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令驤
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常見形式之一,其重要意義已不言而喻,但在現(xiàn)實中,學生的閱讀實踐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教師忽視了學生興趣、情操、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研究表明,制約學生學習活動成效的因素除了智能活動水平,還有非智力因素的潛在影響。所以,如何在課外閱讀中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智能發(fā)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益,成了許多老師探討的課題。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滿足學生心理需求,推薦讀物激趣。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秘、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轟轟烈烈。知道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一部《哈利波特》能譽滿全球。所以一開始就應該向學生推薦一些能夠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課外書,如:《海底兩萬里》《木偶奇遇記》《吹牛大王歷險記》等等。這些書,情節(jié)曲折引人,語言生動活潑,教師只要作些簡單的介紹和推薦,就能激起學生足夠的閱讀興趣。另外在推薦讀物時,我們還應注意到學生心理需求的差異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推薦。如有些學生感情細膩,我們應就向他門推薦一些語言清新、格調高雅的書。像《草房子》《繁星》等;還有些學生富于幻想,就向他們推薦一些構思巧妙、內容精彩的書,像《騎鵝旅行記》《隱身人》等。這樣就能滿足不同孩子的心理需求,點燃他們興趣的火花。
2.鏈接優(yōu)秀影視節(jié)目,比較閱讀激趣?,F(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銀幕或熒屏了,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還有動畫片《愛麗絲鏡中世界奇遇記》《舒克和貝塔》《西游記》,孩子們特別喜愛??措娪半娨晫﹂喿x興趣很有幫助,如果能與熱播中的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效果會更好。當中央電視臺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們可以舉辦一次“讀名著、看電視”活動,即讓學生一邊讀文本《三國演義》,一邊看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讓他們自己去比較,去發(fā)現(xiàn),效果肯定不錯。
3.依托多彩活動平臺,交流碰撞激趣。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課外閱讀也如此。我們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閱讀,活動中交流。如:綜合實踐活動“眼中的書,心中的書”,可讓學生掌握不少有關書籍的知識,知道不少名人與書的故事,懂得讀書的作用和意義,從而使他們喜歡上閱讀,把眼中的書化作心中的書。此外,“故事演講活動”“讀書匯報會”“美文朗誦賽”也都可以讓學生在交流和碰撞中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興趣起著定向和動力的雙重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yǎng)學生興趣,比學習本身更為重要。大量閱讀所培養(yǎng)的閱讀興趣,還可能遷移到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如學生在學習圓周率時,就主動地閱讀了一些介紹祖沖之的書籍和文章;學唱《楊柳青》時,又會讀一些有關民歌的文章等等。
二、呵護學生的閱讀情感
2002年安徒生獎得主錢伯斯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是否能把自己作為讀者的熱情傳導給孩子,是否能讓孩子保持閱讀的激情??梢赃@樣說,理想的閱讀方式就是能推動持續(xù)閱讀的方式。
1.尊重學生的閱讀方式。課外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據(jù)孩子的愛好和興趣而維系的獨立的讀書活動。對待孩子的閱讀方式,我們應該寬容一些,更寬容一些。如在閱讀什么書籍的問題上,可以是教師開列書目與孩子自由選擇相結合。開列書目,其目的是通過閱讀攝取全面的文化養(yǎng)料,這些書籍的內容應涉及人文和自然學科的諸多領域;而允許孩子選擇自己愛讀的書籍是為滿足他們的自我選擇性心理需要,發(fā)展他們各自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在閱讀的量上,我們也應以寬容的標準來對待,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的閱讀總量規(guī)定是不少于145萬字,而且每一學段都有具體的目標。在實踐中,我們則根據(jù)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允許孩子的閱讀量有增有減;根據(jù)每個班級的實際情況,每個學段的閱讀總量也可作前后的調整。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學生的閱讀熱情。
2.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俗話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課外閱讀更是一種純粹的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一種對話和互動。這種對話受到孩子的個性、閱歷、知識、經(jīng)驗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其閱讀的結果,也就是對課外讀物的解讀一定是有差異的。如讀《安徒生童話選》中的《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有學生讀到的是皇帝的可笑,有學生讀到的是騙子的高明,有學生讀到的是孩子的誠實……面對學生各種各樣的解讀,我們認為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因為這是他們全身心投入閱讀的成果,其中包含學生真的思考、真的體驗、真的感悟。我們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各種體驗,讓他們閱讀情感之燈永不熄滅。
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使人一生受益,良好的閱讀習慣則會對學生今后的閱讀學習起著關鍵的作用。
1.培養(yǎng)學生“每天必讀”的習慣。身教勝于言教。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每天堅持讀課外書的習慣,教師就必須堅持每天都要讀書。學??梢猿闪ⅰ敖處熥x書會”,為老師們制定讀書計劃,要求教師認真閱讀兒童文學、教育理論等書籍。許多推薦給學生的書,教師自己首先要認真地讀一讀。平時還可以利用各種機會,把自己的讀書計劃、讀書體會等傳達給學生,與學生一起交流,共同感受?!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感染,漸漸就能養(yǎng)成堅持讀課外書的好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讀思結合”的習慣。多讀勤思才能有所收獲。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學生總是走馬觀花,不求甚解,只求數(shù)量而不問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加以適當?shù)闹笇?。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主要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善于抓重點,獨立思考,從而達到弄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目標。 這種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一般在課內閱讀教學中進行,如讓學生做一做批注,與同學交流各自不同看法等等。養(yǎng)成習慣后,再從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去。
3.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合”的習慣。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應該著力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合”的閱讀習慣,應從保護學生閱讀熱情出發(fā),不作強制性的要求,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記下自己的讀書感受。如:有的學生邊讀邊畫,把書中的好詞、好句、精彩片斷摘錄下來,以便重點學習,還在一旁寫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有的學生則用上專門的“讀書筆記本”,隨時記下自己的讀書感受;有的學生則辦起了讀書手抄報,精彩的文章配上漂亮的圖畫,讓人賞心悅目……這樣不但增加了學生讀寫結合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閱讀是非常個性化的行為,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時,我們還應注意尊重學生具有個性化的閱讀習慣,比方說有的學生喜歡大聲朗讀,有學生喜歡無聲默讀;有學生喜歡讀優(yōu)美的散文,有學生喜歡讀驚險的科幻小說;有學生喜歡瀏覽,有學生喜歡精讀……只要有利于學生閱讀,有利于學生成長,我們都應予以理解和支持。
四、塑造學生的閱讀氣質
學生的氣質是指他們心理和行為典型的動力特點,所謂閱讀氣質,指學生在閱讀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和行為的動力特點。閱讀氣質和閱讀一樣也是非常個性化的,但良好的閱讀氣質應該是積極的、活潑的、健康向上的,這有賴于我們的培養(yǎng)和塑造。
1.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環(huán)境可以影響人,環(huán)境也可以改造人,要塑造學生良好的閱讀氣質,就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我們可以為學生建設寬敞的閱覽室,閱覽室中可以張貼醒目的讀書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郀柣薄皶侨祟惖臓I養(yǎng)品。——莎士比亞”……裝幀精美的圖書:文學的、歷史的、科技的……學生一邊讀書一邊還可以欣賞到柔和的輕音樂。這樣的環(huán)境怎么不給學生良好的熏陶呢?另外,我們還應該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每天拿出半個小時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每個星期開設一兩節(jié)課外閱讀課。
2.建立多元的閱讀載體。好的閱讀載體可以讓學生有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和機會,這對于塑造學生的閱讀氣質尤為重要。我們應該為學生建立多元的閱讀載體。如:組織讀書書友會,讓學生在集體中交流學習;出“讀書專題”黑板報、創(chuàng)設“讀書報”、在“紅領巾廣播臺”中開辟“讀書園地”,讓學生傾訴自己的心聲;舉辦“古詩詞朗誦會”“讀書知識競賽”“佳作欣賞會”等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