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英
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腫瘤內科 河南 洛陽 471000)
食管癌患者替吉奧聯合放療前后血清VEGF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
朱麗英
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腫瘤內科 河南 洛陽 471000)
目的探討食管癌患者替吉奧聯合放療前后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15年1—12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30例食管癌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5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采取替吉奧聯合放療治療,比較觀察組替吉奧聯合放療前后VEGF水平與對照組的差異,分析VEGF水平與吉奧聯合放療療效的相關性。結果觀察組替吉奧聯合放療前、后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替吉奧聯合放療后VEGF水平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替吉奧聯合放療后VEGF水平較放療前下降22例(降低組),上升8例(升高組),降低組的有效率高于升高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0例中有效25例(有效組),無效5例(無效組),有效組治療后VEGF水平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15,P<0.05);無效組治療前后VEG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532,P>0.05)。結論血清VEGF水平與食管癌患者替吉奧聯合放療療效密切相關,可通過測定血清VEGF水平評估患者替吉奧聯合放療的敏感性,值得臨床推廣。
替吉奧;放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食管癌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1]。近年來,臨床逐漸強化對食管癌的防治力度,其防治效果也獲得了進步,但統(tǒng)計發(fā)現,該類患者放療后的生存期并未取得滿意效果。食管癌發(fā)生、發(fā)展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研究指出,VEGF表達和食管癌患者淋巴結轉移、血管浸潤、生存期間關系密切,屬于食管癌獨立預后因素[2]。本研究旨在探討食管癌患者替吉奧聯合放療前后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12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30例食管癌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5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均經病理確診為食管鱗癌、均無法接受相應手術治療;同時排除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異常、放療禁忌證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35~70歲,平均(52.0±2.2)歲;其中Ⅰ~Ⅱ期5例,Ⅲ~Ⅳ期25例;依據病理分化程度劃分:Ⅰ級11例,Ⅱ級13例,Ⅲ級6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35~70歲,平均(52.1±2.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患者均保持仰臥位,運用真空袋固定。采取三維適形放療,經CT模擬定位后,運用CT-STM對設計放療計劃,腫瘤體積(GTV)中涵括CT顯示中管壁增厚食管和短徑≥10 mm腫大淋巴結,臨床靶體積(CTV)包括GTV上下外放25~30 mm,前后左右外放5~8 mm,以及相應淋巴引流區(qū),計劃靶體積(PTV)則為CTV外放5 mm。運用常規(guī)劑量分割方式,其中GTV受照劑量60~64 Gy(6~7周,30~32次),CTV受照劑量50 Gy(5周,25次),脊髓受照劑量≤40~45 Gy(4~6周,20~22次)。治療期間有效控制對患者肺部、心臟照射劑量,針對胸上段、頸段食管者則實施雙鎖骨上預防性照射。同時給予患者替吉奧(山東新時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803)口服治療,60 mg/(m2·次)早晚分服,連續(xù)用藥14 d后停止用藥7 d。1個療程21 d,治療2個療程。血清VEGF檢測:分別在放射前1周、治療結束后1周采集患者靜脈2 ml,離心分離血清將其放置-70 ℃環(huán)境中待測,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測定血清VEGF水平,檢測各項操作依據VEGF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評價指標觀察比較觀察組替吉奧聯合放療前后VEGF水平與對照組的差異,分析VEGF水平與吉奧聯合放療療效的相關性。依據治療前后X線食管鋇餐造影評估近期療效,具體如下。①完全緩解(CR):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食管黏膜基本恢復,鋇劑試驗可順利通過食管,管壁稍強直,管腔無狹窄;②部分緩解(PR):食管癌患者癥狀減輕,食管無明顯的扭曲,腫瘤縮小體積≥50%;③稍緩解(MR):食管腔稍有增寬,病變部位受到扭轉,食管潰瘍面積縮小,但<50%;④無緩解(NC):食管癌患者放療后腫瘤無明顯縮小甚至增加??傆行?(CR+PR)例數/總例數×100%。
2.1血清VEGF水平放療前觀察組VEGF水平為(126.5±23.3)ng/L,放療后VEGF水平為(103.7±8.79)ng/L;對照組VEGF水平為(78.5±30.2)ng/L。觀察組替吉奧聯合放療前、后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7.467,t2=4.449,P<0.05)。觀察組替吉奧聯合放療后VEGF水平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015,P<0.05)。
2.2治療效果觀察組替吉奧聯合放療后VEGF水平較治療前下降22例(降低組),上升8例(升高組)。降低組治療有效率90.91%高于升高組6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594,P<0.05)。30例中有效25例(有效組),無效5例(無效組),有效組治療后VEGF水平(105.25±25.36)ng/L較治療前(135.58±54.72)ng/L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15,P<0.05);無效組治療后VEGF水平(118.25±34.25)ng/L與治療前(108.25±24.36)ng/L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532,P>0.05)。
食管癌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早診斷、及早采取高效的治療措施意義重大[3]。食管癌生長和其他常見腫瘤較為相似,均對血管具有較高的依賴性。VEGF在機體內促進血管生成因子中占重要作用,其參與了血管形成的多個階段,多表達于腺細胞、食管黏膜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中,其在食管癌患者、健康者滲出液、血清中均有表達[4]。
健康人群體內VEGF水平較低,可維持正常血管密度與血管基本滲透功能,促進營養(yǎng)物質在機體血管內外正常運轉,但其于腫瘤組織中表達較正常組織高,通過采取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證實,其在食管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高達31%~75%,其水平的高低對腫瘤進展、生存率等具有一定的影響[5]。手術、化療等療法均可降低患者體內血清VEGF水平,但針對放療對體內血清VEGF水平的影響卻無相關研究證實,故本研究針對食管癌患者采取替吉奧聯合放療前后血清VEGF水平變進行探討,結果顯示,觀察組放療前后VEGF水平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放療后VEGF水平較治療前降低,說明食管癌患者體內VEGF水平高于健康者,經過采取替吉奧與放療聯合治療后可降低患者VEGF水平。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中VEGF水平降低組治療有效率(90.91%)高于升高組(62.50%),說明VEGF水平升高則對替吉奧聯合放療不敏感或存在抗拒,而VEGF降低則對替吉奧聯合放療敏感,提示替吉奧聯合放療后VEGF水平變化可對食管癌患者替吉奧聯合放療敏感性進行預測。針對VEGF水平升高者則可采取抗腫瘤血管形成藥物進行治療,以便于降低VEGF水平,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與生存期。
綜上所述,血清VEGF水平與食管癌患者替吉奧聯合放療療效密切相關,可通過測定血清VEGF水平評估患者替吉奧聯合放療的敏感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于靜萍,孫志強,倪新初,等.食管癌患者放療前后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變化的臨床意義[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1,31(6):671-674.
[2] 王偉,劉建波,李會榮,等.食管癌患者放療前后血清VEGF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6):4574-4576.
[3] 張聰,薛國亮,汪延明,等.恩度靜滴聯合放療對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2,52(47):57-59.
[4] 張治國,薛慧婧,宋仕茂,等.三維適形放療對食管癌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及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變化[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8):870-872.
[5] 鮑啟德,劉敏,孫李凌,等.食管癌放療前后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的變化[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5,28(1):9-11.
R 735.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064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