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摘要:目的 探討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胃痛的臨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選擇我院門診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00例胃痛患者為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接受西醫(yī)藥治療,實驗組接受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實驗組有效率為94%,對照組有效率為74%,兩組比較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結論 柴胡疏肝散加減用于胃痛患者的治療,有助于患者癥狀的改善,減輕胃粘膜癥狀,因而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柴胡疏肝散;胃痛;胃粘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aiHuShuGan Deco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tomachache. Method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hoic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a total of 100 cases of stoma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haiHuShuGan powder treatm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4%, the control group was 74%,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HSGS Deco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tomachache patients, help patients improve symptoms, reduce gastric mucosal symptoms, so the higher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haihushugansan; Stomach; Gastric mucosa
胃痛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腹部癥狀,絕大部分胃痛的發(fā)生均于消化系統疾病,包括膽囊炎、膽囊結石、食管炎和慢性胃炎等。對于慢性胃炎所致的胃痛患者,其通常為慢性癥狀,且復發(fā)率較高,治療難度較大。臨床常用的胃痛治療方法較多,但多數集中于西醫(yī)藥方法治療,僅僅能夠控制患者胃痛癥狀的急性發(fā)作,對于慢性疾病的調理效果較差。而中醫(yī)藥則能夠在控制患者胃痛癥狀的同時,調節(jié)慢性疾病,從而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對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胃痛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我院門診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00例胃痛患者為觀察對象,男性與女性構成比52:48,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51.2±20.1)歲,病程1個月~1年,平均病程(5.6±3.6)個月?;颊呒膊☆愋桶ǎ何笣?0例,萎縮性胃炎22例,膽汁反流性胃炎18例,膽汁反流性食管炎30例。按照患者不同的臨床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且不同觀察對象性別、年齡、病程和疾病類型比較統計學差異不明顯(P>0.05)。
1.2方法 對照組胃痛患者接受20 mg奧美拉唑膠囊口服治療,1次/d,對于存在胃粘膜潰瘍癥狀的患者,口服1 g阿莫西林膠囊,2次/d。實驗組胃痛患者接受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具體藥方:甘草6 g,升麻12 g,香附10 g,陳皮15 g,枳殼12g,川芎15 g,白芍12 g,柴胡15 g。對于合并食滯的患者,加用焦三仙;對于合并血瘀的患者,加用三七和丹參;對于合并嘔吐、噯氣的患者,加用半夏和旋覆花;對于胃痛嚴重的患者,加用川楝子和元胡;對于合并胃脹的患者,加用郁金、木香和青皮。用水煎服為400 ml左右,1劑/d,分早晚2次服藥,連續(xù)治療2 w為1個療程。兩組觀察對象均接受2個療程的治療。
1.3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胃粘膜水腫和充血癥狀完全消失,潰瘍面基本愈合,胃鏡下無胃內膽汁粘液,胃痛癥狀完全消失;顯效:胃粘膜水腫和充血癥狀顯著改善,潰瘍面愈合率在50%以上,胃鏡下證實胃粘膜無膽汁附著,胃痛癥狀顯著改善;有效:胃粘膜水腫和充血癥狀輕微改善,潰瘍面愈合率在30%以上,胃鏡下證實胃粘膜少量附著膽汁,胃痛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為患者治療后未達到上述診斷標準,甚至有所惡化發(fā)展。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醫(yī)學研究通過SPSS17.0軟件分析和處理所得數據。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方法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通過(x±s)方法進行處理和表示,其他數據資料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處理,如果所得分析結果P<0.05,可以證實兩組數據資料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2結果
實驗組胃痛患者中醫(yī)藥治療的整體有效率為94%,對照組胃痛患者西醫(yī)藥治療的整體有效率為74%,兩組胃痛患者不同治療方法有效率比較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見表1。
3討論
胃痛是包括胃潰瘍、胃炎、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等在內多種腹部疾病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其誘發(fā)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確,因而臨床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也存在較大的差異?,F階段,西醫(yī)藥對于胃痛的主要治療目標在于增強胃動力、抑制胃酸等,但是,這一治療方法不能根除患者的胃酸反流癥狀,停藥后存在一定的復發(fā)率[1-2]。中醫(yī)學方法治療胃痛,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且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較高。中醫(yī)學將胃痛納入"胃脘痛"的范疇,認為該疾病的誘發(fā)原因在于橫逆犯胃、氣機阻滯、肝失疏泄、情志不隨、憂思惱怒,導致運化無力,中焦被伐,食壅氣滯,胃失和降,膽汁反流,上逆為病而發(fā)生疼痛,同時,肝失疏泄,氣機不暢,胃絡受阻,發(fā)生胃痛[3-4]。
本次醫(yī)學研究對胃痛患者實施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其中,甘草、陳皮能夠理氣和中,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枳殼理氣止痛、柴胡疏肝理氣,兩種藥物相互配合,一升一降,疏肝理氣,以達郁邪,白芍能夠起到和胃止痛、養(yǎng)肝斂陰的作用,與柴胡相伍一散一收,調理氣機,諸味藥物聯合應用,能夠共同起到和胃止痛、疏肝理氣的作用[5-8]。
由本次醫(yī)學研究結果可知,胃痛患者接受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其總有效率能夠達到94%以上,而接受常規(guī)西醫(yī)藥治療的對照組,其總有效率僅為74%,兩者對比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
參考文獻:
[1]郭建紅,王順順,樊榮.柴胡疏肝散合甘麥大棗湯加減治療產后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1,8(2):18-20.
[2]宋喜民.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價值評價[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16):128-130.
[3]張寶東,張春蓮,張曉東.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胃痛肝胃不和證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3,13(2):22-23.
[4]聶山文,陸曉燕.柴胡疏肝散加減聯合茴三硫膠囊治療慢性膽囊炎30例[J].中醫(yī)雜志,2014,55(4):342-344.
[5]季雨凡,張倩,李獻良,等.益氣補肝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J].西部中醫(yī)藥,2011,24(8):73-74.
[6]萬學文,劉勇,萬雪恒,等.針罐結合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6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5290-5291.
[7]吳家瑞,張冰,楊冰.基于關聯規(guī)則和復雜系統第聚類的顏正華教授治療胃脘痛用藥規(guī)律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20):1-5.
[8]涂安燕,劉國云,吳群,等.柴胡疏肝散加減配合穴位按摩治療乳腺增生病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6(08).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