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世界”(教育版)游戲今年九月份已經(jīng)正式上市了,這是一個大型的教育網(wǎng)絡(luò)游戲。我建議你給你們這些搞教育的人推薦一下,把“我的世界”(教育版)給東勝區(qū)所有小學引進一下。
如果東勝區(qū)引入這門游戲課,那么學生就會非常喜歡;
如果學生對游戲課感興趣了,那么他們就會喜歡在游戲中學習;
如果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學習了,那么學生的學習成績當然會提升上來;
如果學生成績提升上來了,那么老師也就會高興;
如果老師高興了,那么學生的作業(yè)量會更少;
如果學生的作業(yè)量少了,學生就可以放松;
如果學生放松了,那他們就會盡情地玩兒;
如果他們可以盡情地玩兒了,那他們就可以得到最全面的發(fā)展,那他們就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如果他們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了,那我們的祖國該有多么強大;
如果我們的祖國強大了,那外國就不會瞧不起我們;
如果外國不會瞧不起我們,那世界就更和諧了。
點評:
這是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張銘濤寫給母親的一則短信。
這則短信反映的是一個六年級小學生的教育觀。
首先,我們驚嘆的是這孩子頂針修辭格怎么用得如此嫻熟?誰也沒有教過他呀?即使到了初中、高中也并不教“頂針”這種不常用的修辭格啊。從這個角度也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往往不是知識體系本身,靠的是語感、模仿和習得。
其次,這段話中包含的教育信息十分豐富——教育與互聯(lián)網(wǎng)、興趣與學習成績、“玩中學”、作業(yè)量、厭學,等等。
通常我們評價教育、指點教育,視角往往是成人的,很少問一問教育的對象學生:你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你們有什么苦惱?你們需要教育如何改?因為是從一個孩子眼中看到的教育沉疴,故而其變革的“意見”更為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