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智性語文”是近幾年來高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舉。在“智性語文”模式下,高中語文教學被賦予了新的責任,揭開了新的篇章,用引導、揣摩、追問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對詩詞進行深度解讀,結合詩詞元素的分析,提升學生的詩詞解析能力。
一、引導質疑,深度解讀
“學習重在疑,有疑方生析?!币蓡柺菍W生學習的動力源泉之一。在疑問的推動下,學生的好奇心會被激發(fā)出來,從而產生探究的興趣,同時也影響學生對學習和質疑的重新認知,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學中,為了能夠充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解讀,我常常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質疑,在質疑中自主探究,全面提升分析能力。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的一篇代表詞作,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真正看到作者的偉大胸襟,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的精神。講解這篇課文時,我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在課堂上,針對重點詞語“獨立”,我?guī)ьI學生進行不斷的質疑:“同學們,大家思考一下,詞中的‘指點一詞,大家可以想象出怎樣的場景?”“詩人一個人站在寒秋之中,身影孤寂,面對山川,胸中有無限的抱負和斗志,對祖國的宏偉藍圖進行勾畫?!薄昂芎?,誰能說說這個詞用得怎樣?具體談談原因?!薄斑@個詞語用得恰到好處,既能給人以形象感和畫面感,又能使讀者領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贝送?,我還會帶領學生對“擊”“翔”等詞語進行質疑,學生在探究答案的同時,也會對語句進行細細研磨,從而深度解讀其中蘊含的情感。
質疑是門很深的學問,也是學生應具備的學習技能。在質疑的過程中,學生要對質疑的內容進行充分思考,質疑要有理有據(jù),可圈可點,質疑的內容要具有一定的可探究意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質疑中成長。
二、揣摩細節(jié),分析形象
讓學生學會對詩詞細節(jié)的揣度,品咂語言,能夠更加深刻地對詩詞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體會。中學生雖然對學習方法已經有所掌握,但對于細節(jié)上的分析仍有欠缺,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針對古詩詞中的某句話或者某個詞,帶領學生細細揣摩,用這類詞語來分析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該詩通過短短的四句話表達了作者深沉的苦痛和憂思,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這種情感,我讓學生在細節(jié)上對這首詩進行揣度:“同學們,通過對詩的閱讀,大家能夠體會到什么情感?”“作者的憂愁、悲傷、孤獨?!睂W生回答得非常正確,接著我針對細節(jié)進行提問:“你從哪些字詞中能夠體會到,舉出例子?!薄霸谑茁?lián)中,‘哀字體現(xiàn)出作者聽到猿的叫聲中的悲哀,意在指出自身的失落?!睂W生能夠準確把握細節(jié)。通過細節(jié)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鍛煉,使學生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將詩詞中最真實的情感挖掘出來,記憶在腦海之中,對進一步分析作者形象做了很好的鋪墊,在今后進行更有難度的分析時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古詩詞一般以短小精悍為顯著特征。在這樣有限的字數(shù)里揣度出作者的無限情感是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的技能。學生在掌握了這項技能后,就能對大部分詩詞進行瞄準和定位,進而對其他類型文章進行拓展分析。
三、適時追問,升華情感
追問的過程也是剖析的過程,很多分析往往是從疑問和解析中產生的。古詩詞作者的情感屬于“隱性情感”,這種情感很難在語句分析中尋找出來,教師在解析時適時地追問,對于學生的分析思維來講,猶如安裝一個“鉆頭”,能鉆出不同情感。
《錦瑟》是李商隱的名作,該詩蘊藏著李商隱對人世間的“深情”與“癡情”的獨特闡述。在這首詩中,李商隱傾注了很多的心血,而其中蘊藏的情感需要不停地追問才能真正分析出來。在講解中,我先讓學生對詩進行細細的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針對每句話進行解釋和描述,在提問的過程中,我用適當?shù)淖穯柗绞絹硪龑W生,讓學生掌握追問的技能?!啊f生曉夢迷蝴蝶語句中,寫出了夢境與現(xiàn)實有什么不同之處?”“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表達出他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我適時地進行追問,學生開始思考,進而給出了準確的答案:“人生如夢,珍惜眼前?!蓖ㄟ^對詩歌內容的適時追問,學生在解析中能夠逐漸養(yǎng)成追問的習慣,停留在詩詞的某一處進行細細研究,進而全面體會整首詩所蘊藏的情感。
追問屬于比較有難度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來說,不太容易掌握和運用。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耐心的指導,加大對學生的訓練強度,讓學生了解更多追問的知識,掌握追問的技巧,真正熟練運用追問這項技能。
古詩詞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需要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它也是一個個堅硬的核桃,需要我們打開它堅硬的外表,品嘗最美味、最有營養(yǎng)的內仁兒。針對古詩詞的教學與探究,“智性語文”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定義,指明了新的方向,使我們在這種方向的指引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訓練,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