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海連
(福建農(nóng)林大學 東方學院,福建 福州350017)
?
加強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推動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冷海連
(福建農(nóng)林大學 東方學院,福建 福州350017)
寫作課是熏陶和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思辨能力最為有效的課程之一。英語寫作課程中,注重英語教師思辨能力的提高;督促學生更新知識結構,博覽群書;提高學生寫作過程中的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能力;幫助形成學生寫作記錄檔案,追蹤寫作全過程;調(diào)整教師對學生英語作文的評判標準是幾項幫助學生提高思辨能力的對策。
思辨能力;英語專業(yè);寫作
近年來,思辨能力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關注,人們在思想上和教育理念上非常重視思辨能力這一技能,但是沒有落實到技術層面。尤其是英語專業(yè),正如黃源深所言,我國英專學生思辨能力低下,實在是“思辨缺席”的重災區(qū)[1]。寫作課是熏陶和提高學生思辨能力最為有效的課程之一[2]。寫作能力的提升與思辨能力的習得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目前英語專業(yè)寫作課程對學生思辨能力提升所起作用相當有限。為改變現(xiàn)狀,筆者在簡要介紹目前國內(nèi)外對思辨能力的研究基礎上,結合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實際,探討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方法。
所謂“思辨能力”是指人們思索和分辨的能力,其核心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說的那樣,受過教育的人在接觸一種思想時會先進行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它。國外學者早就對思辨能力進行了細致研究,其重點是確定思辨能力的模型結構和開發(fā)衡量思辨能力的量具。
首先,關于思辨能力模型有兩個相對權威的理論。一個是美國特爾斐項目組研究出的“認知”和“情感”雙維度的結構模型,另一個是美國批判性思維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Paul和同事Elder從“思維的要素”、“衡量的標準”和“智力特點”三方面進行論證的三元的結構模型。
其次,為做到比較準確地衡量大學生的思辨能力,1995年,美國“特爾斐”項目組制定了現(xiàn)在國際上廣泛運用的加州思辨傾向量表(CCTDI),從好奇心、開放性、系統(tǒng)性、分析性、尋真性、自信度和成熟度等七個維度考核思辨者的能力。2001年英國出現(xiàn)了劍橋思維能力測試(TSA),考核審辯式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具體包括言語推理、數(shù)字推理能力和組織觀點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TSA影響日益增長,到2008年,劍橋大學27個學院已經(jīng)把這種測試列為入學考核的內(nèi)容。其理念和應用實踐值得我們學習[3]。
我國學者近年來也逐漸開展對思辨能力的探討,林崇德認為思辨能力的模子是一個由六種元素構成的三菱結構,這六種元素主要指思維的材料、思維的目標、思維全過程、思維的品質(zhì)、思維過程中的自我監(jiān)督能力和思維過程中涉及到的認知及非認知要素[4]。文秋芳則認為思辨能力劃分為“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本身”。元思辨能力指的是對思辨這個行為和過程實施規(guī)劃、監(jiān)控、做出調(diào)節(jié)和進行評價的技能;而思辨能力本身主要包括認知方面的標準、技能和直接影響思辨能力高低的情感方面的特征。位于第一層次的“元思辨能力”統(tǒng)帥其上面的第二層次的“思辨能力”[5]。
文秋芳在實證研究后發(fā)現(xiàn)英語專業(yè)學生在大一階段思辨能力略高于其他文科專業(yè)的學生,而大三時持平甚至比其他文科專業(yè)的學生更低,英語專業(yè)課程對學生思辨能力沒有起到很好的培養(yǎng)作用[6]。英語專業(yè)學生思辨缺席這一狀況令人擔憂[7]。這些研究主要圍繞宏觀策略,較少針對英語專業(yè)具體的課程,尤其很少探討寫作課程中學生思辨能力的現(xiàn)狀及如何從細微處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本文從此處著手做了一些有益嘗試。
現(xiàn)在相當多英語專業(yè)學生寫出的文章水準不高,有些甚至很差,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非常多,以下幾點值得我們重視:
第一,英語寫作本身的獨特性。眾所周知,英語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中寫作屬于輸出技能,要寫出一篇好文章,需要英語學習者廣泛積累大量寫作素材,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同時寫作過程中還要進行活躍縝密的思維,不管是審題、確定文章觀點、選擇論據(jù)還是進行具體論證過程,都需要作者一一進行分析判斷,是一項特別消耗腦力和考驗學習者真實語言水平的活動。這一過程耗時又單調(diào),也需要作者能靜下心來獨立思考。因而大部分學生一提到寫作就犯怵,不是教師布置基本不愿意動筆。即使有練習也只是稍微審題就直接動筆,基本處于應付作業(yè)的狀態(tài)??上攵獙W生思辨能力一般不會太高。
第二,英語寫作常規(guī)的教學態(tài)勢。英語一直以來就是耗時不見成果的科目,很多學生學英語一直停留在脫離文章背誦單詞的方法上,有效輸入嚴重不足。加上寫作本身就是一項比較難的任務,很多學生不肯花功夫打好基礎,認為考試前背幾個句子應付一下就可以。對教師而言,不少人感覺學生基礎實在太差,詞匯量不足,搭配經(jīng)常弄錯,提筆就是語法錯誤,有些內(nèi)容牛頭不對馬嘴,完全看不懂在講什么,等等,不知道該從哪里著手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因而考試前提供一些可以復制的句式或者模板,以便學生能快捷方便地完成寫作任務。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文章基本沒有深刻的思維痕跡,創(chuàng)新也就無從談起。
第三,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管是低年級基礎課還是高年級專業(yè)課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模式一般以背誦語言知識為主,注重通過反復模仿和練習來掌握基本技能,認為擁有標準流利口語和強大詞匯量是高水平,看書看報紙時經(jīng)常只是注意到其中的語言信息,如不認識的單詞,長難句的句法特點等,比較少注重信息的搜集分析、知識面的擴大和研究內(nèi)容的邏輯性等,思維判斷能力很少得到訓練。同時,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平時期末考試和全國統(tǒng)一考試(如專業(yè)四級考試)的成績與同學差距不是很大,分數(shù)相差大致維持在1-5分這一區(qū)間,于是思想上不重視寫作這一科目,更別說通過寫作提高思辨能力了。
最后,常規(guī)的寫作評價機制。寫作課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運用規(guī)范恰當?shù)奈淖?,寫出符合體裁、內(nèi)容豐富、條理清晰、邏輯嚴謹?shù)膬?yōu)美文章。但長期以來,由于學生基礎較差,教師在給學生批改作文時常偏重于字詞運用是否正確和恰當、全篇有多少語法錯誤等,而學生寫作的立意是否新穎,結構是否合理,論述過程中論據(jù)是否充分,運用什么論證方法等等經(jīng)常被忽視,導致學生寫作時重形式輕內(nèi)容,基本不考慮文章體現(xiàn)出來的思維尺度了。
為了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思辨能力,教育界的許多專家、學者,在設置合理課程、確定課程目標、采取有效教學方法、編寫相應教材和改善測試模式等宏觀方面提出了很多可以付諸實踐的構想,本文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微觀方向的建議。
3.1 注重英語教師思辨能力的提高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因而教師的水準直接關系到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寫作課的課堂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有沒有吸引力和挑戰(zhàn)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身的思辨素養(yǎng)。如果教師能巧妙地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其積極思考,日積月累,學生的思維肯定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因而英語教師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廣泛閱讀思辨能力方面的著作,弄清楚思辨能力的結構模型,積極參加研討會,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在日常教學中盡力營造一個有利于思辨能力發(fā)展的學習氛圍,增加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相應技巧,科學助推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3.2 督促學生更新知識結構,博覽群書
要寫出優(yōu)秀的英語作文,僅靠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匯和系統(tǒng)的語法結構是遠遠不夠的。寫作是一種輸出技能,是對語言進行高度加工,在這過程中學生要審題、確定論點和謀篇布局等,這種復雜的思維活動是架構在完善的知識儲備和科學的知識結構基礎之上的。因而,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口語、聽力、閱讀等基礎專業(yè)課程和文學、跨文化的語言學和翻譯等高級專業(yè)課程,還應廣泛涉獵其它專業(yè)和學科的課程,增加課外閱讀量,擴大視野,在寫作時能自如地應用多種素材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3.3 提高學生寫作過程中的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能力
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對已完成的作文對照寫作標準逐條進行分析,思考審題有沒有偏差,結構是否完備,有沒有完成寫作任務,文章還有什么改善的空間等。組織學生互評,即由教師指定或者學生自己結成小組,互相批改作文,這是個雙贏的過程。一方面,學生在批改同學作文的過程中,不僅能溫故知新,增長知識,而且還鍛煉了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另一方面,對作者而言,吸納和借鑒同學的建議,能幫助自己開闊思路,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板,查缺補漏,比自己獨自修改文章效果更佳。
3.4 增加寫作訓練,追蹤寫作全程
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設置一些寫作項目,增加學生實際操練的機會,并要求學生建立寫作檔案(電子版文件夾或紙質(zhì)版檔案袋),記錄整個寫作練習過程。每次作文檔案,包括寫作練習的審題思路、所列提綱、完成的初稿、后來的修改稿、最終上交給老師的定稿、自我評價情況、互評反饋的意見及老師的批改成績和評價等。有了這些完整的資料,學生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反思和總結一下自己寫作的優(yōu)缺點,分析哪些地方需進一步改善,哪些環(huán)節(jié)需要強化訓練,以便自己在以后的學習中有的放矢。這樣反復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5 調(diào)整英語作文的評判標準
當前,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判大多還是注重用詞是否正確、語法錯誤多少等語言或者說形式層面,對文章的結構是否合理、論證是否充分、觀點有沒有新意等關注不夠,這很難使學生體會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寫作過程既要考慮選擇詞匯、組成句子、上下文銜接是否連貫、語言特征是否符合文體風格和語體要求等這些語言形式,也須注重思維過程,包括解析題目要求、明確文中概念、概括論點、舉例證明等充實文章內(nèi)涵的內(nèi)容。語言形式和文章內(nèi)容相輔相成,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形成高水平的文章。
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宜先考慮文章提出的觀點是否站得住腳、論據(jù)是否充分、邏輯是否嚴密等等,也就是把學生作文的內(nèi)容放在首位,接著才是考察詞匯、句型及時態(tài)等各種語法點,綜合衡量和評判一篇文章的水平。這種評價機制,更能促使學生寫作時開動腦筋,認真思索,逐步提高思辨能力。
[1] 黃源深.思辨缺席癥[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7):16-19.
[2] 孫有中,文秋芳,梁茂成,等.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yǎng)座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43(4):603-608.
[3] 林方,孫夢格.英國思維能力測評:背景、理念及應用[J]. 中國考試2017(5)
[4] 林崇德.思維心理學研究的幾點回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5):35-42.
[5] 文秋芳,王建卿,趙彩然,等.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1):37-43.
[6] 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我國英語專業(yè)與其他文科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5):350-355.
[7] 黃源深.英語專業(yè)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10(1):11-16.
(編輯:嚴佩峰)
Improv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by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for English Major
LENG Hai-lian
(The Orient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17, China)
Writing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courses to edify and improve English majors’ abilit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eachers' ability, urging students to updat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read extensively,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of modif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helping students to develop writing records and track the whole writing process and rectifying teachers’ criteria on students' English composition are a few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nglish major; writing
2016-12-15
冷海連(1983—),女,江西上高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與英語教學.
G642.0
A
2095-8978(2017)02-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