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橋作為現(xiàn)代城市中標志性的公共建筑,擁有著巨大的體量和超人的尺度。長久以來,縱橫交錯的立交橋也是眾多攝影師在拍攝城市風景時不容錯過的一環(huán)?!盀楹螌⒘⒔粯蜃鳛榕臄z的主題”可能是當這組作品在展出時,我回答最多的問題。
拍攝立交橋的想法其實來源于生活中一次次穿行于高架之下的經(jīng)歷。當人們乘坐汽車、公交穿行于立交橋上時,通常寄希望于其強大的運力,達到快速通行的目的,沒有人愿意在立交橋上多花時間。這就造成了相比同為城市標志性建筑的摩天大樓常被人談起,在體積上有過之而無不及立交橋所獲得的關注卻較少。然而此類被稱為苜蓿葉型立交橋的建筑,被工程師們賦予了最具想象的纏繞技能,其形式與結構在我眼中極具魅力。因此嘗試以不一樣的樣式拍攝立交橋,成為了我的主題。
在開始正式拍攝之前,我嘗試搜索他人拍攝的立交橋照片作為參考。就如想象的一樣,多數(shù)關于立交橋的照片是在制高點上俯拍而成。隨著近年來無人航拍器的普及,此類照片更是層出不窮。而對我啟發(fā)最深的照片來源于以色列攝影師納達夫?坎德(NadavKander)所拍攝的《長江》,是這組照片在腦內留下印象,完成了我對《立交橋》雛形的構想。
經(jīng)過多次的試拍之后,基本確定了使用17mm移軸鏡頭,橫向五張接片的拍攝方法,以此來獲得盡量廣的視角,同時保證建筑物的正常透視。由于我希望作品中的立交橋能以擺脫平日中行人和行車,以獨立形象出現(xiàn),又限制于天氣原因,每次的拍攝時間窗口都十分有限,我通常會在正式拍攝前一天踩點,通過百度地圖街景決定可能適合拍攝的地點,并進行試拍,決定角度和機位。如此一來可以保障在第二天一早,我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能順利完成拍攝。有時遇上突發(fā)情況或對拍攝效果不滿意,往往要再次前往。
為減少行人與行車在畫面中的出現(xiàn),我選擇在清晨拍攝,也為照片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太陽從東邊升起時,立交橋上用于夜間照明的路燈恰好關閉,較低角度的日光,將一些物體的陰影投射在了高架立柱上,我想一天中沒有比這一時刻更加恰當?shù)呐臄z時機了。
毋庸置疑,這組照片還存在著數(shù)量有限且取樣范圍僅局限于上海等諸多遺憾。因此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機會把這組作品繼續(xù)進行下去,我尤其想前往重慶,想嘗試在這座極具立體感的城市進行拍攝。
指導老師戴菲點評:
關于夏濤的作品,我的主要指導是利用整個暑假來和他交流拍攝完成。因為我們居住在城市,而且我研究的一個方向是都市文化和攝影理論的結合,所以我們這些年的作品都側重利用城市,尤其是以上海的都市來作為背景和線索。拍攝前,我啟發(fā)大家,利用身邊的感觸,來拍攝熟悉的題材。夏濤之前選了一些,比如上海的迪斯尼,這是上海有,其他地方?jīng)]有的,但是他也沒去特別玩過,所以作罷。后來我啟發(fā)他拍身邊熟悉的,他家周邊正好有大型高架橋,這啟發(fā)了他去拍攝。而且我們的拍攝沒有限定,所以學生們自由度很大,并且主動意識也強了。
拍攝中,他先拿來了初期的作品,本來我們討論使用大畫幅膠片,但是費用過于高昂;后來我們想到中畫幅數(shù)碼,仍然太貴;后來他想到佳能的高像素相機和移軸,加拼接,這樣的話,作品可以達到1億像素,精度夠了。我覺得物是人的物,雖然沒有人,但是有人在場的痕跡,通過作品人們還能想象和產(chǎn)生意義及思考,沿著這樣的方式,他加大拍攝數(shù)量和質量,把前期不好的摒棄,最后慢慢形成這樣的作品主調。而且我特別強調,現(xiàn)代作品是彩色的,所以,這些都是思考的因素,加入夏濤的作品中,得以發(fā)揮。
作為體量巨大的現(xiàn)代城市,交通出行已經(jīng)成為大都市里人們日常討論的重要話題。如何從視覺的角度,尤其從攝影畫面的呈現(xiàn)中引發(fā)話題、闡釋想法并繼而進行思考是很多攝影師都在嘗試的探索。在這樣的攝影探索中,夏濤拍攝的《立交橋》思考了自己與城市的內在關系,體現(xiàn)了攝影師作為移動的身體和龐大、靜止的公共建筑間反差強烈的體驗和情感,并將吉光片羽的想法與理性思考進行了一次畫面語言的結合。
通過對具體城市的隱匿,夏濤在試著剝離具象的城市實體,從而以抽象式的立交橋符號來提醒我們居住的空間已經(jīng)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的城市經(jīng)歷。這會讓我們更好地反思人與城市之間詩意、理想以及協(xié)調共存的種種關系。
作為一次對大學三年的學習總結,《立交橋》專題的拍攝實施得非常成功,實現(xiàn)了他在大學學習中的階段目標。未來,我相信他一定會和我們分享更好的作品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