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飛妮
【摘要】結(jié)合問卷調(diào)查掌握鄉(xiāng)鎮(zhèn)學校“每天能提醒或布置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教師有18.03%”,“能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活動的教師為9.8%”,“能在節(jié)假日閱讀課外書的學生為16.9%”等情況,本文論述以“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有機結(jié)合的探究”實驗課題研究作為平臺,引領(lǐng)學生走進課外閱讀之旅。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課內(nèi)外閱讀
課題實驗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04-03
現(xiàn)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如此看來,一個人如果培養(yǎng)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他的知識就會越來越豐富,視野越來越開闊。課外閱讀是一段艱辛而漫長的旅程,語文課題研究小組通過“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有機結(jié)合的探究”課題實驗研究平臺,與學生攜手走進課外閱讀之旅?!扒Ю镏惺加谧阆隆?,學生走向課外閱讀之旅的第一步,就是要主動拿起書本自主閱讀。
一、激活動機,課外閱讀起步走
閱讀興趣是進行課外閱讀的動力,學生一旦有了明確的閱讀動機,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就會把閱讀要求轉(zhuǎn)化為個人自覺閱讀的動力。而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wù)正是要激活、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以下是語文小組在課題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抓住差異,順勢而導
對于一些平常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要順勢而導,設(shè)法保持其閱讀熱情,如在閱讀活動中提供更多展示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分享閱讀成果的快樂,以熱愛閱讀的正能量為“星星之火”,引燃更多學生的閱讀熱情。對于那些原本不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其閱讀興趣,可以借由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的閱讀,遷移閱讀優(yōu)質(zhì)的課外讀本《猜猜我有多愛你》,讓學生在教室里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從《草房子》讀懂生命的博大和美好;從《窗邊的小豆豆》獲得笑聲和感動;感受因圖畫映照而格外絢麗的《夸父追月》的壯烈、《女媧補天》的深情……教師還可以帶領(lǐng)學生探討“除夕”“三月三”“清明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來歷。
(二)投文鋪路,激起漣漪
作為課外閱讀的引領(lǐng)者,教師要做終身讀書、善于積累的先行者,再從豐厚的積累中選取一段話、一篇文,不斷引領(lǐng)學生誦讀、滲透、感染和觸動,以激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而對于整本書的閱讀,教師可以適當透露書中的精彩情節(jié),以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如《夏洛的網(wǎng)》這本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當威爾伯看到夏洛的四百一十四個孩子都從卵袋里出來時,他十分高興。威爾伯的心怦怦直跳。它開始嗚嗚尖叫,接著它繞著圈圈跑,把肥料踢上半空。接著它一個后空翻。接著它用前腿猛地站穩(wěn),在夏洛的孩子們面前停住?!睂W生閱讀這段描寫,感受到了書中傳遞的怦然心動之情,急切地想要一睹為快。教師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luò)下載課外美文、經(jīng)典讀物的插圖或動畫片,或是引用相關(guān)知識進行有意滲透,既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又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久而久之,學生由耳入心、由目入心、動由心生,逐漸有了尋找閱讀之源的意識,產(chǎn)生了閱讀的沖動。
(三)營造氛圍,保持讀趣
教師對教室進行特色裝飾,張貼富有啟發(fā)性的讀書名言,或是征集班中喜歡閱讀的學生的自勉話語,在教室有限的空間里建立班級圖書角,引導學生創(chuàng)建小小圖書角,豐富閱讀資源,實現(xiàn)資源共享,濃郁課外閱讀氛圍。教師還要設(shè)法激活學生長久的課外閱讀興趣,如通過“班級讀書成果展示交流”活動,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展示閱讀成果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向同學推薦一本好書;可以有感情地朗讀一段自己最喜歡的摘抄,如一份閱讀小報等;可以把讀后的真情實感寫成閱讀感;或是為文本配上一幅插圖;或是師生就某一部或一系列作品交流最感興趣的人物形象或故事情節(jié)……閱讀成果展示的形式越是豐富多彩,越能讓學生產(chǎn)生成就感,越能燃起更多同學主動參與課外閱讀的激情。此外,學生還可以結(jié)合學校讀書活動,開展“最美的詩篇”朗讀比賽,以及編輯手抄報、制作小書簽、發(fā)放“閱讀存折”(如下圖)等活動,使課外閱讀成為一種有組織的集體行動,促進學生自主閱讀,并樂此不疲、持之以恒。
二、低年段入手,課外閱讀穩(wěn)步走
在做課題實驗前,語文課題組也有過疑慮:低年級學生識字率低,課外閱讀效果會不會大打折扣?但兩年的行動研究告訴我們:課外閱讀更適合從低年段抓起,教師不能用識字量的多少,來衡量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教師不能等到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了、感覺充沛了,才去做指導。美國民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馬丁·路德·金說過:“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要看到整個樓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庇纱丝梢?,教師在學生“閱讀空白”之時抓早抓好,更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閱讀期待;在學生有點閱讀收獲的時候抓住感覺,立即行動,更容易把學生領(lǐng)進課外閱讀之門。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時,就可以另辟蹊徑,指引學生興趣閱讀。
(一)繪本,低年段課外閱讀的啟蒙
繪本以童稚的畫面和思維方式,以畫傳遞故事情節(jié),比文字符號更加直觀,更符合兒童早期的閱讀特點和習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從閱讀繪本教學開始,讓學生們愛上閱讀。
1.閱讀繪本畫面。繪本中生動形象的圖畫傳遞童稚的語言和表達,學生要從繪本圖畫中掌握畫面語言,觀察、閱讀圖畫,通過圖畫理解故事、表述故事。
2.閱讀繪本故事。在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培養(yǎng)聽、說和閱讀的能力,如讓學生邊欣賞畫面,邊聽教師講繪本故事。教師要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情境相應(yīng)變化語音、語調(diào)、語速,但又不能采用過于夸張的表情,這樣容易使學生關(guān)注教師的表演而忽略了對畫面的欣賞。
(二)繪本,低年段課外閱讀的最佳選擇
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好比大廈之基,學生從閱讀繪本開始,通過聽故事、朗讀、表演等途徑,讓課外閱讀的種子在兒童心中悄悄萌芽、茁壯成長。繪本閱讀給學生帶來的不僅是眼睛的享受,還有心靈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與其說是學生閱讀繪本,不如說他們在與繪本進行心靈對話。因此,教師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繪本顯得至關(guān)重要。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馬小跳暑假奇遇》《親愛的笨笨豬》等繪本圖文并茂,故事性強,新鮮有趣,簡潔明了,而且大部分繪本都是由一個個獨立的小故事組成,學生很容易閱讀。閱讀這些故事內(nèi)容積極向上的繪本,學生能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獲得到真、善、美的教育。
三、授之以漁,課外閱讀健步走
古人云:“授之以魚,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漁,方為終身受用?!庇行У拈喿x方法是學生開啟課外閱讀之門的鑰匙,是助力學生走好課外閱讀之旅的拐杖。
(一)注重課內(nèi)導讀,提煉讀書方法
在一項問卷調(diào)查中,36.82%的學生表示課外閱讀方法是從課內(nèi)閱讀中習得。在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教會預(yù)習方法、提問題、做閱讀批注和摘記,要設(shè)計寫法遷移小練筆等,使學生逐步習得精讀、略讀、瀏覽和默讀等基本閱讀方法,并主動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逐漸形成課外閱讀的能力。教師不僅要在閱讀方式和技巧上給予指導,還要注意歸結(jié)課文閱讀的一般步驟:1.初讀,基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了解。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利用工具書,結(jié)合上下文自學字詞,初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nèi)容,同時對文章的語言、結(jié)構(gòu)、寫作目的等有大致的了解。2.精讀是基于重難點和精美句段的品味,按照自然段落邊讀邊想,弄清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美詞佳句仔細揣摩,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和寫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華。3.賞讀是基于情感的領(lǐng)悟,透過語言文字深入思考,從中悟出作者寫作的目的。4.熟讀是基于內(nèi)化的積累。在理解文章的基礎(chǔ)上多讀,達到熟讀成誦、消化的目的,使課文語言逐步變成自己的語言。
(二)加強課外導讀,開啟閱讀之旅
為了使課外閱讀獲益最大化,語文課題研究小組不僅注意課內(nèi)教授方法,還特別增設(shè)課外閱讀“導讀課”。研究小組探索了一套清晰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模式:初識作家,親近作者→解讀封面,引發(fā)讀趣→截文悟讀,悟法悟情→賞讀書名,再進書作→閱覽書目,選擇內(nèi)容→情法遷移,閱讀整本。這樣的閱讀模式能有效地引領(lǐng)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實踐。當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以后,學生的課外閱讀之旅就好像有了翅膀,可以到達任何地方,閱讀的界面得到不斷地延伸和擴展。
四、推薦書籍,課外閱讀對胃口
書籍是學生閱讀旅途中必需的“食物”。書海茫茫,一個人窮其一生也讀不完。教師要將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書籍帶給學生,為他們打開一個新的世界。根據(jù)學生閱讀的實際基礎(chǔ)以及閱讀環(huán)境,教師從推薦童書開始,向小說、名著延伸拓展,先閱讀中國的著作,再延伸閱讀國外讀物。
(一)同主題“鏈接”,遷移閱讀
教師選擇與課內(nèi)主題、內(nèi)容或?qū)懽鞣椒ㄏ嗨频恼n外讀物,引導學生進行同步閱讀,實現(xiàn)“課內(nèi)習法,課外獲益”的閱讀目標,可以利用課后的“鏈接”篇目、讀物,引領(lǐng)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在閱讀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猴王出世》后,教師依據(jù)“課外書屋”向?qū)W生推薦名著《西游記》,學生自覺讀書,手不釋卷沉浸在閱讀的快樂中,課外閱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名著拓展,拋磚引玉
語文教材有很多名家名篇的節(jié)選或縮寫,教師在課前或課后把原文、原著、相關(guān)背景材料提供或推薦給學生,使學生能更立體、更深刻地理解課文,進而引發(fā)名著閱讀的興趣。如學習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后,教師向?qū)W生推薦名著《愛的教育》;學習圍繞“祖國在我心中”這一主題編排的《詹天佑》等課文之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愛祖國題材”的課外書籍或文章。語文課題組成員榮仕卿老師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這一課時,先向?qū)W生介紹《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課文是對《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改編。榮仕卿老師在課堂結(jié)束時順勢而導,幽默推薦“欲知其他更多的故事,請自己閱讀”,激起了學生閱讀名著的欲望。課后,榮仕卿老師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等名著,陳列于班級“圖書角”,學生紛紛借閱,在班級中掀起了閱讀名著的熱潮,課文《草船借箭》的教學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
(三)抓住生成推薦,不露痕跡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向?qū)W生推薦更多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如教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后,有的學生感嘆“安徒生寫的童話故事可真多”,教師及時接話“是啊,你不妨讀一讀安徒生的《我的童話人生》,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這是教師的即興分享,也是不露痕跡的引導和推薦。可見,教師若能向?qū)W生推薦合適的經(jīng)典書籍,學生的課外閱讀就有內(nèi)容、有方向,讀起來有滋有味。
五、手牽手,課外閱讀齊步走
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強調(diào)閱讀個性化的同時,也需要群體的合作才能提高效率,課外閱讀也會因為有了“合作”而熠熠生輝。
(一)師生輪讀
美國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說:“朗讀,是讓學生愛上閱讀的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方法?!遍喿x從朗讀起步,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的學習狀態(tài)。我們的課外閱讀也可以由此起步——師生輪流朗讀。參與課題實驗的馱盧鎮(zhèn)中心小學韋喜秀老師,常常和學生一段一段、一章一章地輪流朗讀作品。韋喜秀老師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朗讀,把學生帶入文字作品的佳境,感染了學生的聽覺,啟發(fā)了學生的感悟,觸動著學生讀書的欲望,而學生搖頭晃腦、興高采烈的朗讀,又深刻強化了教師閱讀的體驗。師生充滿感情的輪流朗讀,相互感染、影響、激勵,讓雙方產(chǎn)生閱讀的沖動,這樣的閱讀效果是個體獨自閱讀達不到的。
(二)師生共讀
實踐證明,教師和學生共讀一本書,能讓學生熱愛閱讀的興趣更加持久。如課題組成員許月華老師和學生共讀了《窗邊的小豆豆》《草房子》等,在班級讀書交流會上,師生的活動達到了和諧共鳴的境界。這樣的師生共讀使班級的讀書氛圍更為濃厚,促進學生閱讀習慣和合作能力的養(yǎng)成,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
(三)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一種親切、高雅的學習和交流形式,是一種親情溝通,也是一份愛的作業(yè)。關(guān)于“親子閱讀”的研究,課題組成員同樣做了大膽的嘗試。如課題組成員之一馱盧鎮(zhèn)左江小學陳麗麗老師,從德育主題活動——“美德銀行”得到啟發(fā),自制了《閱讀存折》,以“閱讀時間”“閱讀書目及作者”“閱讀存入分數(shù)”“操作員”為內(nèi)容,對不外出打工的家長安排“親子共讀”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積極回應(yīng)。
六、因人施教,課外閱讀顯身手
學生閱讀時讓自己的心跟著文字走,腦子跟著文字走,才能在閱讀中與文本交流,在閱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體驗讀書的快樂,提高閱讀的能力。在課外閱讀中,教師的“統(tǒng)一要求”是把閱讀之門對所有學生敞開,是著眼于“大多數(shù)學生”的能力提出的,以確保學生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發(fā)揮讀的潛力。對于個別閱讀能力弱的學生,教師在布置閱讀任務(wù)時要統(tǒng)一要求,檢查閱讀成果時則因人而異,使“個別學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體驗,并產(chǎn)生繼續(xù)閱讀的期待。在課題研究終期評估活動中,課題實驗成員羅艷丹老師的童話導讀課,真正詮釋了“尊重閱讀個性化”的內(nèi)涵。羅艷丹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閱讀、圈點標畫。在分享閱讀收獲環(huán)節(jié),我們看到了學生個性閱讀的精彩,如一名學生對自己圈畫出“孤單”一詞的理由是:“我不喜歡這個詞語,因為沒有爸爸媽媽的孩子會很孤單。”還有一名學生說出圈畫某個詞語的理由是“因為這個詞語很簡單”。教師的尊重、寬容、耐心以及智慧導讀,誘發(fā)學生真切的閱讀體驗,稚嫩的情感得到自然流露和保護,閱讀欲望也因而得到極大的滿足。
學生當下的閱讀、感受和吸收是為自身將來的發(fā)展積蓄能量。課外閱讀之旅是一條通往光明開闊之地的上行之路,引領(lǐng)者需要有恒心和毅力,教師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引路人,要肩負起責任,起而行之,引領(lǐng)學生走進課外閱讀之門,采擷閱讀之靈,收獲閱讀之樂,使學生的課外閱讀之旅越走越遠。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