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席貴
老黨員張樹森書屋辦在草原深處
◎張席貴
茫茫的草原已經覆蓋上了厚厚的冰雪,街面上除了少有行駛的轎車外,人們已經很少外出。11月23日下午,在吉林省與內蒙古交界處的吉林省通榆縣包拉溫都蒙古族鄉(xiāng)迷子荒村的農家書屋內,卻洋溢著熱情與暖意。吉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公共服務處的工作人員經過6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專程來看望69歲的農家書屋管理員張樹森,并為他帶來了書屋需要的一批書籍。
張樹森是蒙古族人,1948年出生的他,自2004年從鄉(xiāng)黨委秘書的崗位退休后,就騰出自家150多平方米的房子,自費訂閱報紙辦“報吧”。
“2004年我退休前后,就在這個農家書屋附近,先后發(fā)生了4起不滿18歲的青少年殺人案件,這對我的震動非常大?!睆垬渖f,“我還是一個醫(yī)生,有行醫(yī)證,退休那會兒,有好幾家醫(yī)院聘我去坐診,但是一想還是算了。在鄉(xiāng)里工作了一輩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看到4起青少年殺人案件,我想最緊要的就是抓好農村的文化建設,他們的素質升上去了,我就算成功了。”
為此,他放棄了自家臨街房的出租便利,把房內的家具等物品清空,當年自費訂閱了包括《人民日報》《吉林日報》在內的全國64種報紙,供全鄉(xiāng)的村民免費閱讀。由于他的家離鄉(xiāng)政府只有不到500米的距離,來看報和聊天的人還真不少。但也有冷嘲熱諷者,認為張樹森是吃飽了沒事干,肯定辦不了幾天。
但他卻堅持到了今天,整整12年。如今,張樹森管理的農家書屋存書已經達到了2.1萬余本。他把書籍分類為“百科知識讀物”“文學藝術書刊”“青少年讀物”“學習雷鋒材料”等。每一本書的進出,張樹森都會登記得明明白白。為了方便農民閱讀,他還在農家書屋里放置了桌椅板凳,對個別看書不能及時回家的農民,他還用退休金免費供應他們礦泉水、方便面等簡單的飲食。
“我養(yǎng)了300多只羊,種了20多公頃地,需要什么書,遇到什么困難,張樹森都會幫我想辦法?!?4歲的莊希才說起張樹森時,他的眼中滿是感激。
張樹森管理的農家書屋每天8點開門,晚上10點關門,全年365日天天如此。11月15日,張樹森得知本鄉(xiāng)半拉格森村王德軍家養(yǎng)的羊出現(xiàn)問題,他立即騎上電動車,送去《養(yǎng)羊100問》,希望能幫上點忙。
“我們全鄉(xiāng)有5500多口人,其中迷子荒村有800多口人,全鄉(xiāng)人口60%為蒙古族。”包拉溫都蒙古族鄉(xiāng)黨委書記劉國華介紹說,張樹森管理的農家書屋集宣傳黨的政策、傳播文化知識、解決鄰里糾紛、積極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為一體。張樹森因利用農家書屋所做的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還曾經受到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當?shù)攸h委和政府也愿意爭取相關政策,與張樹森一起來做這件事,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共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要說這村里的故事真是多,在張樹森管理的農家書屋幫助下,曾經不務正業(yè)的安某變成了種糧狀元,梁某當上了老板,養(yǎng)羊戶莊希才變成了致富能手,村民郭宏杰圓了歌唱演員的夢。”通榆縣文廣新局局長陳海峰說。在和張樹森的接觸中,他感覺張樹森經常琢磨書屋需要什么書,開展什么樣的活動,才能讓鄉(xiāng)親們更愛讀書。
“小小的書屋每年至少有3000多人次來閱讀。”張樹森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以農家書屋教育和影響人,當?shù)亟陙碓僖矝]有發(fā)生過惡性刑事案件。
“張樹森在農家書屋管理中的成熟經驗,吉林省局一直在向全省推廣?!奔质【止卜仗幪庨L張燕說,處里的工作人員王凱豐經常同張樹森進行溝通,了解他在農家書屋管理中有什么困難和想法,吉林省局盡可能扶持到位,并通過張樹森管理的典型農家書屋,尋找全省農家書屋中需要改進的地方。