考慮坍落度,還應考慮維勃指數Vc(s)。鋼纖維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比普通混凝土小20 mm;用水量可按表2初選,再由實測坍落度校正后確定。
表2 鋼纖維混凝土拌和用水量
2.5 水泥用量
鋼纖維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要比普通混凝土大,根據水灰比和用水量確定水泥用量,一般而言,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應大于400 kg/m3。
綜上所述,最終確定鋼纖維混凝土的配合比如表3所示。
表3 鋼纖維混凝土配合比
準備工作→鋼筋鋪設→支立模板→投料及拌和鋼纖維混凝土→運輸鋼纖維混凝土→攤鋪鋼纖維混凝土→平板振動器振搗鋼纖維混凝土→振動梁振搗拖平→鋼滾筒滾壓整平→表面整修→切縫、刻槽→養(yǎng)生。
3.1 準備
在進行鋼纖維混凝土施工前,應做如下工作:
1)選擇有利施工而又能保證安全的施工場地;
2)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確保按照施工作業(yè)指導書上的內容和步驟進行施工;
3)時刻關注天氣變化情況,采取相應措施減少對施工的影響。
3.2 預埋鋼筋和鋪裝鋼筋網
預埋豎向錨筋的間距按75 cm×75 cm進行,預埋鋼筋的直徑宜為10 mm~12 mm,然后將橋面現澆層沖洗干凈。在鋼纖維鋼筋混凝土施工前,按要求正確安裝鋼筋網,鋼筋網使用直徑為10 mm的圓鋼焊接而成,網格間距為15 cm×15 cm。鋼筋網應與錨筋焊接牢固,并不少于每平方米5個撐點。
3.3 支立模板
模板選用鋼模,安裝穩(wěn)固牢靠,接縫嚴密,不得漏漿。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必須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澆筑混凝土前,模板內的積水和雜物應清理干凈。
3.4 投料和拌和
鋼纖維分布的均勻性是影響鋼纖維混凝土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無論在哪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確保鋼纖維不結團能均勻的分布,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出鋼纖維對混凝土的作用。因此攪拌方法、投料順序和時間的選擇尤其重要。
1)攪拌方法。
采用強制式攪拌機對鋼纖維混凝土進行攪拌,每次攪拌量宜控制在強制式公稱容量的1/3以下,宜采用兩次投料三次攪拌,先干拌后濕拌的攪拌方法。
2)投料順序。
經反復試驗認為鋼纖維混凝土的投料順序應為:碎石→砂→水泥(干拌1 min)→鋼纖維(干拌1 min)→加水和減水劑水溶液(濕拌1.5 min)。
切不可將鋼纖維成堆倒入攪拌機,鋼纖維應均勻分散在整個混凝土拌和物中,無粘團和集結現象。當發(fā)現有結團現象時,應采用有效的方法消除結團現象。
3.5 運輸
在進行鋼纖維混凝土橋面施工時,應采用專門的運輸和布料設備,運輸主要采用自卸式汽車,卸料高度控制在1.5 m以內,縮短運輸時間,防止鋼纖維結團。
3.6 攤鋪
用攪拌車將鋼纖維混合料翻倒在指定位置,大致攤鋪整平,在攤鋪過程中若有鋼纖維結團現象,須及時人工剔除,否則不僅不會對鋪裝結構有增強作用,還容易產生裂縫現象。因此在攤鋪的過程中必須保證鋼纖維分布的均勻性及結構連續(xù)性。
3.7 壓實
鋼纖維混凝土的壓實工藝的重點仍是保證鋼纖維在混凝土中分布的均勻性。由于重力的作用,在進行振動搗固時,鋼纖維都會向下部移動,嚴重影響了鋼纖維分布的均勻性。此外,由于邊壁效應,靠近模板邊壁的鋼纖維將趨于平行于邊壁的方向,這也是橋面鋪裝開裂的集中位置。因此,應選用平板振搗器進行振搗并輔以人工找平,不宜過振,最后再用鋼滾筒振進行滾壓。
3.8 抹面
為確保車輛及行人安全,必須防止鋼纖維露出混凝土表面,可用凸棱的金屬壓滾或其他方法將外露的鋼纖維壓入后再用三軸混凝土提漿整平機抹平,并保證混凝土表面下10 mm~30 mm 深度內鋼纖維處于均勻平行分布狀態(tài)??刹捎? m直尺檢驗鋪裝結構的平整度,在平整度超過3 mm的地方,應立即用混凝土填補抹平。
3.9 切縫
抹面后的鋼纖維鋼筋混凝土橋面施工縫的施工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由于橋面鋪裝是縱向分幅施工,因此可以不設縱向施工縫。橫向施工縫間距以15 m~20 m為宜,縫寬3 mm~5 mm,縫深2 cm~2.5 cm。切縫的位置應在每個墩頂頂部設一道橫向假縫,還需與防撞欄的假縫對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8 MPa而不超過15 MPa時為最佳切縫時間。過早會因鋸片的振動而引起鋼纖維混凝土松動,形成不可愈合的早期破壞;過晚則易引起鋼纖維混凝土因收縮而產生開裂。切縫完成后用聚氨酯焦油灌縫,灌注深度比縫面稍低。
3.10 刻槽
刻槽也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刻槽質量不僅會影響橋面的視覺效果,還會對抗滑性能有影響。刻槽的尺寸和間距應滿足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規(guī)定。當混凝土強度達到8 MPa~15 MPa后用刻槽機刻制橫向抗滑溝槽,一般情況,槽寬為3 mm~5 mm,槽深為5 mm~6 mm,槽間距為20 mm~30 mm。
3.11 養(yǎng)護
養(yǎng)護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干縮裂紋。當混凝土抹面2 h后,當其表面具有一定硬度后便可以開始養(yǎng)生。終凝后覆蓋草袋,每天均勻澆水,養(yǎng)護周期為10 d~15 d。養(yǎng)護期封鎖交通禁止一切車輛人員通行,待強度達到規(guī)定要求后方可開放交通。
本文對鋼纖維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及施工工藝流程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分析。由于鋼纖維混凝土本身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彎拉強度和抗沖擊性能,使其在橋面鋪裝層的優(yōu)越性能得以充分發(fā)揮。隨著鋼纖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施工機械水平的不斷提高、基礎理論的不斷完善,鋼纖維混凝土在路橋實踐工程中的應用將進一步拓寬。
[1] 付 智,李 紅.纖維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1(4):279-289.
[2] 劉志輝,李彥兵.鋼纖維鋼筋混凝土在橋面鋪裝中的應用[J].公路,2000(6):31-33.
[3] 孫吉書,徐洪濤,鄒 雋.鋼纖維混凝土橋面鋪裝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2010(2):18-20.
[4] 王鈞利.鋼纖維混凝土橋面抗裂性能及設計和施工技術[J].公路,2006(4):124-128.
On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steel fiber concrete in bridge deck pavement
Chi Feifei
(No.2RoadSurveyandDesignInstituteCo.,Ltd,CCCC,Wuhan430056,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the steel fiber concrete material selection and proportion ratio design, illustrat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the steel fiber concrete in the bridge deck pavement from th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pre-burial reinforcement, supporting model, feed intake, compac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points out the steel fiber concrete has better tensile strength, impact resistance, and abrasive resistance, so as to prolong the life span for the deck.
steel fiber concrete, deck pavement, proportional ratio, construction craft
1009-6825(2017)02-0173-03
2016-11-03
遲飛飛(1984- ),男,工程師
U443.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