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興林
【案例背景】
音樂欣賞課《花兒與少年》由作曲家呂冰創(chuàng)作于1956年,是根據(jù)青海傳統(tǒng)歌舞《四季調(diào)》改編而成。樂曲為ABA三段式結(jié)構(gòu)。以下是我對同一個教學片段前后兩次的教學設(shè)計:
一、第一次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實錄
(一)導(dǎo)入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要求大家通過查找資料了解青海省一些地理、風俗以及歌舞的資料,同學們都帶來了嗎?請展示出來交流一下!
2.老師收集了一些資料,做成課件,我們一起來看看了解青海!
3.青海省及“花兒會”資料。隨課件教師現(xiàn)場解說:青海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有著秀美的高山,遼闊的草原,還有中國最美的淡水湖之一——青海湖;有著名的文成公主廟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而且青海省還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fā)源地!
4.介紹花兒會。
5.聽一聽阿寶演唱的歌曲《花兒與少年》片段。
6.除了用歌聲來表現(xiàn)這首《花兒與少年》外,同學們,你覺得還可以用什么形式來表現(xiàn)?(歌舞、器樂,剛剛欣賞青海風光圖片的時候)
7.今天老師還帶來一首樂器版本的《花兒與少年》給大家欣賞。
(二)剖析與體會
1.老師檢查學生課前的查找資料情況,學生準備充分和大家一起交流,但學生的資料和老師課件的介紹過于具體,稍把握不當就成了地理課,而缺乏音樂性。
2.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聽覺的作用,本課是一節(jié)音樂欣賞課,要讓學生多次聆聽作品,但上面的設(shè)計有些單調(diào),聽阿寶的演唱后直接問學生還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現(xiàn)歌曲,如果學生說舞蹈、繪畫等答案,老師還是硬要把學生拉到接下來的器樂曲的答案中。老師的問題還要再推敲。
3.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體驗、參與不夠充分,還可以再進行精細的教學設(shè)計,好好推敲每一個問題,既考慮滿足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好奇心,又要兼顧音樂課的學科特點合理安排欣賞內(nèi)容,完成教學目標。
二、第二次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實錄
1.老師手風琴演奏《四季調(diào)》音樂,學生拍手走進教室。
2.同學們剛才聽著音樂拍手走進教室,老師再演奏一遍音樂主題你再聽一聽,感受到怎樣的情緒?
3.有同學聽過這段音樂嗎,你是在哪里聽到的?
4.大家知道音樂的名字嗎?不知道也沒關(guān)系,聽老師來介紹。這段音樂就是青海民歌《四季調(diào)》的旋律,今天的音樂課,我們一起去青海,欣賞那里的民歌。當?shù)氐娜藗冎牢覀円プ隹涂筛吲d啦,邀請咱們參加他們的聚會,你想不想去呀,是什么聚會呢?(出示幻燈片)
5.原來是山坡上的“花兒會”,這里的花兒不是指普通的花朵,而是指我國民歌中山歌的一種,“花兒會”就是演唱山歌的聚會,我們一起看一看。(出示視頻)
6.花兒會上的歌聲給你什么印象?學生回答:用方言演唱有當?shù)氐奶攸c。很淳樸、自然、熱鬧。老師:人們唱起花兒聲調(diào)既高亢嘹亮,又委婉動聽。
7.花兒會上人們唱起許多山歌,但他們最愛唱的還是《四季調(diào)》的歌聲,就連歌唱家們在舞臺上也喜歡演唱這首歌曲,讓我們聽一聽由呂薇、呂繼宏演唱的《四季調(diào)》,大家邊聽邊輕輕拍手,歌曲是幾拍子的?
8.老師貼兩朵花,看兩朵花有什么區(qū)別?(大小不同,2/4拍的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
9.用LA哼唱旋律,唱出兩拍子的活潑歡快的情緒。
10.大家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2/4拍,你準備怎么表現(xiàn)?
11.再次隨鋼琴用LA哼唱旋律,加上你喜歡的方式。
12.大家輕聲哼唱歌曲前兩句,看老師怎樣為歌曲加了什么?誰來學一學。
老師加了聲勢,一起做一做腿腿|手手響指|
13.老師彈琴里圈同學用LA哼唱旋律,外圈同學做聲勢。
[欣賞《花兒與少年》]
1.《四季調(diào)》的旋律人們太喜歡它了,作曲家呂冰根據(jù)他的旋律創(chuàng)編一首新的樂曲《花兒與少年》,想不想聽?在青?;▋菏侵腹媚铮倌曛感』镒?,聽音樂中《四季調(diào)》的旋律出現(xiàn)了幾次,分別在音樂的什么位置?
2.出現(xiàn)兩次,開頭和結(jié)尾。老師貼結(jié)尾的花。
3.聽老師演奏中間部分,輕輕拍手,仔細聽音樂還是兩拍子的嗎?
4.變成三拍子,情緒上更抒情優(yōu)美,老師貼中間部分的三朵花。三拍子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弱。樂曲的結(jié)構(gòu)是ABA三段體結(jié)構(gòu)。樂曲中各段落拍號的變化隨之帶來了情緒上的變化。
……
【教學反思】
這堂課主要通過前后兩次教學設(shè)計和現(xiàn)場教學,發(fā)現(xiàn)第二種教學方式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次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實錄中我采用多種欣賞手段,如觀看花兒會視頻、分段欣賞、全曲欣賞、邊聽邊議、用舞蹈表演等,讓學生在反復(fù)多次的不同聆聽中加深對音樂主題的印象,學生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為樂曲分段,并且通過對比感受樂曲兩個主題在節(jié)拍、情緒、旋律、內(nèi)容等方面的不同表現(xiàn),從而進一步感受到變換拍子在這首樂曲中的表現(xiàn)效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現(xiàn)樂曲,學生學得主動更積極!這種學習方式很適合中年級的孩子。
通過這兩次課的教學設(shè)計和課堂教學,我從中收獲了很多。同時也發(fā)覺自身的不足之處,作為音樂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還要常抓不懈,選用手風琴上課我考慮了很久,手風琴演奏音色明亮又有新意,原來上學時演奏很流暢的樂曲卻在上課前又苦練了一番,就怪自己平時疏于練習,看來音樂教師還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抽出時間練習音樂基本功。
教學技能課堂的應(yīng)變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如觀看花兒會上的演唱后,學生說那里的人們歌聲很高但聲音有些沙啞,我回答人們演唱的歌聲如同青海高原一樣高亢嘹亮,但歌聲沙啞當時沒想到合適的話來解答,就匆匆一帶而過,留下了小小遺憾。課后細想,其實可以說人們熱愛歌唱,生活中處處充滿歌聲不知疲倦的歌唱就可以了。由此可見,教師備課時每一個小細節(jié)都要認真考慮,問題提得巧妙而有效,讓學生思考后容易回答。
一節(jié)好課需要教師反復(fù)的琢磨,思考課的結(jié)構(gòu)與時間安排、教學策略的選擇、語言的組織,需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積累與提高,積極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一如既往,認真踏實上好每一節(jié)課,把音樂的美帶給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