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婷,吳曉聰,肖登峰,羅文彬
(1.福州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4;2.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
長樂市濱海沙地冬種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
李梅婷1,吳曉聰1,肖登峰1,羅文彬2*
(1.福州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4;2.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
長樂市是福建省重要的冬種馬鈴薯產區(qū)之一,其境內生產的沙地馬鈴薯聞名省內外,但目前當?shù)氐闹髟云贩N以‘興佳2號’為主,為改變產區(qū)種植品種單一的局面,提高“沙地馬鈴薯”生產效益,促進長樂市馬鈴薯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2014年對引進的6個馬鈴薯品種開展比較試驗。結果表明,‘閩薯1號’產量38 396 kg/hm2,商品薯率較對照‘興佳2號’高5.03個百分點,綜合性狀表現(xiàn)較好,為后續(xù)開展沙地配套栽培技術和品種示范奠定基礎。
馬鈴薯;新品種;沙地;比較試驗
長樂市隸屬于福州市,位于閩江口南岸,介于N 25°40′~26°4′、E 119°23′~119°59′,屬于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qū),暖和濕潤,冬短少霜,適合冬季種植馬鈴薯,是福建省重要的冬種馬鈴薯產區(qū)之一,當?shù)厣a的馬鈴薯主要作為蔬菜遠銷沿海大中城市以及出口東南亞市場。長樂境內海岸線長達96 km,擁有4 000 hm2濱海沙地,馬鈴薯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3 000 hm2左右[1,2]。種植類型主要包括水稻田種植和沙地種植。尤其是沙地種植,生產的商品薯外形美觀、無需再沖洗、較耐貯藏,亦可在田間套袋直接出售,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效益,因此深受廣大種植戶和消費者青睞,還被長樂市列為市重點果蔬品牌發(fā)展。近幾年來,雖然農業(yè)部門引進了‘中薯3號’、‘費烏瑞它’、‘???12’和‘泉云3號’等新品種,在長樂市部分鄉(xiāng)鎮(zhèn)集中展示與示范,但目前當?shù)氐闹髟云贩N還是以‘興佳2號’為主[3,4]。為了改變產區(qū)種植品種單一的局面,提高“沙地馬鈴薯”生產效益,促進長樂市馬鈴薯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分別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樂陵希森馬鈴薯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以及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4個單位引進了6個馬鈴薯品種,以‘興佳2號’為對照,在長樂市梅花鎮(zhèn)開展品種比較試驗,篩選出農藝性狀、產量和商品薯率等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品種,為后續(xù)開展沙地配套栽培技術和品種示范奠定基礎。
1.1試驗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為:‘中薯5號’、‘中薯17號’(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閩薯1號’(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克新19號’(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希森3號’、‘希森4號’(樂陵希森馬鈴薯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興佳2號’(CK,黑龍江興佳薯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參試品種及對照品種的種薯級別均為原種2代。
1.2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長樂市梅花鎮(zhèn)梅南村,以沙地栽培模式種植,前茬作物為花生。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品種種植2壟,每壟長11.5 m,寬(包溝)1.05 m,小區(qū)面積24.15 m2。單壟雙行種植,每壟100株,株距25 cm,行距40 cm。2014年11月25日播種,2015年3月30日收獲。翻耕地塊時施用“阿康”復合肥(N∶P∶K=15∶15∶15)750 kg/hm2作為基肥。齊苗和封壟期再用“綠廚師”摻混肥料(N∶P∶K=16∶8∶18)作為追肥,各施用750 kg/hm2。田間管理按當?shù)亓晳T進行。
1.3數(shù)據(jù)測定
生長期間觀察記載各品種主要農藝性狀,收獲時測量鮮薯產量。主要農藝性狀的調查參照《馬鈴薯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5]。鮮薯產量采用唐啟義等[6-9]的方法進行測定,應用DPS7.05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
2.1主要農藝性狀
參試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見表1。引進的6個品種的株型均為直立;各參試品種莖色除‘中薯17號’為褐色外,其余6個品種均為綠色;葉色‘希森3號’和‘希森4號’為淺綠,‘閩薯1號’和‘克新19號’為綠,‘中薯5號’和‘中薯17號’為深綠;薯形‘中薯5號’和‘中薯17號’為圓形,‘克新19號’為扁圓形,‘閩薯1號’、‘希森3號’和‘希森4號’為長橢圓形;各參試品種薯皮均光滑,芽眼淺;皮色‘閩薯1號’、‘希森3號’和‘希森4號’為黃色,‘中薯5號’和‘克新19號’為淡黃色,‘中薯17號’為淡紅色;肉色‘克新19號’為乳白色,‘中薯5號’為淡黃色,‘閩薯1號’、‘希森3號’和‘希森4號’為黃色,‘中薯17號’為白色有淡紅紋。
表1 不同馬鈴薯品種農藝性狀Table 1 Agronomic traits of various potato varieties
2.2鮮薯產量
從表2可見,引進的6個品種中,‘閩薯1號’產量最高,為38 396 kg/hm2,較對照增產0.62%;而‘中薯5號’、‘希森3號’、‘希森4號’、‘克新19號’和‘中薯17號’5個品種的產量均低于對照,折合產量分別為34 562,31 419,31 148,30 168和24 382 kg/hm2,減產幅度在9.43%~36.11%。經方差分析表明,各參試品種中,‘閩薯1號’的鮮薯產量與對照相當,差異不顯著,其他參試品種均與對照存在極顯著差異。
表2 不同馬鈴薯品種產量Table 2 Yield of various potato varieties
2.3商品薯率
從表3可見,各參試品種的商品薯率均在80%以上,但僅有‘閩薯1號’的商品薯率高于對照,達到了94.13%。其余5個品種的商品薯率介于84.08%~88.63%,由高到低順序依次為:‘中薯17號’>‘希森3號’>‘克新19號’>‘中薯5號’>‘希森4號’。
表3 不同馬鈴薯品種商品薯率Table 3 Marketable tuber percentage of various potato varieties
通過在濱海沙地開展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觀察各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收獲時測定鮮薯的產量和商品薯率,結果表明,‘閩薯1號’薯形長橢圓、光滑、薯皮薯肉黃色、芽眼淺,薯形美觀,收獲時不帶粘土;‘閩薯1號’平均小區(qū)產量達到92.68 kg/24.15m2,折合產量38 396 kg/hm2,較對照增產0.62%,雖然產量與對照相比未達到顯著性差異水平,但商品薯率較對照高5.03個百分點,鮮薯產量和商品薯率均高于對照‘興佳2號’及其他參試品種,其綜合性狀表現(xiàn)優(yōu)良。因此,為了評價‘閩薯1號’的穩(wěn)定性,計劃明年在長樂市濱海沙地的多個點繼續(xù)開展品種比較試驗,同時,為盡快發(fā)掘‘閩薯1號’的增產潛力,提高種植戶的效益,進一步在長樂市乃至全省濱海沙地推廣應用,2016~2017年,計劃在長樂市濱海沙地開展‘閩薯1號’的密度、施肥量和施肥模式等配套栽培技術的試驗?!惺?號’、‘希森3號’、‘希森4號’和‘克新19號’4個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與對照相當,但產量和商品薯率均較對照低,在相同生產條件和同等投入的條件下,效益不及對照,還需進一步試種觀察?!惺?7號’由于薯皮淡紅,薯肉有淡紅紋,在綜合考慮產量、消費者需求和市場價格的基礎上,可以作為特色品種種植和發(fā)展。
[1] 黃羌維,陳義燦.濱海沙地馬鈴薯種植和高產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5(1):100-105.
[2] 陳瑞錦.大力發(fā)展馬鈴薯產業(yè)促進冬季農業(yè)生產[J].福建農業(yè), 2013(9):8-9.
[3] 湯浩.福建省馬鈴薯產業(yè)優(yōu)勢及發(fā)展對策[J].中國馬鈴薯, 2010,24(6):376-378.
[4] 羅文彬,李華偉,紀榮昌,等.冬種馬鈴薯新品種(系)多點比較試驗[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3(4):30-32.
[5] 劉喜才,張麗娟.馬鈴薯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
[6] 唐啟義,馮明光.實用統(tǒng)計分析及其計算機處理平臺[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7.
[7] 王立春.黑龍江省馬鈴薯區(qū)域試驗分析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 2006,22(4):195-198.
[8] 宋勇,劉明月,何長征,等.湖南春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中國馬鈴薯,2005,19(4):208-211.
[9] 謝俊賢,牛秀群.馬鈴薯區(qū)域試驗點評價和選擇的定量化研究[J].馬鈴薯雜志,1993,7(4):209-211.
Comparative Teston Winter Potato Varieties in Coastal Sandy Land in Changle County
LIMeiting1,WU Xiaocong1,XIAO Dengfeng1,LUO Wenbin2*
(1.F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Fuzhou,Fujian 350014,China; 2.Crop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13,China)
ract:Changle Coun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inter potato production regions in Fujian Province.It is famou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rovince for sandy-grown potato.But at present,'Xingjia 2'is the only main potato variety in Changle County.In order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single variety,improve the production benefit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potato in Changle County,a comparative testwas carried outusing six potato varieties introduced in 2014. The variety'Minshu 1'was identified,which showed good comprehensive traits.It yielded 38 396 kg/ha,and marketable tuber percentage was 5.03 percentage point higher than the control'Xingjia 2'.The results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sequent demonstration ofsuppor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varieties in sandy land.
ords:potato;new variety;sandy land;comparative test
S532
B
1672-3635(2017)01-0007-04
2016-08-15
福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5-N-118)。
李梅婷(1982-),女,助理研究員,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情報、科技管理。
羅文彬,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鈴薯育種與栽培技術,E-mail:lwb96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