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張和韡 馬淑然 高思華
·醫(yī)案析評·
長期午后發(fā)熱治驗及體會
田甜 張和韡 馬淑然 高思華
“午后發(fā)熱”是臨床的常見病癥,一般按照陰虛發(fā)熱、陽明腑熱、瘀血發(fā)熱、熱入營分、濕熱或濕溫發(fā)熱五個證型辨證施治,而陽虛導致的午后發(fā)熱很容易被忽略,事實上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容易失治誤治。本文記錄了一名素體陽虛、加之長期飲酒導致長期午后低熱的患者的中西醫(yī)治療經(jīng)過,最終應用潛陽封髓丹、小柴胡湯、甘露消毒丹合方治愈,闡釋了其發(fā)病機理及用方依據(jù)。文中指出,該患者系由于陽虛導致虛陽上浮而引發(fā)的發(fā)熱,用潛陽封髓丹引火歸源;病位屬少陽,合用小柴胡湯,再合甘露消毒丹清利濕熱,標本兼治,最終取得滿意療效。
午后發(fā)熱; 陰火; 潛陽封髓丹; 小柴胡湯; 甘露消毒丹
“午后發(fā)熱”是臨床的常見病癥,特點是患者于午后自覺發(fā)熱或體溫升高,入夜尤甚,晨起及上午癥狀減輕或消失。臨床一般按照陰虛發(fā)熱、陽明腑熱、瘀血發(fā)熱、熱入營分、濕熱或濕溫發(fā)熱五個證型辨證施治,而筆者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陽虛同樣可以導致午后發(fā)熱,現(xiàn)結合一病例詳述之,以饗同道。
患者,男,40歲。平素工作壓力大,經(jīng)常熬夜,應酬頻繁,一月內參加酒宴8次,且每次都飲用大量高度酒。3個月前兩側扁桃體紅腫并發(fā)小潰瘍,潰瘍面積逐漸增大、加深,5日后開始出現(xiàn)午后發(fā)熱,最高體溫在38.3℃,到當?shù)蒯t(yī)院查血常規(guī)、胸透、肝膽胰脾B超均無異常??股刂委熀蟛∏榉磸?。因是外地患者,通過電話得知病情如下:體溫38℃,不惡寒,無汗、口微渴但不欲飲,咽喉腫痛,吞咽困難,影響進食,四肢困倦。觀舌象圖片可見舌紅,苔黃厚膩,脈未及,素來性急,猜想脈當弦滑??紤]到此病乃飲酒過多引發(fā),咽喉、扁桃體部位屬少陽,加之長期低熱,辨證為少陽郁熱,伴濕熱酒毒之邪久羈。治以和解少陽、清熱解毒、清利濕熱,主以小柴胡湯合甘露消毒丹治之。
處方:柴胡24 g、黃芩10 g、黨參10 g、清半夏10 g、茵陳30 g、黃芩15 g、金銀花10 g、連翹10 g、藿香10 g、白豆蔻后下10 g、木通12 g、滑石15 g、茯苓15 g、川貝母10 g,薄荷后下9 g、石菖蒲10 g、生甘草10 g。5劑,水煎服,每天1劑。
藥后體溫降至36.8~37.2℃,潰瘍和咽喉腫痛均有所減輕但未獲愈?;颊呒庇谕藷值疆?shù)啬橙揍t(yī)院就診,給予左氧氟沙星1周,前兩日加用激素,結果前兩日熱退而后幾日仍午后發(fā)熱,體溫最高至38.5℃。之后又改投當?shù)刂嗅t(yī)診治,辨證為濕毒內蘊,方選普濟消毒飲加減化裁,處方:金銀花20 g、連翹15 g、生石膏先煎30 g、薄荷后下10 g、蘆根30 g、黃芩10 g、竹葉10 g、柴胡15 g、板藍根15 g、馬勃包煎8 g、射干10 g、牛蒡子10 g、桔梗10 g、生甘草6 g。5劑,水煎服,每天1劑。
患者服藥后,體溫降至37.3℃,但仍感氣短乏力,舌頭發(fā)麻,舌苔黃并且較前增厚,脈細弱。調整處方為:南北沙參各10 g、茯神15 g、生地黃10 g、石斛10 g、焦梔子10 g、天花粉15 g、知母10 g、白芍15 g、玄參10 g、金蕎麥30 g、水牛角絲30 g、訶子15 g、蘆茅根各30 g、黃連6 g、牡丹皮10 g、竹葉10 g、炙甘草6 g。5劑,水煎服,每天1劑。
服藥期間體溫在37.5℃左右,仍覺效果欠佳,再次服用激素(強的松),服用3周,初起體溫恢復正常,但激素減量后低熱復作,體溫在37.2℃~37.8℃之間,并伴有新生潰瘍出現(xiàn)。
患者發(fā)覺長時間治療以來第一次的中藥效果最明顯,于是又聯(lián)系到筆者?;颊甙l(fā)來舌圖,舌淡嫩有齒痕,苔根黃厚,脈未及。此時反觀上一位同仁的方子,大量養(yǎng)陰清熱利濕的藥物不僅沒有起效,反而出現(xiàn)了舌苔加厚、舌頭發(fā)麻的癥狀,說明這種午后的低熱不是單純陰虛或者濕熱引起,遂追問患者是否有怕冷的感覺,回答說冬天怕冷很明顯,夜間要蓋三層厚被子,此乃陽氣不足之明證。舌淡嫩有齒痕也符合這一點。另外,反復使用抗生素、激素更傷陽氣。這時筆者斷定此證乃陽虛發(fā)熱,伴濕熱內蘊。若診尺脈,必當沉細。方選潛陽封髓丹、小柴胡湯合甘露消毒丹加減,處方如下:制附子先煎10 g、肉桂6 g、砂仁后下10 g、龜板先煎10 g、黃柏15 g、柴胡24 g,黃芩10 g、黨參30 g、清半夏10 g、蒼白術各10 g、生炙甘草各10 g、茵陳10 g、木通10 g、射干10 g、連翹15 g、薄荷后下6 g、白豆蔻后下30 g、藿香后下10 g、玄參10 g、桔梗10 g、川牛膝10 g。7劑,水煎服,每天1劑。
服藥7劑后體溫控制在37.2℃,在原方基礎上加減,繼服14劑后體溫恢復正常,潰瘍逐漸愈合。又仿仲景苦酒湯之法,囑患者用清半夏或姜半夏10 g,用陳醋20 mL浸泡,煮沸,去半夏,調入1枚雞蛋清,徐徐飲下,每天2次。3周后咽喉腫痛消失。
2.1 午后發(fā)熱的常見病機
午后發(fā)熱,常見的病機有以下幾種情況[1-6]:
(1)陰虛發(fā)熱:主要表現(xiàn)為潮熱,五心煩熱(即手足心、胸口部等屬陰的部位為主),并伴有陰液虛損(如口燥咽干、便秘、少苔或有裂紋等)及虛熱內生之象(如尿黃、心煩、失眠、盜汗、舌紅等)。
(2)陽明腑熱:即陽明腑實證,表現(xiàn)為壯熱,日晡(下午3~5點)熱甚,兼腹?jié)M脹痛、拒按、大便秘結。
(3)瘀血發(fā)熱:瘀血發(fā)熱是由于瘀血內停導致的里熱外涼之證,王清任在《醫(y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所治之癥目》中稱為“燈籠病”:“身外涼,心里熱,故名燈籠病,內有血瘀?!盵7]以及“后半日發(fā)熱,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輕,前半日不燒,此血府血瘀”。這種發(fā)熱必伴有其他瘀血的特征:如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唇舌青紫,舌有瘀斑、瘀點,脈澀等。
(4)熱入營血:此種發(fā)熱是入暮尤甚,伴有心煩、失眠,口干,甚至神昏、譫語、發(fā)狂、斑疹隱隱,舌質紅絳,苔少或光剝,脈細數(shù)。顯然,以上幾種情況均不符合此患者。
(5)濕溫發(fā)熱:一般也是午后發(fā)熱或熱甚,因為午后陽氣漸衰,抗病能力減弱,而且濕為陰邪,陰邪旺于陰分,故午后身熱較著;濕性黏膩,濕遏熱伏故身熱不揚;另外由于濕熱搏結,影響脾胃氣機升降,可伴有胸悶、納呆;舌紅、苔黃膩也是判斷濕熱的重要依據(jù)。
2.2 辨證論治及處方分析
此患者由于飲酒過量,釀生濕熱,然單純應用清熱利濕藥無效,說明濕熱內蘊不是病機關鍵。此患者發(fā)熱及扁桃體的潰瘍、咽喉腫痛看似一派火熱之象,然而應用清熱藥之后并無明顯效果,反而舌苔增厚,說明此乃陽氣不足,虛陽外越之癥,午后或夜間陽氣漸衰,無力入陰,故令諸證更加明顯。應用清熱藥之后使原本虛損之陽氣愈加虛衰,繼而導致中焦不運,化生濕濁,使舌苔增厚。
綜合分析,該患者當屬虛陽上越兼有濕熱郁于少陽之證,治療當以溫陽潛陽為主,兼用清利濕熱之法,故選用潛陽封髓丹合甘露消毒丹、小柴胡湯加減化裁。潛陽封髓丹實由潛陽丹(砂仁、附子、龜板、炙甘草)和封髓丹(砂仁、黃柏、炙甘草)組成。清代鄭欽安先生經(jīng)常將二方合用,主要用于治療虛陽上越之證。臨床上這種虛陽上越證與陰虛火旺證容易混淆,應加以鑒別。兩者都可能出現(xiàn)人體上部之“火”的表現(xiàn),如發(fā)熱、面紅、目赤、鼻干、鼻衄、耳癢、咽喉紅腫疼痛、齒衄、齦腫、口舌生瘡、口臭等,但形成的機理完全不同。虛陽外越是由于陽虛而導致的陰寒盛于下,逼迫虛陽外越或上浮的一種虛火表現(xiàn),又叫做“火不歸元”,多伴有陽虛的表現(xiàn),如畏寒喜暖,下肢冷或足冷等。而陰虛火旺則是由于陰液虧虛,陰虛則陽亢并生熱化火,導致虛火亢旺,多伴有陰虛的表現(xiàn),如五心煩熱、盜汗遺精、兩顴潮紅、小便短黃、大便干結等。這兩種情況看似容易區(qū)分,但臨床上的病情復雜隱匿,加之醫(yī)者往往多關注患者表面的癥狀,稍有疏忽就會造成誤診誤治,當引以為戒。
潛陽封髓丹中附子乃辛溫大熱之品,補陽溫陽。振奮人體虧虛之陽氣;龜板有通陽助陰之功;甘草補中,又能伏火;黃柏味苦入心而瀉火,色黃入脾以調和水火之樞,又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使腎水固;砂仁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8]。此方可以達到溫腎補陽,引火歸源之目的。兼用甘露消毒丹加減清利濕熱。方中黃芩、連翹清熱解毒;茵陳、木通淡滲利濕;白豆蔻、藿香芳香醒脾化濕;薄荷透泄邪熱;又加用小柴胡湯,一方面有咽干、咽痛的小柴胡湯主證,病位屬少陽,另一方面這個方子本身治療長期低熱效果甚好?!秱摗返?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說明小柴胡湯治療的這種發(fā)熱是在“血弱氣盡”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跟此患者的虛弱體質相吻合,所以此處重用黨參(30 g),加強補氣之力。三方合用,標本兼治,最終將持續(xù)數(shù)月的午后低熱治愈。針對咽痛明顯,加入玄參、桔梗、射干等以清熱利咽,配合仲景苦酒湯,使頑固的咽痛亦獲痊愈。
[1] 尹冰,都群,莫睿,李吉彥.午后發(fā)熱的中醫(yī)辨證治療[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28):184-185.
[2] 馮雪梅.溫病濕熱證證候規(guī)范化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
[3] 楊逸淦.近代嶺南名家溫病學術思想簡介與暑濕病經(jīng)驗整理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
[4] 丘健明.青蒿鱉甲湯治療肺結核午后發(fā)熱60例[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0,(3):18.
[5] 田美香,彭波,梁淑香,等.談午后發(fā)熱的辨證施治[J].內蒙古中醫(yī)藥,2007,26(3):52.
[6] 歐炯昆.滋陰化瘀湯治療頑固性肺結核午后發(fā)熱9例[J].河北中醫(yī),2001,23(3):185.
[7] 陳廣梅,趙紅兵,何晶,等.感悟“燈籠病”[J].新中醫(yī),2013,(1):164-165.
[8] 清·鄭欽安.中醫(yī)火神三書[M].余輝,點校.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37.
(本文編輯: 禹佳)
100029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
田甜(1983- ),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氣化學說與藏象理論研究。E-mail:tt8324@163.com
高思華(1957- ),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氣化學說與藏象理論研究。E-mail:gaosihua1216@163.com
R441.3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1.023
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