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
領(lǐng)銜人主張
基于實踐的無痕語文課程特質(zhì)
■李鳳
“無痕”即沒有傷痕,沒有陰影,沒有痕跡。歷經(jīng)30多年的實踐探索,無痕語文完成了從教學到課程的跨越?!盁o痕”語文不搞克隆拷貝、隨幫唱影,而是繼承創(chuàng)新,“我秀我型”;不搞填鴨灌輸、模式套人,而是誘導點燃,“我有我滋味”;不是正襟危坐、不茍言笑,而是率性天真,“我的地盤我做主”。無痕語文課程具有鮮明的特質(zhì),概括起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無痕語文課程是沒有傷痕的課程。
在人際溝通和交往中,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一個人就會自尊、自信、自勵,呈現(xiàn)正能量,否則就會表現(xiàn)出沮喪、自卑或者是對抗、厭惡與仇視,因而導致無法有效溝通。無痕語文課程特別強調(diào)尊重,教師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真理代言的形象、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而是以仁愛之心呵護每個孩子,賞識激勵他們,尊重其天性,傾聽其心聲,語文教學中處處洋溢著對學生濃濃的關(guān)愛。教師以輕松愉快的方式把美的對象顯示給受教育者,使學生在接受教育時,完全出于自覺,出于對美的渴求和向往。唯有尊重才有語文,唯有自由才有語文。無痕語文課程還學生以思想的自由、言行的自由,彼此平等,和諧溫馨。生就是師,師也是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教師角色會顯得很模糊,自然地成為交流與傾訴的參與者。不同情境中,教師作為學生的伙伴、姐姐,乃至母親的角色色彩會變得鮮明起來。師生一起吟哦,一起哼唱,一起狂歡,得意于文字,忘情于山水。師生在充滿溫情與仁愛的平等自由的氛圍中,自由地吸納,幸福地享用,快樂地成長,培育出溫暖、細膩、體貼的心靈。學生自然而然地親師信道,不會產(chǎn)生抗拒。
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支教活動在泰州市某初中舉行,此次活動上,我執(zhí)教了《蔚藍的王國》一課。上課前,我按照名冊上的順序與學生一一進行了簡單交流,其間我發(fā)現(xiàn)少了一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同學智障,凡公開教學一律不讓他露面,免得擾亂課堂。我對全班學生說,智障孩子也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比一般孩子更應(yīng)得到尊重和關(guān)愛。于是,我隨即請該生的同座去請他前來。待他來到課堂,我熱情地歡迎他,親切地拍拍他肩膀,這才開始上課。整堂課,他坐得端端正正,注意力特別集中。盡管連一個特別簡單的問題他也沒能回答正確,但我還是真誠地鼓勵他,肯定其態(tài)度認真,思考有一定道理。他面露喜悅,特別開心、滿足。下課后,我專門與他握手話別。評課環(huán)節(jié),很多老師有感于我對這位同學的尊重與體恤。其實,這是我的本能反應(yīng)。正如我?guī)煾覆芙蛟聪壬裕骸袄铠P老師愛之所及,更多的是學習困難生、家境貧寒生、心理缺陷生、行為‘另類’生,還有弱勢群體子女,真可謂‘有愛無類’。她的這種愛,愛得自然,愛得‘無痕’,她認為這些都是做人之本真?!?/p>
2.無痕語文課程是不露痕跡的課程。
教師在教學中不囿于考試,不強硬灌輸、生拉硬拽、魔鬼訓練,而是遵循規(guī)律,依據(jù)學科特點,隱藏目標,智慧地喚醒點燃,激發(fā)內(nèi)需,順應(yīng)同化,春風化雨般滋潤學子的心田。孩子們在自主靈動的學習中,破解疑難,不知不覺地、和諧地生成知識、涵養(yǎng)心智,力避過于功利造成的被動學習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
2015年4月,我在南通市特級教師帶教活動中執(zhí)教《松鼠》一課,授課班級是南通市小海中學初一某班。我站在孩子的角度,用童心去揣摩他們感知文本的路徑,在閱讀大量資料的基礎(chǔ)上,通過網(wǎng)絡(luò),“海選”與課文最“匹配”的松鼠,反復斟酌松鼠“亮相”的時機與頻率,以期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情緒,使其情感活化起來,與教材積極對話,有趣有序地習得知識技能,在廣泛的聯(lián)系中體驗并理解文本的思想意義。我以孩子們的玩伴的角色微笑著介入課堂,傾聽、喚醒、等待、鼓勵、點贊,采用自主發(fā)現(xiàn)、說文解字、朗讀體味、比較鑒別、圖片欣賞等方式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輕松無痕地達成了教學目標。下課了,孩子們還沉浸在唯美課堂里,圍著我不讓離開。他們當即跟校長提出,能不能請我再給他們上一堂課?
一些老師覺得應(yīng)用文教學呆板無趣,我則隨機設(shè)計,利用各種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積極建構(gòu)利于學生學習的背景和活動情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參與探索、發(fā)現(xiàn)和認識。所有的應(yīng)用文教學,我都基于問題情境,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一位同學生病不能來上學,我請其他同學代他寫請假條;一位同學過生日,我請同學們練習擬生日邀請函;一位同學買東西,錢不夠,我請大家合作寫借條、收據(jù)……在學寫借條的過程中,還出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情境,如假設(shè)比爾·蓋茨向我班同學借款數(shù)十億美金、黃世仁向楊白勞借錢、外星人到地球融資等,這些具有趣味性的內(nèi)容,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
當然,教學無痕的前提是教者對教材與學情的充分了解,對教學進程的智慧掌控。為了教學“口語交際·婉轉(zhuǎn)拒絕”一節(jié),我再次重溫小學語文教材、品德與社會教材。我發(fā)現(xiàn),小學一至六年級在循序漸進地教授口語交際,光“學會”一項就有18個專題,其中五年級的時候,有專題“學會拒絕”。小學的品德與社會教材中,也有關(guān)于拒絕的內(nèi)容。生活中,孩子們也都親歷過“拒絕”或者“被拒絕”的情境。于是,我從學生口述自己的生活境遇入手,拾級而上地呈現(xiàn)他們遭遇過的真實問題情境,隨機生發(fā)、點撥,在師生、生生的精彩對話與思維碰撞中,了無痕跡地達成了“婉轉(zhuǎn)拒絕”的教學目標。
3.無痕語文課程是沒有定法的課程。
無痕語文課程追求教學的自由境界,沒有固定的模式、樣式、教法,而是契合學科本質(zhì),根據(jù)學的需要,加工重組,不斷優(yōu)化。無痕語文課程找到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學習方式,即具有審美特質(zhì)的、兒童自己的、生活的、合作的學習方式,靈活、多元、多變,具有多樣化、動態(tài)化、生成性特征。它不以模式套人,不以學案框人,不用虛假的合作、矯情的表演示人,不走一成不變、乏味僵化的死路,力避對學生思維力與創(chuàng)造性的扼殺。
在教學何其芳的詩歌《秋天》時,課前,我在每位學生的桌上悄悄地放上一枚葉子。上課伊始,學生很是好奇,紛紛揣度這是什么樹上的葉子。一位聰敏的學生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收起烏桕葉似的青鳊魚的影子”這句詩,猜測這是“烏桕樹”的葉子。我問大家可曾見過?眾人搖頭之際,一生吞吞吐吐地說貌似在老家見過。此刻,我告訴大家,這些葉子采自我們南通市城山路人民公園旁。烏桕葉是秋天的詩行,深秋時節(jié),濠河上蕩著紅葉一片,如一葉扁舟,上面坐著秋天。我和大家擷著家鄉(xiāng)濠河邊的一抹深紅,走進詩人何其芳筆下的《秋天》。本課行將結(jié)束時,我請大家欣賞我脖子上的一條精致絲巾——那是我們南通的地方工藝,絲巾上所印圖案正是“烏桕葉”。宋代林和靖詩:“巾子峰頭烏桕樹,微霜未落已先紅。”“烏桕葉”又名“天堂紅葉”,秋季,葉子由黃變紅,色彩斑斕艷麗,眾多烏桕如連成一片,似楓如火,極其美麗。懂美愛美的南通人將“烏桕葉”的意象織進生活。如此收官,與開頭遙相呼應(yīng),烏桕葉的意象深烙于學生之心,令其終生難忘。
在北京牛欄山的一次教學活動上,老師們說,體會最深的還是著名特級教師李鳳的《七顆鉆石》一課。李老師與學生之間幽默溫情的交往,課堂中步步為營、條清縷晰的引領(lǐng),以及經(jīng)典感人的評價啟發(fā),都彰顯了一位名師的美麗與涵養(yǎng)。這一節(jié)常態(tài)課上得非同尋常,從整體感知的復述,到對環(huán)境描寫的重點賞析,再到對文章主旨的深度挖掘,整個過程如風行水上,自然流暢。李鳳老師頗有激情與感染力,學生的熱情都被激發(fā)出來。特別是對列夫·托爾斯泰的三部作品的串聯(lián),對中西方“七”的文化意義的挖掘,把課堂推向了又一高潮,讓人耳目一新。鮮活的課堂,似流水源遠流長,值得品味。
我的學生則說,李老師,您是我上學以來最佩服的老師,也是第一個對我這么好的老師。是您把我?guī)У搅艘粋€充滿書香和樂趣的課堂,您讓我認識到另一個語文,您給了我們太多知趣樂趣。上課時,您會和我們開玩笑、講故事,時常逗得我們哄堂大笑,這樣的語文課才是真正的語文課!過去,我怕語文,但進入了初一,我對語文有了新看法,感受到了語文的魔力,漸漸地喜歡上了語文。您以孩子般的心對我們循循善誘,您的鼓勵會永遠激勵我們前進。初中三年時間雖然不長,但有您相伴的學習經(jīng)歷將銘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4.無痕語文課程是沒有疆界的課程。
“自然”是中國傳統(tǒng)的最高審美理想?!懊赖脑慈侨祟愖钌钚撵`與他的環(huán)境世界接觸相感時的波動”,“美的蹤跡要到自然、人生、社會的具體形象里去找”。教學的無痕是師生處于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在課堂中素質(zhì)的提高、能力的增長,不是刻意為之,而是順應(yīng)學生原有的基礎(chǔ),自然地成長。無痕語文課程不囿于課堂、學校、教材、學科,而是以生活和世界為資源,倡導內(nèi)隱學習、非正式學習和正式學習活動及其成果的整合,以學生內(nèi)在的自我為向度,基于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興趣愛好、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推動學生內(nèi)源性可持續(xù)發(fā)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無痕語文課程是基于實踐、在實踐中拔節(jié)生長的課程,旨在潛心培育學生的語文根基,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在“活教育”中,把“發(fā)展密碼”深埋于學生心智結(jié)構(gòu)的“骨子”里。因此,對于課程建設(shè),并不拘泥于一文一課的當下用途,也不局限于理解教材的主旨意圖。我去陜西、新疆、浙江支教,帶回臨潼的大石榴、若羌的紅棗、咸亨酒店的鹽煮筍和茴香豆,與孩子們分享“舌尖上的語文”;在學生感受到學習壓力超重的時刻,我會領(lǐng)著他們登山、趕海,回到自然的懷抱里休養(yǎng)生息。我們一起賞流行音樂、時尚大片,觀經(jīng)典賽事、傳統(tǒng)工藝;我們一起逛商場、望星空、嗅花香、伴雪舞……這些都是我們的語文生活。家庭生活的場景、故事,油鹽醬醋的煙火人生,古今中外的素材,都是我們的課程資源。因為有很多感性的積累,學生自然能較為順利地進入相關(guān)的規(guī)定情境,從而更好地理解、把握文意。因為有情有意的語文生活,學生的筆下會自然流淌出飽滿多汁的青春華章。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我和學生的交往也一直不受學校圍墻的限制,以致“多年師生成閨蜜”。我的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她時?;匚医o她的郵件,我叫她李子,然后她回我一個栗子。無聊的時候,我就開始‘啪啦啪啦’敲鍵盤給她:‘李子,我突然發(fā)現(xiàn)天空在5點40的時候是粉紅的?!S后她回:‘啊,很迷人的發(fā)現(xiàn),很細心哦!’然后我就上網(wǎng)看她的博客,又在上面給她留了悄悄話。她還是每天寫我們班的同學,什么我的后座啊、前座啊,我懷疑她是不是要在我們離開她之前,把所有的同學都寫一遍。我和前座說:‘離開李老師的話,你會怎樣?’她說:‘我會哭的?!?/p>
與學生的這種親密無間的交流,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們會興奮地告訴我,家中的鴿子下蛋了,狗狗生仔了,爸爸醉酒后抱著電線桿跳舞了。若干年過去后,他們會向我報告,戀愛了,準備結(jié)婚了,李老師必須做好“升級”的準備啦!證婚、主持婚禮、喝滿月酒,這些甜蜜的事業(yè)我時常擁有。
教育即教師、父母與兒童之間的生活交往過程。無痕語文課程迷戀兒童的成長,與生活聯(lián)姻,與世界結(jié)盟,無疆融和。無痕語文讓師生一起快樂地學語文、靈活地用語文,既成全了語文,也成全了彼此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