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守仁
井下冒出個“評書郎”
文 孫守仁
在漆黑的井下,很難看到人歡馬嘶的場面;在采場或掘進工作面,聽到的是風錘的吼叫,間或放炮的轟隆聲。我每逢去第二掘進隊采訪,趕上躲炮時間,準能聽到評書表演家單田芳的聲音。是誰這么不守規(guī)矩,把收音機帶到井下?當我來到躲炮地點,那個瘦高挑兒個漢子,沖我做了個鬼臉,手拎釬子到工作面找掉去了。在我看來,會說評書的,誰還下井當?shù)V工,莫非他是特例?
我是礦報記者,很想抓拍一張說評書的鏡頭。這天,我來到這里,沒等采訪,只聽有人喊:放炮了,放炮了。呵呵,天賜良機,在躲炮的當兒,總算找到那條漢子了,他坐在石頭上,說起評書來,模仿單田芳簡直惟妙惟肖,逗得漢子們哈哈大笑。我舉起相機,連拍了五張。他看我一眼,有點不好意思。我問他,你在專業(yè)團體說過評書吧?他沖我笑了,說起自己的身世。他叫劉暢,原在縣曲藝團說評書,后來團解散了,為養(yǎng)家糊口,他來到井下做了掘進工?;蛟S酷愛評書的緣故,不管在會議室、掘進工作面、井底車場子等車,他準會說上兩口,一來二去,約定俗成,每天下井都是如此,否則像有什么事沒完成似的。
升井后,我覺得評書郎的事跡好像缺少點什么,若是結合井下實際,在安全文化方面做做文章,或許更加完美,更加有說服力。轉念一想,這樣要求是否有點過了。稿子一直放在手里,沒交編輯部。過了些日子,我又去那個掘進隊采訪,因壓風機停風,劉暢站在漢子們中間,先是單田芳、劉蘭芳的段子,繼而說起安全生產來了,什么“心里裝著錢的人,事故魔鬼能把你領下地獄;心里裝著安全的人,幸福之神會把你帶到天堂?!薄半[患出在拖拉上,事故出在僥幸上,消除隱患不能忘,避免事故有保障?!毕襁@樣的安全諺語,一氣說了五六段,博得漢子們一陣掌聲。
評書郎非但說評書,而且嘴不離安全生產,時不時來上兩句。別說隊長夸他,連礦安全科都表揚過他。過后,我問他,縣曲藝團沒找你回去嗎?他看我一眼,拍拍胸脯,意思說,我已是老掘進工了,再干兩年就到站了。
再后來,聽說“評書劉”退休了,我想那個掘進隊不會再有人說評書了。
這天我拎著相機,先到娘家422采煤隊轉了一圈,看看老工友,之后又去了二掘隊。這個隊是全國有名的無堅不摧的掘進隊。沒等到工作面,只聽有人喊:放炮了,放炮了!呼啦啦七八條漢子過來躲炮了,他們坐在地上,一個圓臉漢子往他們中間一站,像模像樣說了單田方的段子。嗬,字正腔圓不說,那一招一式特帶派。我悄悄問隊長,這個圓臉漢子是你們隊的嗎?隊長點點頭,他是“評書劉”的徒弟。我舉起相機,摁下快門,拍下井下新一任“評書郎”的照片。
往事幽幽,耳畔仿佛響起“評書郎”的聲音:頂板一裂紋兒,掌子要出事;頂板縫里插把棍兒,觀察變化防出事兒……誰說采煤郎是大老粗,采掘隊藏龍臥虎,能文能武,千萬別小看我們煤黑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