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勒門文化沙龍
上海菜的美味密碼是什么,怎樣成為品嘗本幫菜的達人?讓我們走進克勒門下午茶沙龍,探究“本幫菜的味道”。走進貴都劇院,主持人閻華向大家介紹了訪談嘉賓,周彤先生、李明福先生和王浩秋先生,他們帶領(lǐng)大家重溫本幫菜發(fā)展的歷史和發(fā)掘美味背后的秘密。
申遺成功的上海菜,通常被稱為“本幫菜”,只有400多年的歷史,在融會吸取了華東地區(qū)各種菜系長處以后,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地方菜系。大家都知道本幫菜最著名的特點是注重調(diào)料的使用,簡而言之就是“濃油赤醬”、口感偏甜。本幫菜和其他菜系一樣講究“色、香、味”。與其他菜系不同的是,本幫菜將糖與醬油在烹調(diào)過程中的搭配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形成“甜上口,咸收口”這種富有層次的口感。在克勒門沙龍“本幫菜的味道”,上海食文化研究會高級顧問周彤先生給大家歸納了本幫風味里的“藝術(shù)特征”。
酒糟的講究
“酒糟”是上海菜的一大特色,正宗的本幫名菜“糟砵頭”究竟有多好吃?這是一種能夠打動人的味覺記憶,“糟砵頭”的味道極為鮮美,讓人食后念念不忘。在德興館工作40多年的周懷榮大廚指導(dǎo)下,“酒糟”有兩樣最佳拌料,一個是青蒜葉,另一個是韭菜黃。放點青蒜葉到“糟缽頭”的湯碗里品嘗,這香味絕對是最地道的本幫味。
“老大同”的王浩秋廠長帶來了五瓶糟鹵,現(xiàn)場讓嘉賓聞味道,他相信真正的好糟鹵只要一聞就能被分辨出來,孔明珠、何賽飛、馬曉暉、梁波羅、曹啟泰、顧中朝等嘉賓紛紛參與游戲認真地聞起了糟鹵,最后,所有的女嘉賓都選對了品牌??磥磉€是女人們的嗅覺系統(tǒng)比較靈敏哦!
正宗的“糟砵頭”對原料和手藝都很講究,這道菜的背后有很多的“名堂經(jīng)”。“酒糟”是上海本幫菜中必不可少的烹飪佐料。說起“酒糟”最有名的是老字號“老大同”?!袄洗笸睆S長王浩秋為我們講述“老大同醬園”現(xiàn)今的發(fā)展變化和黃酒糟有關(guān)的故事。
“酒糟”的生產(chǎn)工藝看起來很簡單,但細細推敲每一步都暗藏玄機。譬如“酒糟”原料份量配比多少,就如同是炒菜放鹽和糖的學問一樣,有一定的最佳比例。王浩秋是目前為數(shù)不多掌握傳統(tǒng)酒糟生產(chǎn)技術(shù)“奧秘”的人。
“老大同”的“酒糟”特色在于選材。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一直沿用至今的傳統(tǒng)配方,再加上嚴格的工藝流程、三年以上的制作,才能做出最經(jīng)典的味道。這種味道早已在業(yè)內(nèi)成為本幫菜的一個標志。那種現(xiàn)代化食品生產(chǎn)的糟鹵,是完全不可能讓當年的杜月笙魂牽夢縈的。
“老字號”需保護
不知不覺中,“一家春”“同泰祥”等一大批老字號本幫菜館逐漸淡出歷史的舞臺。上海食文化研究會高級顧問周彤先生情不自禁的在沙龍現(xiàn)場感慨到,2013年10月他看到這個上海最地道的“酒糟”風味生產(chǎn)基地不得不又從上海郊區(qū)搬到了蘇州,而今蘇州的“老大同”廠已經(jīng)掙不到錢,更令人擔心的是隨著王浩秋廠長的即將退休,再過數(shù)年擔憂著“老大同”的“糟”也像“一家春”“同泰祥”那樣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一家傳統(tǒng)老字號廠的命運,其實是和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和“上海的根”緊密相連的,它系在一個人的肩上,這樣的味道太珍貴。上海本幫菜雖然起源于“濃油赤醬”“下飯小菜”,但它經(jīng)過多年的凈化歷程,已經(jīng)變成一件精品。上海本幫菜不光是講究味道,還講究“腔調(diào)”。然而上海逐漸有很多東西在悄悄的流失,面對傳統(tǒng)烹飪佐料變得稀有、工藝無人繼承的問題,那些即將失傳的世間美味,是可能永遠追不回來的遺憾。好的食物包含著溫情,如何把“上海味道”傳承,讓本幫菜換種“活法”,需要我們?yōu)橹暙I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經(jīng)典的才是永恒的,所以,本幫菜才會被人們視為“老上海味道”的代言人。傳承上??死諝赓|(zhì),感受海派生活氣息,盡情期待下期克勒門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