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林 張蔚潔
摘 要 在移動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傳播的背景下,大學生因人際關系失衡引發(fā)的危機給自己、他人、家庭和社會都帶來慘痛教訓,應該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針對性解決。針對當前大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和失衡危機,本文就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的原因、危機現(xiàn)象和對策展開研究。
關鍵詞 人際關系 失衡 危機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1.082
0 引言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引發(fā)的慘痛事故頻繁曝出,一些學生畢業(yè)時甚至惡搞打出“謝室友不殺之恩”的口號。例如,早在2004年2月,云南大學馬加爵殺害4名同學,震驚全國。據(jù)有關專家分析,同學關系緊張導致的人際關系失衡是促使馬加爵做出這一極端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馬加爵自己也認為,出身原本就貧困的他在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和人際關系上的失衡是他自己最大的難題,這也導致了他敏感、自卑的心理,由此喪失理智以致葬送自己和他人生命。2013年4月,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碩士研究生林森浩將30毫升二甲基亞硝胺注入飲水機,同宿舍同學黃洋從該飲水機接水飲用后中毒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而去世。據(jù)事后林森浩供認,二人同住一間宿舍,林森浩因日?,嵤聦S洋早已不滿且懷恨在心,同學間人際關系失衡導致林森浩決意采用投毒加害黃洋。2016年4月30日,上海海事大學研二學生徐斌用氫氟酸潑灑前女友周€淄訪娌浚眉獾洞鏈唐湫馗共俊⒈巢康卻χ濾饋>菹ぃ餃碩際僑綹奕耍咧型В諫蝦:J麓笱Ф潦椋醬笱Ш筧妨⒘肆登欏?016年1月,周€滓蚪嶠渙誦履杏訊蛐轂筇岢齜質炙斕賈露呷思使叵凳Ш舛鴣紗瞬彝詞錄?
一件件發(fā)生在高校的極端兇殺事件,折射出當前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危機日趨嚴重。在移動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的快速傳播下,此類事件很容易引起其他大學生效仿導致出現(xiàn)更多類似事件。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們應關注和研究當前形勢下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引發(fā)的危機,針對性地做好危機對策研究,盡量減少因人際關系失衡引發(fā)的危機,以及極端事件的頻繁發(fā)生給學生本人、他人、家庭和學校帶來的損失與危害。
1 大學生人際關系類型及失衡原因
人際關系也稱人際交往,是指人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過程,是通過相互交往溝通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據(jù)有關統(tǒng)計,大學生每天除睡眠外,其余時間中有70%左右用于人際交往。人際交往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血緣型:它是一種天然人際關系,如與父母、兄弟姐妹等親人的交往。②地緣型:大學生因來自的地域相同或居住地相同建立的人際關系,如老鄉(xiāng)、宿舍室友的交往。③業(yè)緣型:指以所學專業(yè)為紐帶而結成的人際關系,如師生、同學之間的交往。④趣緣型:指以興趣愛好為主而結成的人際關系,如話劇社社員、足球隊友等。⑤情緣型:指男女大學生為滿足愛情需要,異性間交往而結成的人際關系。⑥虛擬型:指大學生在網絡虛擬世界中因游戲、社交軟件等結成的人際關系。
造成上述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的原因大致如下:
(1)家庭因素導致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一些來自偏遠山區(qū)、貧困農村的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比城鎮(zhèn)學生要差一些,他們進入大學后有種自卑感,進而自我封閉造成人際關系失衡。一些來自單親家庭、變故家庭的大學生,不完整不和諧的家庭背景、家長不良人際交往方式等導致大學生性格缺陷造成人際關系失衡。一些家長未能與孩子平等相處,常常以長輩自居進行強制教育,導致孩子思想處于壓抑狀態(tài)。一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導致孩子在進入大學之前沒有經歷挫折,進入大學后不適應新環(huán)境產生人際關系失衡。
(2)學校因素導致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應試教育導致部分學生遇到問題時不是主動解決問題,而是隱瞞或壓抑問題。一些大學采取多校區(qū)辦學模式,將高低年級學生分在不同校區(qū),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在偏僻的新校區(qū),在新的環(huán)境中人際交往容易失衡。一些大學宿舍調配權限集中在學校宿管部門,對于學生宿舍內存在的矛盾和日常瑣事導致的人際關系失衡,基層學院缺乏調配權。一些大學輔導員人手緊缺,對于學生中因人際關系失衡產生的矛盾問題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化解,最終釀成危機事故。一些大學對于心理咨詢中心在學生中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為大學生開設關于人際交往方面的課程或活動,大學生遇到人際交往問題不知找誰傾訴咨詢。
(3)網絡因素導致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作為“手機族”、“低頭族”主流人群的大學生,在宿舍用電腦或手機玩游戲、看電影、聊QQ、上微信,在課堂玩手機上微信。長期沉溺網絡虛擬世界的結果是,大學生深陷網絡世界卻無暇與室友溝通交流,沉溺于網絡獲取信息與社交,而缺乏參加學院、班級集體活動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寢室成員間、班級同學間缺乏有效溝通交往,人際關系失衡產生的問題及想法壓抑在心里,遇到一些導火索就會釀成危機事件。
2 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引發(fā)的危機
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輕則影響同學之間人際交往,影響日常學習生活,重則釀成危機事故:
(1)人際關系失衡引發(fā)的宿舍危機。大學生因人際關系失衡引發(fā)的宿舍危機占相當大的比重。大學宿舍的同學來自不同環(huán)境,由于具備不同性格和成長經歷,難免發(fā)生各種矛盾以致人際關系失衡,從而造成宿舍關系緊張乃至宿舍危機。宿舍中有的學生喜歡拉幫結派去孤立自己不喜歡的室友,有的學生為了逃避宿舍人際矛盾而經常在外學習,盡可能減少在宿舍的時間,有的學生因為人際關系失衡而申請更換宿舍,甚至外出租房,有的學生因人際關系失衡發(fā)生口角、沖突甚至打架斗毆等,釀成悲劇。
(2)人際關系失衡引發(fā)的心理危機。人際交往失衡引發(fā)的心理危機一般有些明顯征兆或消極心理反應。如因自卑心理,自我封閉,害怕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而引發(fā)的社交焦慮癥。因對社交活動失去主動性和興趣,過于孤僻,對生活喪失希望,自我評價偏低,認為自己是不受別人歡迎的人而引發(fā)的抑郁傾向。因對特定情景或特定人際關系過分敏感,思維方式固定化,逃避人際交往,胡思亂想,表現(xiàn)為無意義的觀念及重復性的行為而引發(fā)的強迫傾向。因人際關系中的緊張焦慮情緒而引發(fā)的語言障礙癥等。一些大學生因人際關系失衡引發(fā)心理危機時,既不找老師也不找心理咨詢中心,更不找同學傾訴。這些心理危機輕則影響大學生自身健康成長和人際關系的和諧融洽,重則導致他們出現(xiàn)一些極端事件。
(3)人際關系失衡引發(fā)的感情危機。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在男女交往方面人際關系失衡易引發(fā)危機事件。據(jù)有關統(tǒng)計,大學生在對異性表白遭拒絕時,57.4%的人接受現(xiàn)實;14.9%選擇繼續(xù)追求,直到對方接受為止;5.2%會記恨對方;甚至還有1.9%的人考慮尋機報復。戀愛男女間人際關系失衡后,失戀的一方有的會失去學習動力和生活動力進而自甘墮落,有的會選擇自殺,有的會選擇報復傷害對方釀成事故。
3 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危機對策
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針對上述失衡和危機做好應對措施:
(1)全面排查,重點關注。大一新生入學時,學院可以開展家庭情況統(tǒng)計匯總、召開家長會等形式進行第一道排查,全面摸清新生的家庭真實情況。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后,學院要及時與心理咨詢中心聯(lián)系,獲取普查數(shù)據(jù),進行第二道排查。平時,輔導員可以借助宿舍長、班干部、宿舍門衛(wèi)值班人員、信息員、輔導員下宿舍等多渠道了解人際交往失衡的學生,進行第三道排查。輔導員對于已經關注的人際關系失衡的學生,產生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好記錄,事后再跟蹤更新,進行第四道排查,筑牢人際關系失衡學生的特殊排查網絡。
(2)多管齊下,對癥下藥。對于在排查中發(fā)現(xiàn)有人際交往障礙、人際關系失衡的學生,學院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雙方一起開展教育幫扶工作,若情況嚴重,需要家人陪同學生看心理醫(yī)生。對于一些人際關系失衡的特殊學生,輔導員可以結合家庭真實情況和平時在校表現(xiàn)予以針對性的幫扶。如對于因家庭困難導致交往困難的學生,輔導員可以引導他們努力學習獲獎助學金,提供勤工儉學崗位,推薦擔任學生干部或辦公室助理,增強自信,改善交往。高??梢钥紤]開設人際關系課程或講座,幫助人際關系失衡的大學生改變思想觀念,掌握人際交往技巧。例如在北大,“人際關系”是面向各院系開設的選修課程,從大一到大四的同學均可選修,而且通過實際模仿和現(xiàn)場解決的形式來開展教學;學院、班級可以適當組織一些集體活動,促進高低年級學生交流、男女生交往,讓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在集體活動中改善人際關系。最后,發(fā)揮高校心理咨詢中心的作用。引導和鼓勵人際關系失衡的大學生,在遇到人際關系挫折的時候主動求助心理咨詢中心。
4 小結
總之,對于當前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衡的種種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我們要與時俱進地加以研究,要從學生個人、家庭和高校共同應對,要通過這種失衡研究和危機管理,使得大部分交往失衡的大學生能改善交往,使得不能交往甚至有嚴重障礙的學生走出困境,防止各類極端事故的發(fā)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景慶虹.大學生人際關系危機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10.12.
[2] 陳達.淺論如何構建和諧寢室關系,提高思政工作針對性、時效性[J].科技經濟市場,2016.4.
[3] 高博.大學生戀愛心理危機中預警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