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云
在科學教育過程中,引導兒童進行動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引導孩子們在動手操作中學會科學知識,需要教育工作者進行長期探究和摸索。
一、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兒童由于年齡較小,天性活潑好動,做一件事的注意力不能長期地集中。在孩子們的科學教育中,教師必須適當設置一些課程,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學習科學知識,體會科學知識,理解科學知識,達到科學教育的目標。
比如,讓孩子們了解種子發(fā)芽的過程,進而理解植物的整個生長過程。我利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和水培植物生長的營養(yǎng)液進行植物栽培讓孩子們進行觀察,記錄并復述。我首先在營養(yǎng)液中種下了多個牽?;ǖ姆N子,然后每天定時定點地引導孩子們觀察種子的變化情況,并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孩子們每天認真地觀察,從種子的初期萌芽到長出兩個葉片,再到長出長長的莖葉,直到最后長出花苞,開出牽?;ńY(jié)出新的種子,完成了一個生命周期的活動。孩子們在觀察過程中,非常認真仔細,看到了植物種子的生長變化,認識了植物的整個生長過程,體驗了生命的神奇。同時,孩子們還發(fā)現(xiàn)顆粒飽滿的種子發(fā)芽快,而顆粒不飽滿的種子發(fā)芽慢,甚至不發(fā)芽。通過觀察,孩子們不僅學習了科學知識,也在觀察過程中無形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專注能力。
這種通過讓孩子們觀察種子的變化,深刻體會植物生長的奧妙,不僅增強了孩子們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也增強了孩子們對新生事物進行認知的探究能力,為孩子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埋下種子,也為將來在科學領域發(fā)展興趣愛好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增強親身體驗
單純地進行說教很難讓孩子對知識進行全面地理解。為此,在平時科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師所要傳授的科學知識的理解。
比如,我講授“水具有浮力”這一科學知識時,在教給孩子們折紙船的方法后,孩子們立刻熱火朝天地投入到折紙船的環(huán)節(jié)。我又端來一盆水,讓孩子們將自己折的紙船放入水中,看是否能漂浮到水面上,來讓孩子們觀察和體驗水的浮力。在孩子們折好紙船后,我一一讓孩子們將紙船放入水中,這時候,孩子們觀察到,有的紙船能浮在水面上,能體驗到水的浮力;有的孩子的紙船由于折疊得不好則完全不能浮在水面上,試驗失敗了;而有的孩子的紙船在水面上浮一會兒又沉下去,試驗也失敗了。針對各種各樣的情況,我們一起找原因,最終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孩子們理解了水的浮力這一概念,也親身體驗了浮力的存在。
這種通過折紙船浮于水面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借助于活動進行教學,使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知識,體驗知識,不斷提高孩子們的掌握知識的能力,突破了孩子科學教育過程中難以表達,無法說透的教學難點。
三、強化動手能力
玩具對于孩子們來說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如果能讓孩子在利用玩具玩耍的過程中,學習到科學知識,將是一種很不錯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各種玩具的特點,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力爭讓孩子們在利用玩具玩耍的過程中學到科學知識。
比如,為了讓孩子理解電路的基本知識,我給孩子們設置了玩電子積木的環(huán)節(jié)。認識到要想小燈泡亮起來,在有電池的情況下,必須是整個電路都連起來才可以實現(xiàn)。要想讓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所有的器件都串聯(lián)起來,另一種方法就是將燈泡并聯(lián)起來。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后,發(fā)現(xiàn)燈泡并聯(lián)起來比串聯(lián)起來更亮一些。最后,進行了收音機、電磁鐵等的拼接。孩子們對此樂此不疲,在玩樂中學會了要掌握的知識,明白了電路與馬路一樣必須暢通才能無阻,才能實現(xiàn)其功能。
親自動手操作去切身體驗科學知識的教學方法,是非常直觀而有效的,可以讓孩子對知識記憶更加深刻。
在教育中實施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是最適合孩子們特征,不僅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學習科學知識積極性,而且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掌握了科學知識,為孩子們未來的興趣愛好以及人生方向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易家橋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