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媛
(沈陽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4)
摘要:課堂觀察是課堂研究最經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課堂研究中收集可靠資料的重要手段。通過一學期的課堂觀察,并進行課堂觀察記錄,來探討中外教師的教學特點。本文重點觀察的對象為對外漢語課堂的中文教師和國內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外籍教師,最后分析中外教師在課堂教學行為上的差異。
關鍵詞:課堂觀察;教學行為;對外漢語教師;外籍教師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41-01
引言:在授課群體及課型上,我主要觀察了中國老師給外國學生上課的課堂,以對外漢語課為主(包括成人班級、兒童班級)。同時,也觀察了外國老師給中國學生上課的課堂,以大學生英語口語課為主(成人班級),還有個別的外國老師給外國學生上課的課堂,以德語、英語學前課為主(兒童班級)及參加的外國人給中國人培訓的課程。經過觀察以上不同課型及不同的授課群體,發(fā)現(xiàn)中外老師在教學方法上存在差異,并且發(fā)現(xiàn)中外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及整個課堂氣氛也存在差異。具體如下:
一、在教學方法上,外籍老師呈現(xiàn)的特點為:
(一)肢體語言自然豐富。
經觀察,無論外國老師授課的對象是成人班級還是兒童班級,外國老師都能非常自然的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使得課堂氣氛輕松有趣,增加學生們的注意力和興趣。
相對于中國老師,則肢體語言使用較少,且在使用時表現(xiàn)的不自然,并呈現(xiàn)出中國老師高高在上的地位感。
(二)啟發(fā)式教學,引領學生思考。
經過課堂上的多次觀察,發(fā)現(xiàn)外國老師在授課方式及提問時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獨立思考,引發(fā)學生自己說出答案、自己的想法等。
如:在外國老師教兒童班的課堂上,以學習英語單詞為例,其中Apple的教法。外國老師是這樣教的:首先拿來實物蘋果,問學生:這是什么?學生答:蘋果。接著,老師追問:蘋果是什么顏色的?學生答:紅色。然后老師又問:大家摸一下蘋果,并試著感覺一下,蘋果的外型是怎樣的?學生答:外表光滑。通過這一個單詞的教學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外國教師更注重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并且注重實踐動手能力,外國老師的最后幾個問題(問蘋果的顏色?外表是什么樣的?)值得借鑒,可以在對外漢語教學的生詞教學中,多讓學生自己感知。
在這里,可以和中國老師的教法作對比:一般來說,中國老師在教學中更容易傾向直接告訴學生:這是蘋果,是紅色的,蘋果的外表比較光滑,甚至會少有老師講到蘋果的外表是怎樣的。更多的中國教師會選擇向學生灌輸知識。
(三)注重實踐,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在課堂上,外國老師善于將所交的內容運用到實踐,讓學生獨立消化運用、親身體驗感受,經常在練習部分看到角色扮演這樣的活動。并且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外籍教師在動手實踐上強調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并且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通常是沒有模板的。這一點,在中國的課堂教學上就很少見。
二、在課堂氣氛上,外國老師所在的課堂常呈現(xiàn)的特點為:
(一)座位隨意。
老師和學生圍成圓形席地而坐,使得師生距離拉近,學生狀態(tài)輕松,會有問題就及時提出來。
與中國教師課堂對比:中國老師在前講課,同學按排而坐,顯現(xiàn)老師較嚴肅,課堂氣氛緊張,不利于吸引每個學生,學生容易溜號。
(二)課堂主體是學生,老師僅作為指導對象參與活動中。
在外國的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外國老師扮演的角色僅是指導,主體在于學生自己的小組討論(以沈陽大學外教課堂觀察為例,整堂課都是由學生小組討論)。
與中國相比,中國老師更占據(jù)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老師在課堂上從頭貫徹到結束。
三、學生反應方面:
中國學生呈現(xiàn)的特點為:被動的接受,課堂表現(xiàn)較為沉悶、膽怯、老實、認真記筆記。
外國學生呈現(xiàn)的特點為:主動參與,尤其在游戲活動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非常積極。但個別學生出現(xiàn)上課溜號、做其他事情,特別不愿意記筆記(原因:漢語水平跟不上,選擇做其他的)
四、教材方面:
外國老師在講課時,對教材處理較為靈活。中國老師在在講課時,習慣按教材的進度教學。
結語
最后,通過觀察,中外老師在教授初級漢語水平或英語水平的同時,都會選擇使用媒介語且語速偏慢,來幫助課堂活動順利進行,以及準確講解某個知識點。并且,不管是外國學生還是中國學生在班級都會形成小團體,學生愿意和本國或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玩耍、交往。
參考文獻:
[1]廖英,張月麗. 利用課堂觀察法探討外籍教師的教學特點[J]. 中國成人教育,2015(5).
[2]陳瑤. 課堂研究指導[D].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