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指類句衍生修辭的心智哲學視角

        2017-02-24 18:20:05趙文慧
        關鍵詞:心智事物語言

        趙文慧

        (阜陽師范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指類句衍生修辭的心智哲學視角

        趙文慧

        (阜陽師范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指類句是人們對外部世界以“類”的方式進行簡單、直觀認知和客觀描述的語句。在漫長的語言進化過程中,指類句所表征的概念逐漸沉淀為語言共同體的認知共識,是人們已經內化了的知識結構。作為已經內化的知識結構,指類句在語言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漢語中一些修辭之所以能夠成立,正是因其背后有隱性的指類句作為支撐。在心智哲學視域下,指類句衍生修辭可分為語言前思維階段和語言思維階段。在修辭衍生的語言前思維階段,出于對語言經濟性和新穎性的意向需求,人們經過涉身性體驗建構,并基于相關指類句的過往記憶,經過本體和喻體格式塔轉換,形成某種“同一”化,進而建立這一概念的語義體系。在修辭衍生的語言思維階段,人們通過范疇化策略選擇,最終生成修辭這一新概念的語言表達式。

        修辭; 指類句;心智哲學;語言前思維;語言思維

        0 引言

        語言運用中有一些修辭表達引起了筆者的研究興趣。例如:

        ①他是狼。(隱喻)

        小女孩的臉紅得像蘋果一樣。(轉喻)

        如膠似漆。 (成語)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詩詞)

        例①中的這些語句,無論是隱喻、轉喻、成語,還是詩詞,都沒有直接描述事物某一方面的屬性或特點,而是將客觀上不相關的事物主觀聯(lián)系在一起,以達到一定的修辭效果。從詞匯層面看,本體和擬用的喻體在語義上是相互沖突的。例如“他是狼”:“人”和“狼”屬于不同范疇,用“是”將兩者等同起來違反了人們對“人”和“狼”的特征和兩者關系的認識?!皟烧叩恼Z義組合出現(xiàn)了矛盾”[1]。這種在一定語境下發(fā)生的語義沖突,提示人們不能僅僅從字面上理解句子的意義。一般情況下,人們對例①的邏輯推理過程為:

        例②:他是兇狠的,狼是兇狠的,他像狼一樣兇狠,他是狼;

        小女孩的臉紅紅的圓圓的,紅蘋果是紅紅的圓圓的,小女孩的臉紅得像蘋果一樣;

        感情恩愛,難分難舍,膠和漆黏結在一起很難分開,感情好得如膠似漆;

        浪花是白的,雪是白的,波濤卷起的浪花像雪一樣白,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這些隱喻、轉喻、詩詞和成語的命題為真的前提條件是另一隱含命題必為真。 但在客觀世界中,兩個命題之間沒有發(fā)生真正的物理事件上的傳遞和承載,當人們說“他是狼”時,并非真的指某人是匹狼,客觀實體“人”不可能成為客觀實體“狼”?!八抢恰笔侨藗冊谝欢ǖ恼Z境下的心理感受。

        人們如何將客觀上毫不相關的兩種事物聯(lián)系起來,并接受其命題為真呢?為什么形容一個人“兇狠”時不說:他是大象或者猴子呢?小女孩的臉為什么不說紅得像火燒云呢?徐盛桓認為,“有些隱喻、轉喻或者成語、詩詞的說法之所以成立,是背后有一個隱性的指類句作為支撐”[2],只有如此才能達到一定的修辭效果。如果用“問題意識”來審視這種認知,我們就會產生如下疑問:指類句如何“支撐”或者“衍生”這些修辭呢?在“指類衍生修辭”的過程中具體哪些認知機制在起作用?其中又體現(xiàn)了人類心智的什么規(guī)律?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下,筆者從心智和認知視角思考了指類衍生修辭的認知機制和其背后的動因。

        1 指類句衍生修辭的語言前思維過程

        從語言的神經系統(tǒng)學角度,F(xiàn)riedemann Pulvermuller認為語言是大腦神經元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neurons)。[3]Searle 從心智角度的研究也認為意識就是大腦的活動。我們可以認為語言源于心智。語言在形成具體表達式之前以某種思維狀態(tài)存在于大腦中,這種思維狀態(tài)被稱為語言前思維階段。前思維階段的語言是深層的、隱形的“內部語言”,而最終的語言表達式是這些 “內部語言”的語像。在指類句衍生修辭的具體語言表達式形成之前,其“內部語言”必定以某種狀態(tài)存在于心智之中。當然,作為內化知識的指類句的“心理語言”也已存在于大腦的長久記憶之中。李恒威認為,人類的意識是通過自身的感官對實虛事物形成的直覺意象,并通過聯(lián)想過往的記憶和加以主觀想象所得出的相關直觀認知[4]。 可見,探討指類衍生修辭的語言前思維階段,就要從認知主體的“感覺”“感受”和“意識”等心智運作規(guī)律入手。

        1.1 意向性:指類句衍生修辭的起點

        Searle從心智的角度提出的還原概念假設理論(The notion of reduction)認為,意識可還原為大腦運作過程,意識就是大腦的活動[5]。 可見,意向性的問題就是意識問題的鏡像。因而,語言的意向性就不得不被解釋為心智的意向性,但反之則不成立。語言的意義是心智原初意向衍生的意義[5]。 因此,“意向性”是人類語言運用的出發(fā)點,且貫穿整個語言運用活動。意向性包括意向內容和意向態(tài)度兩個次范疇。意向態(tài)度又可細分為心理狀態(tài)、心理估量和心理取向。語言主體以某種心理狀態(tài)對意向內容做出一定的心理估量,以便達到某種言語行為效果。這種言語行為效果是主體的心理取向,也是整個意識行為的歸宿。

        指類句衍生修辭,一方面體現(xiàn)了人們對語言表達“經濟性”的意向需要;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人們對語言表達“新穎性”的意向需求。語言的經濟性是指人們總是試圖花費最小的努力以最簡單的表達方式傳遞盡量多的信息。指類句是人類以“類”的方式對客觀世界某一方面的特點進行的總結和概述,是認識世界一般規(guī)律的一種普遍的、有力的語言手段。語言是以簡潔、有序的線性符號排列,對整體的、看似混沌和無序的客觀世界進行的描述。有限的語言符號不可能對應無限的客觀事物,對許多客觀事物人類并沒有相應的語言表達符號來描述,這時人們就傾向于使用已經沉淀為內在知識結構的指類句來幫助表達某一類客觀事物的特征。這一認知的邏輯過程已在人工智能的相關研究中得到了印證。在常識推理(commonsense reasoning)與非單調性邏輯(non-monotonic logic)等人工智能領域,研究人員將指類句稱為默認規(guī)則(default rule)[6]。一個明顯的例證是“飛碟”, 當對UFO(不明飛行物)這種新事物在人類當時已有語言中沒有相應的語言符號來表達時,由于UFO外形像人們常用的碟子,人們就借用“飛行的碟子”來指代它。再如,成語“皮里春秋”意指“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言論”,古漢語開始沒有特定的語言符號表達這種情況,為了表達的“經濟性”,房玄齡等人就借用指類句“四季是分明的”來表達“嘴上不說,心里是非分明”。語言的“新穎性”是指修辭作為一種言語活動,以更具特色的、更恰當?shù)暮透呓浑H價值的表達方式描述世界。在人們耳熟能詳?shù)奶圃姟对伭分?,詩人賀知章以初春的柳樹作為自己的意向內容,根據自己的意向態(tài)度:以碧玉、絲絳、剪刀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初春的柳樹,贊美了春天,謳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這首千古絕唱無疑具有表達的“新穎性”。預設的指類句容易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利于在一定的語言團體中達成共識。如果詩人把相關內容寫成: 柳樹長滿了綠色的葉子,長長的樹枝垂下來,綠色的柳葉細細的小小的。這將是多么干癟的表達!

        從心智視角看,指類句衍生修辭是人們出于對語言表達“經濟性”“新穎性”的意向需求,或使語言更加凝練、概括,帶給人們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間,或使語言描述更加淺顯易懂、生動形象。

        1.2 涉身體驗性建構:從原初意識到反思意識

        心智哲學和認知語言學認為,人類的心智、范疇、概念推理、意義等都是基于體驗而形成的[7]。 作為語言的組成部分,隱喻、轉喻、成語、詩詞等修辭表達也都源于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體驗。借用徐盛桓轉引心理學家Debus的話:人所具有的概念不是先驗的(priori),主體為了認識某個概念就必須以過去某些“回想記憶”(recollective memory, R-memory)或稱體驗性記憶為基礎;主體要認識一個相關的概念就必須有某些相關的體驗為基礎[8]。 可以說,人們對隱喻、轉喻、成語、詩詞等修辭概念的認識不是先驗的,是以回想記憶為基礎的。事實上,從指類句到修辭衍生包括兩次涉身性體驗建構:指類句的涉身性體驗建構和修辭的涉身性體驗建構。認知主體在和客觀世界的涉身性互動中,通過自己的身體獲得初步的體驗,再經過心智活動把體驗上升為具有新質的一種心理屬性。主體首先通過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感知意向對象的種種物理信息,在與客觀外界的涉身性互動體驗中獲得相應的感覺。這時的意識是一種原來狀態(tài)的、初級的體驗,稱為原初意識(primary consciousness)[9]。唐詩《詠柳》中,詩人通過視覺(綠葉、垂下的柳枝、細葉)和觸覺(春風)獲得身體上的感覺和知覺。這些感覺信息并不是意向內容(語言表達內容)的全部,只是語言表達內容的基礎。作為語言表達的內容,更重要的部分往往是主體對內外界事物的感受(feeling)。

        感覺如何上升為感受呢?在原初意識的基礎上,主體對攝入的感覺經心智功能加以整合:通過回憶、聯(lián)想和想象對感覺實施格式塔效應操作?;貞浭墙⒃谶^往體驗基礎上的,這種回憶是已經沉淀了的記憶,是已經內化了的知識結構,是存儲于大腦里的經過整理、提煉和抽象了的概念。指類句反映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認知,是最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人們對此耳熟能詳。在長期的語言運用中,人們已經下意識地將這種語言現(xiàn)象約定俗成地固化下來,并且實現(xiàn)了語義化和語法化。當認知主體體驗得到對認知對象的感覺后,會就認知對象某一方面特征或特點,通過對過往的回憶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使原初意識擴展為反思意識?!胺此家庾R”要經過認知主體的心智活動,即“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形成,不再是客觀事物本身,是對客觀對象的一種超越。這種超越就是從原初意識涌現(xiàn)為反思意識所產生的新質,是感覺轉化為感受的結果:事物物理屬性之外的心理屬性。再看《詠柳》這首小詩。賀知章于早春二月奉召回鄉(xiāng),當時柳葉初發(fā),春風拂面。詩人站在船頭,忽然看到一株高大的柳樹,收獲了豐富的視覺感受和觸覺感受。在攝入感官意向:“柳葉是綠色的”“柳樹是美麗的”“長長的柳條垂下來”和“初發(fā)柳葉的形狀”基礎上,詩人回憶過去的體驗,可能產生“碧玉是綠色的,青蟲是綠色的,少女是美麗的,少婦是美麗的,絲絳是條狀的,繩子也是條狀的,剪刀能剪出細細的形狀,寶劍也能削出細細的形狀”等聯(lián)想。雖然詩人回憶的這些事物與所看到的柳樹在某一特征上具有同一性,但這只是必要條件。實現(xiàn)二者的格式塔轉換,還要在意向性的引導下經過聯(lián)想和想象等心理活動過程,這是篩選、排除和整合的智力活動。詩人意在贊美柳樹,謳歌春天,因而將柳樹的相關特征和“碧玉、少女、絲絳”通過想象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獲得的對修辭的認識是一種由智力整合的而非實體存在的思想觀念?!氨逃駣y成一樹高”中,“一樹”是感知的實在,“碧玉”是依賴綠油油的柳樹樹姿的意向得出的擴展意識。初春始發(fā)新芽的柳樹像碧玉妝成的美麗少女,這是由柳樹整體形態(tài)引發(fā)出來的心理感受,使詩人產生了它是“少女”的聯(lián)想和信念,這是詩人賦予它的心理屬性。把柳樹識解為“少女”,就是事物在詩人心理意義上所發(fā)生的一種格式塔轉換。但是這樣的“少女”不能還原為柳樹本身,也不能還原為有關的大腦神經過程。

        由此可知,隱喻、轉喻、成語和詩歌等修辭不是自由的、任意的,它源于人們的經驗,以一定的指類句作為支撐。在指類句衍生修辭的語言前思維階段,認知主體通過身體器官攝入感覺信息,經過反思將感覺信息擴展為反思意識,再經過從圖式到意象,形成概念。

        1.3 概念的形成: 從圖式到意象

        英國心理學家F. Bartlett發(fā)現(xiàn):人的記憶能夠把各種信息和經驗組織成認知結構,形成常規(guī)圖示,儲存于人們的記憶之中,新的經驗可通過與其對比而被理解[10]。把“原初意識”上升為“反思意識”,人們也就建立了理解具有相近和相似經驗的客觀事物的認知圖式。此時,人們已經不再把客觀事物看成獨立的個體,而是通過某一方面涉身體驗形成的“同一性”將客觀事物與全體的認知圖式看成一個整體。這時認知主體的思維黏附著豐富的心理表象,可能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超越,并在大腦中進入意象思維階段。

        Langacker 認為“意義不是客觀給定的,而是人為建構出來的”[11]。 因此,概念化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認識,是人類的體驗感知經過一系列的心智活動計算的結果。為了凸顯事物的某一特征,在此過程中人們常借用能指設這一特征的指類詞進行表達??陀^主義語義觀認為,詞的意義是指向客觀事物的,句子的意義是使它具有真值的條件。比如“她是個小辣椒”,只有以“小辣椒是辣的”這一條件為前提,這個修辭才成立,也才能凸顯和激活“她是潑辣的”這一概念內容。

        概念化是認知主體對客觀事物主觀建構的結果,在此過程中,人們的體驗感知、認知方式和識解途徑都很重要。人們認識世界的概念結構模型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言結構特別是語法結構。指類句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直接、初步的認識,表明人們所共有的體驗經驗。修辭是間接描述客觀世界的一種認知方式。當人們建構詞語和句子時,不僅需要借助指類詞構建思想,還需借助概念結構模型。例如,“上海戲劇中心孕育戲曲創(chuàng)新,新進展孕育新希望”這樣的語言結構就源于“母親孕育生命”這樣的經驗模型。類似“母親孕育生命”這樣的為一個語言團體所共有的涉身經驗,會存儲于這個語言團體一定的語言表達式中,當人們需要表達相近或相似的涉身性體驗時,共有的涉身經驗就會被視為構建新思想的語言結構。這里的“孕育”非指生育,借助認知經驗知道,它表示“從既存事物中培養(yǎng)新生事物”。

        人們對相近或相似的世界經驗概念化的結果,形成一個完整的語義體系儲存在大腦中。與概念相關的知識在人類心智中的組織形式和存儲形式并不是離散零亂的,人們通過對心理模型的運作,會對相近或相似的概念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整體的結構體系存儲在大腦中。指類衍生修辭的衍生性就是對相近或相似經驗進行概念化整合的結果。

        2 指類衍生修辭的語言思維過程

        從自主和依存的關系角度看,在某一特征上形成的完整的語義體系會以心理模型的形式作為自主成分存儲于大腦中。這些自主成分以交際的意向性為導向,通過范疇化過程的一系列范疇化策略選擇,生成其依存成分。指類句衍生修辭的生成,就是關于某一特征的語義體系以心理模型的形式存儲于大腦之中,這些自主成分在交際的意向性引導下,通過語言思維過程進行選擇,最終實現(xiàn)本體向喻體的轉換。

        2.1 范疇化策略選擇

        在語言思維的引導下,認知主體對“心理語言”會進行一系列的范疇化策略選擇。這一系列的策略選擇受交際的意向、語用目的以及兩者構成語境的限制。在這一過程中,認知主體需要完成對“內部語言”語義的范疇化,建立起符合一定語境需要的范疇。指類句衍生修辭是將兩個客觀上不相似、不相關的兩種事物,通過心智加工衍生出兩者在某一特征上的“同一性”,并將這個“同一性”在一定條件下范疇化。例如說 “某人是棒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客觀實體“人”同客觀實體“棒槌”是兩個毫不相關的事物。在古代,棒槌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一般由實心木頭所制,且結構簡單,因此在人們的認知中,棒槌是實心的、結構簡單的,功能只限于洗衣,當表達一個人“實在、頭腦簡單,外行”等意思時,人們以體驗性的回憶為基礎,就會主觀感受到這個人和棒槌相似的特征,即“實心與實在,結構簡單與頭腦簡單”,進而將兩者劃為同一個范疇。又如,在“兇狠的”這一特征上,人們會將大腦中符合這一特征的事物范疇化。狼、虎、獅子、奠柏(一種食人植物)、人、甚至眼神在“兇狠的”這一特征上同為一個范疇。這些相同、相似的特征是事物自身的屬性,將不同事物在某一特征的范疇化是人們主觀認識的結果,利于形成概念的相似性。但在表達一個人兇狠時,人們通常說“他是狼”,而不是說“他是奠柏”或者“他是獅子”。同樣,說實在且頭腦簡單的人時,人們選擇棒槌而不是木棍來指代。顯然可以說明,某一特征的范疇化只是修辭生成的必要條件,指類句衍生修辭在人們的意向性下,還受制于一定的語境。

        在指類句衍生修辭的心智過程中,認知主體的意向性會受語言團體文化、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這會影響人們對于事物同一性的認可程度。在西方國家,龍是邪惡和兇狠的化身,龍就屬于“兇狠的”這一特征的范疇。但在東方,尤其是在中國,龍是瑞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就不能被納入“兇狠的”這一特征的范疇。而且一個事物的語義網絡是多樣化的,當借助一事物指代另一事物時,人們通常是借助最熟悉的事物或最能凸顯特征的事物。在古人生活中,棒槌要比木棍為人熟悉,其“實心且結構簡單”的特征更為凸顯。狼的“兇狠的”特征是其最為凸顯的特征,獅子更為凸顯的特征是“勇敢”,奠柏作為巴拿馬原始森林的植物不在大部分人的知識儲備之中。

        除受認知主體的意向性影響外,指類句衍生修辭還受一定語境的制約。從整體生成論角度來看,修辭表達式是大整體,小整體喻體的語義受大整體的制約并由大整體生成,離開大整體,人們就無法在既有的喻體知識集合中篩選出當前語境下語義為真的知識元素。在修辭表達式大整體提供的語境限制下,人們要對喻體的語義體系進行分化和選擇,排除不符合語句語境限制的模型。用這樣的生成整體觀觀察指類衍生修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整個修辭表達式是一個整體,本體和喻體都是表達式的顯現(xiàn)、表達和展示。 還以“他是狼”為例,在明確所指的情況下,人們大腦中有關“兇狠的”這一特征的概念就會被激活,人們建立起的關于“兇狠”的心理模型:狼是兇狠的,獅子是兇狠的、鷹是兇狠的、豹是兇狠的、奠柏是兇狠的、眼神是兇狠的、鯊魚是兇狠的,等等,都會凸顯在大腦中。這些顯現(xiàn)的心理模型無法也不可能被全部進入大整體的語義結構中,這就需要對要素進行篩選和整合。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時間、空間、條件、環(huán)境,都有其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終結的過程,如此等等,而某一個事物的某一狀態(tài)就會比較經常性、規(guī)約性地同某一(些)時間、空間、性狀、形態(tài)、功能、變化、因果等聯(lián)系起來[12]。在“他是狼”等修辭表達式提供的語境限制下,人們在一定語言、團體文化、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下,應借助最熟悉的與被指代事物的相似性或最能凸顯被指代事物特征的事物將其語義整合到大整體中,最終確定“他是狼”的意義值為真,這個修辭成立并為一般人所認可。

        2.2 從事件到用例事件

        一般認為,事件指的是事物存在的狀態(tài)及其行為的變化發(fā)展過程[9]。用例事件指說話人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為特定的目的而組裝起來的象征性表達式,這一象征關系是詳細的、依賴語境的概念化與某種類型的語音結構的配對[11]。也可以說“用例事件”是認知主體對某一事件的認識,以過去相關的體驗為基礎,通過回憶、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格式塔轉換,并在一定的語境下對該事件進行映現(xiàn)的合適的“用例”。因此,我們說用例事件是主體對事件的一種心理建構。將用例事件在大腦里的意象外化為語言的概念,這就成為語言對該事件的表達式。指類句是人們進行范疇化的基本手段,是人們已經內化了的知識結構。預設指類句衍生修辭,是在明確所指的情況下,認知主體借助對指類句所指的過往記憶,將該事件反思成的一個全新的意象,并存儲于大腦之中。語言是表達的載體,語句和詞語等語言形式是思維的外部表征。人們先將對內容的思考轉化為大腦中已經存在的詞語概念,再經過排列、組合、替代、轉型、轉換、提取、刪除、對比等多種簡單的語言層面的操作,最終生成語言的語法或詞語的表達式。指類句衍生修辭的過程是從“事件”到“用例事件”轉變過程的生動具體再現(xiàn)。

        3 結語

        指類句是人們以“類” 的方式對外部世界簡單、直觀的認知和客觀描述的表達式,表明了人類認知系統(tǒng)中最原始的概括能力。人們的這種直觀認知能力是快速的、自動并不費力的。修辭則是人類心智活動基于一定客觀認識的產物。相較于指類句這種低層次認知能力,修辭則是一個較慢的、需更努力的、有一定規(guī)則的高層次認知系統(tǒng)。在漫長的語言進化過程中,指類句所表征的概念逐漸沉淀為語言共同體的認知共識。基于這種內化知識結構,人們按照一定的認知策略對世界知識進行加工,以簡潔的形式傳達更加生動、更富想象力和表達力的群體感受。指類句衍生修辭既體現(xiàn)了高層次的認知運作過程,也表明了低層次認知和高層次認知之間的依存關系。

        [1] 束定芳.論隱喻的運作機制[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2(2):98-106.

        [2] 徐盛桓.似是而非和習非成是 — 談指類句及其反例 [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1):47-51.

        [3] FRIEDEMANN PULVERMULLER. The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 on brain circuits of words and serial order[M]. 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4] 李恒威.意識——覺知與反思[J].哲學研究,2011(4):95-102.

        [5] JOHN R SEARLE. Mind : a brief introduc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6] PEI WANG. The gene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generic sentences[J].哲學動態(tài),2004(增刊):35-44.

        [7] 王寅.《易經》與認知語言學:語言體驗觀比較 —— 四論語言的體驗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6(3):171-177.[8] 徐盛桓.隱喻的起因——發(fā)生和建構[J].外國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14(3):364-374.

        [9] 徐盛桓.從“事件”到“用例事件”——從意識的涌現(xiàn)看句子表達式雛形的形成[J]. 河南大學學報,2012(4):138-141.

        [10] 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11] RONALD W LANGACKE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12] 徐盛桓.論常規(guī)關系——新格萊斯會話含意理論系列研究之六[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3(6):11-18.

        A PHILOSOPHY OF MIND APPROACH TO THE RHETORICAL EXPRESSIONS DERIVED FROM GENERIC SENTENCES

        ZHAO Wenhui

        (1.SchoolofInformationEngineering,FuyangNormalUniversity,Fuyang236037,China)

        Generic sentences are sentences people use to give a simple, intuitive and objective description of the external world in terms of "Class". In the long process of language evolution, the concepts represented by generic sentences have been internalized to be the defaulted knowledge in people's mind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nese, some rhetorical expressions supported by corresponding generic sentences can be accepted by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f mind, the shaping of the rhetorical express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pre-language thinking stage and language thinking stage. Out of the demand of economy and novelty of language, in the pre-language thinking stage, people construct their embodied experience, and make some association, imagination and Gestalt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re-collective memory in their minds. In this process, the primary consciousness turns into the reflective consciousness, then becomes the content thinking after building up a semantic system based on identity. In the language thinking stage, the shape of a sentence representation comes into being after people conceptualize the concept with a series of tactics.

        rhetorical expression; generic sentence; philosophy of mind;pre-language thinking; language thinking

        2016-11-20

        2015年安徽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指類句的心智哲學研究”(SK2015A720);2016年安徽省社科規(guī)劃青年項目“喻底視角下英漢情感隱喻的對比—— 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AHSKQ2016D120);2015年安徽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指類句與修辭衍生”(2015FXTSK02)

        趙文慧(1979-),女,河北任丘人,碩士, 講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與英語教學。

        1673-1751(2017)02-0073-06

        H04

        A

        猜你喜歡
        心智事物語言
        起始課要下得去的功夫
        《發(fā)現(xiàn)大腦:誰開啟了我們的心智之旅》書評
        自然雜志(2022年2期)2022-08-18 00:34:32
        默:從人生態(tài)度到審美心智
        美好的事物
        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 08:18:12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甘露珠寶 匠心智造,創(chuàng)新引領未來
        中國寶玉石(2018年4期)2018-09-07 03:18:58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奇妙事物用心看
        快樂語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我有我語言
        2020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国产女主播在线免费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在线一二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欧美激情五月| 农村国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女| 99久久免费看精品国产一|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九九九影院| 亚洲国产大胸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在线视频| 偷拍综合在线视频二区日韩|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亚洲一二三四五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毛片在线网站|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av午夜一区二区三|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VA丝袜| 国产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的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大片|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美丽人妻被按摩中出中文字幕| 精品黄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色系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AV永久天堂网| 99热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97| 人妻少妇精品系列一区二区| 综合色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