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鴻
配方:靈芝、何首烏、制黃精各100克,桂圓肉、黨參、枸杞子、炙黃芪、當歸、熟地黃各50克,山藥、茯苓、陳皮、紅棗各25克,白酒7000毫升,冰糖700克。
制法:將前13味研為細粉,用白酒作溶劑,按滲濾法進行滲濾,收集濾液,加入冰糖,使之溶解,再加白酒至總量為7000毫升,靜置,濾過,即成。
功用:滋補強壯,溫補氣血,健脾益肺,保肝護腎。
主治:身體虛弱,產(chǎn)后虛,貧血,須發(fā)早白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次。
配方:五加皮、枸杞子各200克,干地黃、丹參各60克,杜仲500克,干姜90克,天門冬120克,蛇床子100克,乳香(去油)250克,白酒4500毫升。
制法:將前9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益腎壯腰,祛風(fēng)除濕,舒筋活絡(luò),溫經(jīng)散寒。
主治:產(chǎn)后癖瘦,玉門冷。
用法:口服,每次服50毫升,漸加至100毫升,日服2次。不善飲酒者可兌冷開水沖服。
配方:杜仲(炙微黃)60克,桂心、丹參、當歸、奄閭子、川芎、牛膝、桑寄生、制附子、熟地黃各30克,川椒15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11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益腎壯腰,活血通絡(luò)。
主治:產(chǎn)后臟虛,腰部疼痛,肢節(jié)不利。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毫升,日服2~3次。
配方:糯米4000克,冰糖500克,米酒2000毫升,甜酒粉(酒曲)適量。
制法:先將糯米淘洗后,置盆中加水適量,在鍋中蒸熟。剛熟時取出攤開降溫。當降至手觸糯米飯時感到溫手時即可均勻地撒上甜酒粉,然后裝入容器中,密封,保溫24~48小時,開封加入米酒和冰糖,再次密封,次日便成。功用:溫中益氣,補氣養(yǎng)顏。
主治:產(chǎn)后虛弱,面色不華,自汗;或平素體質(zhì)虛弱,頭暈?zāi)垦?,面色萎黃,少氣乏力,中虛胃痛,便溏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50~100毫升,日服1~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獨活120克,肉桂18克,秦艽28克,白酒8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fēng)勝濕,通絡(luò)止痛。
主治:產(chǎn)后體虛,復(fù)感風(fēng)濕之邪所致的自汗,關(guān)節(jié)疼痛,下肢酸重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山蓮藕60~100克,白酒500~1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潤肺滋腎,舒筋活絡(luò)。
主治:婦女產(chǎn)后血虛及跌打損傷,腰腿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
配方:忍冬藤適量、木槌子60克,甘草30克,白酒250毫升。
制法:先將忍冬藤(生取一把)以葉入砂盆中研爛,入酒少許,調(diào)和得所,涂布肚臍四周,中心留一口。又取木槌子搗碎(不犯鐵器),生甘草切碎,共入砂鍋內(nèi),加水500毫升,以文武火煎至減半,再入白酒,煎十數(shù)沸,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清熱解毒,益氣通絡(luò)。
主治:病后及產(chǎn)后體虛,氣短乏力,與老年人用之皆宜。
用法:口服:每日1劑(病勢重2劑),連夜分3~6次飲盡。
附記:引自《醫(yī)部全錄》。
配方:干毛雞(除去毛及內(nèi)臟)300克,當歸150克,制益母草100克,鉤藤50克,川芎90克,防風(fēng)、炮姜、羌活、紅花各25克,白酒10000毫升。
制法:將干毛雞用蒸氣蒸15分鐘,放冷,合其他藥共置容器內(nèi),加入白酒,密封浸泡45日以上,濾過即得。
功用:祛風(fēng)活血,去瘀生新。
主治:婦女產(chǎn)后虛弱,手足麻痹。
用法: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0~1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