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培泉
(弋陽縣第一中學,江西上饒 334400)
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
姚培泉
(弋陽縣第一中學,江西上饒 334400)
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意味著語文學習任務即將完成,也意味著他們正在獲得一定的基礎語文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已經具備了社會生活所應具備的語言運用和語文學習能力。但有學者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庇纱丝梢娬Z文教學不能局限于語文知識的講授。對于語文教學來講,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需要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相應變遷與豐富。教職人員應時刻保持創(chuàng)新,將精力更多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及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傳統(tǒng)語文教學慢慢脫離了教書育人的軌道,漸漸形成了固態(tài)的教學模式,使高中生失去了學習的激情,無法深入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這樣的教育方式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獨立自主的個性。同時應試教育對語文的偏見,認為語文這門學科不值得去花費時間。其實,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尤其是高中階段,對語文的教學更應該重視。但是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不是很好。課程改革后,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以及單維的學習方法,承認了每個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同時也確定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現象。這都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
語文在高考中舉足輕重,在生活中更加重要。但是在教學中容易發(fā)現,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熱情極低,對語文的漠視程度讓人瞠目結舌。于是語文被學生所放棄,尤其是高中,更對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主要是因為高中階段面臨高考,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應試”模式,教師來講解重點,學生被動學習。師生之間缺少交流和互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不足,教學質量低下;語文教學期間,主要圍繞課堂和教材教學,忽視了把知識點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內容枯燥無味,過于重視教材和考綱的要求教學內容;過于重視考試制度,忽略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教學的目的變成了獲取優(yōu)異成績。其實,語文教學不止要掌握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語文實際運用能力;語文不僅是一門課程,也是一項交流技巧。所以,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力度,幫助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1.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素質
教師應該在更新觀念、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提倡教學媒體的多元化,把灌輸式教學變成啟發(fā)式教學,同時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努力做到對不同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展開多層次的引導,發(fā)展學生豐富的個性,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如,進行提高學習質量的分層次教學,其方法是依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相結合,將班級分成多個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多種學習要求,因材施教,進行不同的輔導和考核,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高中生處在思想逐漸成熟的階段,在學校學習知識的同時,還受到社會影響,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從感性到理性的多層思考,去探索語文的真諦,帶領學生體會語文的優(yōu)美典雅,進行情感的傳遞和情感教育。教師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樂于學習的問題為中心展開教學,啟發(fā)學生的多維思考能力,不要用固定的答案加以限制、甚至扼殺學生的思維亮點,而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同時教師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師德修養(yǎng),用自身的形象和人格影響教育學生,擴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我的審美、表達和書寫能力。教師個人要練就一身過硬的基本功,應該成為一個雜家,博覽群書、博古通今。
2.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指一個人獨自學習并掌握知識的能力,包括獨立閱讀,思考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分析能力。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呢?如何讓自覺成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呢?首先要概括講解單元學習內容,明確學習任務。其次是根據自身情況,多讀課文,結合文章內容,思考解決問題。圍繞學習目標探究,最后總結收獲和測試反饋,讓學生獨立確定重難點,學會從教輔中自學解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
3.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
在科技發(fā)展的當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運用到教育領域,為教學工作增強了豐富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過程的直觀性。語文的學習對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要求相對較高。高中生的閱歷方面仍然相對欠佳,對事物缺乏了解,這對語文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例如:對南方學生而言,雪景見得較少,對文中描寫的雪景缺乏直觀的感受,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播放雪景視頻和圖片來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下雪的實際情況。利用多媒體設備,不僅能大大豐富學生的認知,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更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查閱資料,編演課程片段,漸漸深入地將文章的內涵、事物蘊含的道理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僅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同樣是學生的學習方法通過舉一反三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方式。
4.巧妙設計課堂問題
教師應該學會提出有效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回應,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教師作為“供給者”“提供者”的角色雖可弱化,但不能消失。有效教學是對話式的,所以老師可以講授,但不能總是一個聲音。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想要提出有效的問題,就要使問題保持開放性,問題要大小適宜突出難重點,符合不同學生的實際能力,設計問題還要有一定的藝術和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方式,激勵學生自己思考和辨析。
5.靈活處理課堂教學
課堂中的講解,要精講精練,形成系列,根據實際及時調節(jié)教學內容,而不是機械地根據設定教學,盲目追求完整性。要做到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及時返現教學中的偏差,快速處理教學過程中的新問題,注重學生的思維實際和學習能力,靈活處理預設好卻不適合課堂情況的教育步驟??梢郧昂笞兺?,也可以主次變通。把不適合學生實際,超出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失去,不可以追求課堂的完整性。
6.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語文教材以文體和知識點組成單元,不利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所以要學生從自我出發(f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水平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才能活學活用,成為教材的主人。學習語文,主要在于積累,生活中常常摘抄名人名言,閱讀中外名著,賞析優(yōu)美散文,制訂閱讀、背誦計劃,把課本和課外讀物,必修和選修課本結合起來,分析和比較,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收集整理,創(chuàng)造性補充教材,即使是新聞聯(lián)播,也能讓學生學到不少語文知識。
7.選用多樣教學方法
讓學生主動參與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享受學習過程,提升個人能力。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學生的積極探究預留空間,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當學生個體無法解決問題時,組織學生展開合作學習,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在團隊內和團隊間積極地展開討論和交流,讓學生交流思想,交換意見,交匯思維,讓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和心理定式的限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和復習習慣,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尤其是對文言文的學習和閱讀,只有學生自己學會思考,能力才能真正提升。
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苯虒W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教師應恰當地選擇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取得實效。同時語文課程是語文教學的基礎要素,集中而又具體地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課程目標的發(fā)展變化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直接關系著語文教改任務的完成。為此,探索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探求語文教學的新思路,是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高效地教,學生要高效地學,就必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從而來影響學生的素質,這是十分重要、不可漠視的。對教學的評價,不能看教學內容的多少,而是教學效率的高低。但是教無定法,所以要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有效性,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們多下功夫,想方設法地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來保障教學的高效開展。
責任編輯 范宏芳
姚培泉(1982—),男,江西弋陽人,弋陽縣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